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学术展览】行走的课堂:艺术教育学院师生参观“行走大地”许海刚水彩艺术展

更新时间:2025-03-12 10:35  浏览量:9

3月11日上午,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许海刚,展览策划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茂平和艺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吴涛,带领艺术教育学院师生参观了由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行走大地——许海刚水彩艺术展”。本次展览展出了湖北美术学院许海刚教授自1985年以来跨越时空40年创作的190件水彩艺术作品及手稿,包括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斩获金奖的作品《亮宝节上的人们》。

《亮宝节上的人们》纸本水彩 156cm×150cm 2014许海刚教授讲解作品

行走式教学:从技法传授到生命教育的升华

展览中,《亮宝节上的人们》《意大利古建筑》等作品,成为艺术教育学院师生剖析“田野课堂”价值的鲜活案例。刘茂平教授指出:“许海刚的创作始终践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理念,真正的艺术教育不应局限于画室,而应在行走中培养学生对土地的情感共鸣。许教授带学生连赴三届藏族亮宝节采风的经历,正是‘田野即课堂’的典范。”

学生们围绕许海刚独创的“手账文献系统”展开热烈讨论。这些包含速写、地理标记与人文笔记的档案,被同学们称为“动态教案”:“手账不仅记录创作过程,更揭示了如何将生活素材转化到艺术创作中,这对我们未来作品的创作极具启发性。”

许海刚教授讲解作品

方法论创新:构建可迁移的艺术教育范式

展览特设的教学成果专区引发重点关注。许海刚提出的“局部生发法”——即从细节入手自然延展构图,已被系统转化为水彩系特色课程。许海刚教授结合《希腊海岸》系列分析:“这种方法打破传统‘先整体后局部’的教条,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捕捉瞬间感受,与当代美育强调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高度契合。”

针对展览中“画电影”系列,师生们展开了跨媒体艺术形式的研讨。该系列通过银幕场景的二次写生,探索图像时代现场性的新维度。许海刚教授指出:“这种突破传统写生范式的实践,为数字时代的美术教育提供了方法论启示——如何引导学生在大众传媒素材中提取艺术语言,是艺术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许海刚教授讲解创作历程

文化传承:在跨文化对话中塑造美育自觉

展厅内30余省份及欧洲写生作品构成的“文化地图”,成为比较中西方美育研究的素材库。通过对比《西藏牧归》与《威尼斯运河》系列,学生们解析了许海刚如何将中国传统“写生物”美学与西方水彩技法融合,同学们表示:“这种跨文化实践启示我们,未来的艺术教育者需具备多元视角,既能传递本土文化精髓,又能搭建国际对话桥梁。”

许海刚教授展示作品手稿学生提问交流座谈

本次展览通过作品、文献与教育场景的立体呈现,为艺术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从“技艺传承”到“美育创新”的认知升级路径。艺术教育学院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努力将丰富自然与人文素材与艺术感知能力、创作灵感有机结合,在作品中体现中华大地壮美的自然风光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艺术教育学院青年学子们对艺术和自然的热爱,推动艺术教育从教室向更广阔的文化现场延伸。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25年2月26日——2025年4月2日

展览地点

湖北美术学院昙华林校区美术馆1—2层展厅

(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374号)

许海刚

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洪湖市

198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范系

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水彩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湖北美术家协会理事

来源:HIFA艺术教育学院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