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邀请展——特邀艺术家蔡国梁
更新时间:2025-07-07 00:02 浏览量:2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中国人民以炽热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在烽火连天中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抗争史诗。这场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彻底洗刷了百年屈辱,重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让五千年文明古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我们以丹青妙手描绘历史风云,用翰墨馨香传承民族记忆。此次书画展邀您共同以艺术之笔勾勒民族气节,以赤子之心缅怀先烈忠魂。让我们在挥毫泼墨间感悟历史温度,在铁画银钩中凝聚复兴力量。
“新钢笔画”再认识:从舶来到本土,从技巧到精神
文/蔡国梁
作为一门艺术语言,钢笔画曾在西方艺术史中留下坚实的印记。然而,当它以“新钢笔画”的姿态重新出现在国人视野中时,已然摆脱了单纯工具复制的窠臼,以崭新的面貌、鲜明的本土气质与深邃的时代精神,开启了一场深刻的艺术蜕变与自我觉醒。对“新钢笔画”进行再认识,不仅关乎一种绘画形式的演进,更映射出中国当代艺术家立足本土、对话世界的文化自觉。
作者:蔡国梁
画名:民国时期杭州飞机厂
**一、破茧重生:崭新面貌与表现方式的蜕变**
传统钢笔画常囿于西方插图范式,以精致细密的小幅面、服务于文本的叙事性为主要特征。而新钢笔画则如破茧之蝶,展现出全然不同的艺术格局。它不再满足于作为文本的附庸或追求微小局部的精雕细琢,而是将钢笔画提升为一种独立、成熟且极具表现力的架上艺术门类。艺术家们以钢笔画直面宏阔的山水、深邃的人物内心、复杂的当代社会图景,其尺幅敢于突破,其气魄敢于宏大,其表达敢于直抒胸臆。这种由“小”至“大”、由“技”入“艺”、由“附属”到“主体”的转变,标志着新钢笔画在艺术定位上的根本性跃迁。
作者:蔡国梁
画名:杭州笕桥中央航校
**二、本土言说:传统形式与审美意蕴的回归**
新钢笔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于其有意识地运用国人耳熟能详的传统绘画语言与形式载体,实现了表现方式的“本土化”转身。艺术家们敏锐地意识到,纯粹西方式的构图与观赏习惯难以完全承载东方的审美意境。于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典的条屏、手卷、册页乃至中堂等形式被创造性地引入新钢笔画创作。李渝基老师编著的《新钢笔画手卷 长卷 条屏 作品与技法》一书,便巧妙地运用条屏的纵向延伸,营造出山城层叠幽深、云雾缭绕的独特空间节奏与诗意氛围,其观看方式本身即唤起观众对传统山水立轴的审美记忆。手卷形式的徐徐展开,则暗合了传统“游观”的审美体验,引导视线在时空叙事中流动。这种形式上的“回归”,绝非简单的复古,而是将钢笔画这一“舶来品”深植于中华美学沃土之中,使其构图章法、空间营造与意境表达都浸润着东方韵味,从而更容易引发国人的文化共鸣与深层审美愉悦。
作者:蔡国梁
画名:空战英雄高志航
**三、黑白交响:线条、块面与光影的多元奏鸣**
新钢笔画在表现技法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极大地拓展了钢笔这一工具的表现边界:
***线条的解放:** 摒弃了早期钢笔画线条的单一与拘谨。艺术家们运笔如刀,或长驱直入,形成具有强烈装饰感与韵律美的长线,如编织华章;或短促顿挫,营造丰富的肌理与节奏变化。线条本身已升华为情感流淌的轨迹。
***块面与空白的哲思:** 对大面积黑色块面的精妙经营成为塑造体积、烘托氛围、表达力量感的关键。与之相对的“留白”则被赋予了东方式的哲学意味,成为画面呼吸的窗口、意蕴生发的源泉。黑白之间强烈的对比,构筑起铿锵有力的视觉结构。
***光影的赋彩:** 新钢笔画艺术家深谙“计白当黑”之理,通过线条的疏密交织、块面的浓淡叠加,在纯粹的黑白世界里魔术般地“召唤”出丰富的光影层次、空间深度,甚至激发观者对斑斓色彩的联想。王肇民先生曾言:“色有限而光无穷”,新钢笔画正是通过对“光”的极致追求,在单色中幻化出如同“五彩缤纷”般的视觉交响。
***写实与写意的交融:** 既可如相机般精微刻画细节,展现令人叹服的写实功力;亦可大胆取舍、适度夸张变形,直取物象神韵,融入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与形式美感。这种兼容并蓄的手法使画面既“有血有肉”,又饱含艺术家的精神投射。
作者:蔡国梁
沪淞会战 被炸的上海火车南站
**四、时代心象:思想深度与个性精神的彰显**
新钢笔画的“新”,其灵魂内核在于当代艺术家主体意识的空前觉醒。它已从单纯追求技艺精湛和物象再现,转向对个体生命体验、时代精神脉搏的深刻洞察与表达。“笔墨当随时代”,在新钢笔画领域得到有力践行。艺术家们将个人对生存境遇的思考、对社会变迁的观照、对文化身份的探索、对生态伦理的关切等深邃主题,融入笔端。作品承载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与个体独特的生命感悟。这种对“人”的思想与时代“个性”的强调,使得新钢笔画从某种意义上讲继承和超越了传统钢笔画的范畴,具备了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成为艺术家与时代、与社会、与自我进行深度对话的载体。
作者:蔡国梁
民国时期中央航空署杭州办事处
**结论**
新钢笔画以其破茧而出的崭新面貌、深植传统的本土化表达、丰富多元的技法语言以及深刻厚重的思想内涵,完成了对传统钢笔画的超越与重塑。它不再是西方艺术的简单模仿或复制,而是在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中绽放的独特艺术之花。它以钢为笔,以心为墨,在黑白世界中构筑起五彩斑斓的精神图景,既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审美基因,又激荡着鲜活的时代精神。对“新钢笔画”的再认识,揭示出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国艺术话语权的积极实践——**它既是对西方绘画语言的创造性转化,更是东方审美精神在当代语境下的有力表达与自信彰显。**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艺术家在思想深度与形式语言上的不断探索,新钢笔画必将在世界艺术之林中谱写出更加璀璨的东方华章。
作者:蔡国梁
淞沪会战-1
作者:蔡国梁
淞沪会战-2
作者:蔡国梁
八·一三淞沪会战
作者:蔡国梁
画名:国门虽破 山河依存
作者:蔡国梁
画名:铭记国耻
作者:蔡国梁
画名:初雪浴鹄湾
作者:蔡国梁
画名: 百年前杭州旗下西湖边儿民居
作者:蔡国梁
画名:杭州火车东站
作者:蔡国梁
画名:过年了
作者:蔡国梁
画名:冰雪杭城
作者:蔡国梁
画名:初雪浴鹄湾-1
作者:蔡国梁
画名:杭州杭钢公园
作者:蔡国梁
画名:运河杭州段张涨桥段
作者:蔡国梁
画名:杭州灵隐寺冷泉亭
作者:蔡国梁
画名:山山唯落辉
作者:蔡国梁
画名:老杭州西湖三十六景-焦石鸣琴
作者:蔡国梁
画名:西湖挖泥船
作者:蔡国梁
画名:百年前的杭州广济医院
作者:蔡国梁
画名:杭州浣沙河埠头
作者:蔡国梁
画名:老杭州浣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