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读书会| 《送别》:从尘世喧嚣到灵魂坚守
更新时间:2025-03-12 09:45 浏览量:8
文| 心积积雪
——真正的男人,是怀揣着勇气与担当,在尘世的磨砺下,以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冲破沉默与懦弱的枷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每当那首《送别》的旋律响起,人们总会想起李叔同,那个在中国近代文化艺术领域熠熠生辉,而后又毅然遁入空门成为弘一法师的传奇人物。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这之间是怎样的人生跨度,又历经了怎样的红尘劫?这与我们探讨的男人的成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朴树曾感慨,若是能写出《送别》这样的作品,死而无憾。他在演绎这首歌时,更是一度哽咽,失控落泪。在他心中,《送别》承载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那简洁却饱含深情的歌词,仿佛是对人生种种经历的凝练总结。
但我们的人生,绝大多数是与李叔同的最终选择还是不同的。 因为我们没法用遁入空门,挣脱这一场红尘劫,从尘世喧嚣到灵魂坚守。
更多时候,每个男人的内心都曾有过豪情万丈的梦想,渴望拥有一把枪,打一场仗,来一次原野冒险,拯救一位美人,仿佛只有如此,才算是真正活出了男人样。这种原始的冲动,是男人内心深处对力量、勇气与担当的向往。
在中国,社会趋势观察家们发现诸多现象,如 “她世纪”、“女人生猛”,甚至感叹 “男人没了”。中国男人在物质主义的糖罐里浸泡,成为成功学的奴隶,一生被房子、车子、位子、票子所累,每日疲于奔命。他们的腰上长膘,精神却逐渐萎靡,最终成为阿 Q 或犬儒主义者。
也有一部分人,在岁月的磨砺中,被现实击得粉碎,丢失了内心的坚守,以“禅修”来避世隐忍,让自已的内心得到平静。
北岛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对于那些曾经怀揣着梦想的男人,这是何等的悲哀。
男人,不只是一种性别,更是一种社会角色。他应是主流价值观的承载者,是社会道义的担当者。但如今,中国男人的精气神似乎消失殆尽。他们的修身齐家治国之志,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责任感与正义感,都在随波逐流中让位于争名逐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渐渐失去了作为男人的特质,变得不再像男人。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市面上从来不缺《男人养成手册》之类的书籍,教男人如何通过各种装备和行为装得像个男人。但这些大多是实用主义读本,教的是如何装男人,而非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易中天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分析,中国传统社会有三类典型的 “正面形象” 男人:无用的白面书生、无性的江湖豪杰、无骨的忠臣孝子。
而真正的男子汉,要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痞子化的粗狂并非男子汉标志。
男人的成长,恰似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转变,于繁华与落寞交织的红尘劫中,找寻灵魂的归处与精神的脊梁。我们再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的蜕变上,看到了一个男人经历了人生的繁华与落寞,在红尘中历经劫数,最终选择了一条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升华的道路。他的人生转变,或许也能让我们对男人的成长与历经红尘劫有更深刻的理解。
真正的男人,在历经生活的磨难与诱惑后,应坚守内心的正义与善良,用思想和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肌肉,以情怀和品格展现自己的魅力。否则,即便外表看似强大,实则不过是徒有其表,在精神上依旧是个弱者。
男人,应在人生的旅途中,勇敢地面对红尘劫,在挫折与困境中砥砺前行,成为真正有担当、有力量的男子汉。
壹点号心湖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