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海派水墨名家双人展 | 水墨交融再升华,海派艺术焕新韵

更新时间:2025-03-11 19:41  浏览量:10

海派艺术作为中国近现代艺术发展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精神闻名遐迩。日前,以“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陈家泠、谷文达”为名的展览拉开帷幕。2月26日,作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周末计划的内容,美术学院师生一行90余人前往刘海粟美术馆观展,感受海派艺术不竭的生命力。

陈家泠与谷文达两位艺术家,同为绘画大师陆俨少的弟子,他们年龄相差18岁,都出自浙江美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却走上了不同的水墨探索道路。两人以“红火·喜雨”为主题,火与水,冷与热,呈现了一场特别的对撞。

88岁高龄的陈家泠藏起了过去的为人熟知的形象“莲和荷”,把书法元素融入绘画创作,用墨点和线条来表达哲思,将“书画”变成“书化”,形成了新的笔墨形态。他认为,中国绘画基因中的书写性非常重要,灵动多变的书法性线条,不止是一种形式或技法,更是传统文化的思想性和生命力体现。在巨作《沁园春·雪》中,每个汉字都落在画框中,再由自己来消解、颠倒、解构传统的书法诗抄。在《自然的痕迹》中,陈家泠利用材料的微妙变换,拼接不同的纸张,获得了蒙德里安式的装饰感。

陈家泠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蜕变与再生,而谷文达则长期“西游”,通过创造“世界语言”来表达中国当代艺术的态度。他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智趣,又有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力。此次展出的两件作品分别是《西游记》水墨画系列和持续30年的跨人种、跨文化、跨国家艺术项目《联合国》。

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深刻反映了海派艺术的创新精神与生命力。同学们被两位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创新精神感动,也对海派艺术的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参观过程中,一位同学感慨道:“这次展览让我大开眼界,陈家泠和谷文达两位老师的作品虽然风格大相径庭,但都展现了海派艺术的创新精神,我对‘其命维新’的创作思想有了更深的体会。两位艺术家对传统的突破和对新元素的运用,让我明白艺术不能固步自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

展览通过“双人对比”的形式,展示了海派文化滋养下的绘画艺术如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实现接续与碰撞。对于学生而言,系列展更是难得的学习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艺术大家的创新思维和创作实践,有助于培养的艺术感知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成为艺术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展览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由刘海粟美术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联合主办,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当代水墨艺术研究院承办,并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展览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筹备。展览出品及策展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石墨教授表示,“未来,我们将更加重视对策展理念与展陈方式的研究,将展览与美术馆空间运营、与艺术教育和国际艺术交流建立联系,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路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可以看到海派画家之间追求的并非趋同,而是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正是海派艺术也是中国绘画生命力的源泉。”

今年是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系列推出的第四年,正值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建校20周年之际,本次观展活动不仅是艺术的盛宴,更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推动海派艺术传承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实践。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当代海派名家双人展” 系列展,以其持续性和专业性,成为了海派艺术在当代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它为海派艺术名家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舞台,促进了艺术创作的交流与进步。通过一次次展览的举办,学校在广大师生乃至社会公众心中种下了海派艺术的种子,激发了更多人对海派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向社会传递了海派艺术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理念,提升了海派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海派艺术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中国艺术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未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将继续秉持对艺术教育的执着追求和对海派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责任感,承办更多高质量的海派艺术展览和活动,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推动海派艺术的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