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綦江农民版画

更新时间:2025-03-12 10:00  浏览量:7

綦江农民版画流传于渝南门户綦江。这里古称南州,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有汉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等多个民族聚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綦江农民版画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受到国内外美术界的高度赞誉。

綦江农民版画作品(图片由桂焕勇提供)

綦江农民版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綦江的崖墓文化十分丰富,以汉代崖墓文化遗址最具代表性,遗址分布在永新镇、中峰镇、横山镇和东溪镇等的河谷岩壁上,当地人称之为“蛮子洞”和“七孔子”。崖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雕刻精美,既有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也有东汉时期当地社会文化的缩影。崖墓雕刻独特而完整,特别是墓室内的装饰纹变化万千,细密严谨,为綦江农民版画的刻版技法提供了基础。

綦江农民版画:赶早市(图片由桂焕勇提供)

明清时期,綦江地区木刻版画多出现在寺庙、商会、会馆等建筑物的梁柱之上。清《綦江县志》记载:“渝州远近多七孔子,而綦江最多,横于山颠,或河岩石壁上……去地什高,需数十步长梯可上人,窥内洁净干燥,空无所有。”清乾隆年间,东溪镇万天宫建筑物上的驼峰,清光绪年间南华宫戏楼上横檐雕刻的“寿”字、故事情节生动的“三国故事”等都是綦江木刻版画。木版工匠们用半浮雕凹凸刀法(阴刻、阳刻)在横梁上刻出三国演义人物,西游记人物的图案画面,具有连环画的特征,画像的构图一般都是平列所有的物象,还没有离开习惯的填充结构,大部分画像的空间表现方式用的是散光透视法,木板内有底线横列法、底线斜视法、鸟瞰斜视法、鸟瞰推远法等表现方式,在万寿宫、南华宫的长廓和台梁画板上,都能找到这样的物象技法画面。

抗战时期,郭沫若到重庆曾考古崖墓,终因战争而停息。20世纪80年代,綦江民间盛行张贴木刻版画形式的财神和门神,因而綦江农民版画延续和发展了以财神和门神为代表的木刻版画。

綦江农民版画是一种用刀子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画,再采用人工拓印而成的纯手工作品,构图明快,色彩艳丽,大都取材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具有浓郁的民族民间风情和生活气息,是巴渝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代表。其表现手法是在简单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吸收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技法,诸如木雕、石刻、布贴、挑花、木板年画、剪纸等表现手法,使其呈现出古朴稚拙、夸张浪漫的艺术效果。

中国农民画的三大模式是年画型、剪纸型、刺绣型,而綦江农民版画主体风格与这三大模式都有些不同,它的特点是原生性,突出表现意象,可谓中国农民画的“新潮派”。根据制作技艺不同,可分为黑白版画、水印套色版画、粉印套色版画三类。根据表现风格不同,也可分为新潮型、传统型和苗风型三类。

綦江农民版画:晒谷场(图片由桂焕勇提供)

綦江农民版画的套色方法有三种,一是黑白套印,明快、单纯;二是借鉴传统色彩,将桃红、淡黄、青莲等合理组合,清爽悦目;三是运用极色,把一些对比色和原色交错重叠,平铺覆盖,产生丰富多彩的强烈视觉效果。

在刻印技法方面,粉印版画最具魅力。首先,粉印版画在拓印前,都要根据题材和效果的不同,把白纸制成需要的色底,这样拓印的色彩会因色底以及色彩水分和厚薄等因素,产生随意性肌理,那些大红大绿的颜色也就不那么艳丽,而带有几分厚重和雅俗。其次,在刻版时,主要采取阴刻,以线造型,但在色底上拓印后,产生一种“阴转阳”的效果,线条也带金石味,在技艺表现上产生独特效果。

綦江农民版画是与古老木版年画一脉相承的本土版画艺术,代表着西南版画重镇的艺术成就,是中国版画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它包含的民族民间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地方史、美术史、民俗学、社会学等有着重要意义,其独创的印制技艺开创了民间版画艺术新领域、新局面。

摘编自: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妙手夺天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