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皮影戏中的哪吒:传统艺术演绎经典神话

更新时间:2025-03-12 09:42  浏览量:6

3月10日晚,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已突破149亿元,再次印证了中国人对哪吒的喜爱。这个充满反叛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少年形象,早已深深烙印在民族文化记忆中。而在电影技术尚未普及的年代,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将哪吒的故事演绎得活灵活现,成为一代人心中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

为了探寻皮影戏中的哪吒的魅力,江南时报记者采访了皮影戏守艺人张伟。张伟自幼学习皮影戏,致力于皮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他手中的皮影哪吒,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皮影世家的传承:

从剪纸到皮影

张伟的爷爷张吉根是中国著名的剪纸艺术家,人称“神剪张”。张伟告诉记者,叔叔和姑姑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赋,叔叔张方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南京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而姑姑张林娣则是南京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氏家族的剪纸技艺,早已成为南京非遗的一张名片。

作为张吉根的长子,张伟的父亲张燕林却选择了另一条艺术道路——皮影戏。张燕林是皮影戏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将家族传承的剪纸技艺与皮影戏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皮影艺术风格。“父亲常说,剪纸和皮影戏是相通的,都需要对线条和造型有极高的把握。”张伟说,“虽然我们主要做皮影戏,但剪纸也剪得不错。父亲一把年纪了,现在还在坚持表演,他是真的热爱皮影戏。”

张伟的童年是在剪纸和皮影的世界中度过的。他记得,家里总是堆满了各种纸张和工具。“我们家的小孩从小就会剪纸,这是家族的传统。”张伟笑着说,“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教我拿剪刀,虽然剪得歪歪扭扭,但他总是鼓励我。”在张伟的记忆中,爷爷的作品总是让他惊叹不已。

父亲张燕林则是张伟学习皮影戏技艺的引路人。他不仅教会了张伟如何制作和操纵皮影,还传授了他许多表演技巧。“父亲常说,皮影戏不仅仅是手上的功夫,更需要对角色有深刻的理解。”从剪纸到皮影,张伟用双手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记忆。从小在剪纸和皮影的氛围中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对这两门艺术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剪纸和皮影都是光影艺术,只不过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剪纸是皮影的基础,皮影是剪纸的延伸。”

皮影戏中的哪吒:

技艺与耐心的交融

走进张伟的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个光影交织的神话世界。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人物,从《西游记》的孙悟空到《哪吒闹海》的哪吒,每一个皮影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墙上跳下来,演绎一段古老的故事。张伟告诉记者,皮影戏中的哪吒有两个形象:一个是初始版的哪吒;另一个是死后的莲藕哪吒,脚上多了风火轮。这两个形象不仅在造型上有所区别,更在表演中展现了哪吒从叛逆少年到英雄的成长历程。

“一个哪吒皮影的制作周期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不过只要保存得当,能用几百年。”张伟一边展示手中的皮影,一边解释道。皮影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从选皮、制皮、画稿到雕刻、上色、缝制,每一步都需要极高的技艺和耐心。

在皮影戏《哪吒闹海》中,一场戏大概半小时,涉及人物和动物30多个,需要六到八个工作人员参与演出。张伟说,皮影戏的表演更多依赖于对原著的深入理解,而不是借鉴影视作品。“实际上很多影视作品相比于原著都会美化,比如说《西游记》,原著里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就是比较吓人的。”因此,张伟每次带团队出去表演皮影戏时,都会根据观众的年龄选择剧目。如果是幼儿园的孩子,看到恐怖的形象会害怕,就表演《乌鸦和狐狸》;如果是稍微大点的学生,则会表演《西游记》《哪吒闹海》之类的经典剧目。

皮影戏的未来:

传统艺术的延绵重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皮影戏面临着观众流失、传承困难等挑战。“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相对单一,与现代娱乐方式相比,吸引力不足。”张伟说,“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而是要积极探索创新之路,让皮影戏焕发新的生机。”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皮影戏,张伟经常走进学校,开展皮影戏的教学活动。从制作皮影到演出,一个学期15节课,前面12节课学习制作和表演技巧,最后3节课排练演出。一学期结束后,学生们就能够自主排练一个完整的皮影戏节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皮影戏的艺术魅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张伟说。

除了进校园教学,张伟还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皮影戏中。例如,在传统剧目《哪吒闹海》中,他加入了现代音乐和灯光效果,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我们不仅要保留皮影戏的传统韵味,还要让它与现代审美相结合,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张伟说。

谈到家族传承的未来,张伟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期待:“我的儿子从小就会剪纸,剪得可好了,表演皮影戏也是高手。他目前还在上大学,是否愿意传承还要看他自己意愿。”这种“传承的不确定性”,正是当今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的共同困境。年轻一代在现代化浪潮中拥有更多选择,而皮影戏这种需要长期积累和深厚功底的技艺,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关注。

尽管如此,张伟并未放弃希望。他的团队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学生加入参与演出,这些年轻人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创新的追求,为皮影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张伟深知,要让皮影戏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下去,仅仅依靠家族传承是远远不够的。他希望通过创新和普及,让更多人了解皮影戏的魅力,让这门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