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家祐艺术:溯古融新的笔墨春秋
更新时间:2025-07-06 02:09 浏览量:3
艺术家简介
Sui JiaYou
profile
隋家祐,1947年4月生于天津,号隅蠖、寬草堂主。
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系 ,副教授。
师从溥佐、梁琦、穆仲芹、肖朗、马翰章、霍春阳、赵松涛、白庚延、史如源。1989年经曹德兆、胡崇礼推荐加入天津美术家协会。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任职河东区少年宫中学高级美术教师。
自1989年始作品七次赴日本大阪展出。作品、《秋葵》在日本荣获金奖。
1997年《同日本朋友谈绘画教育》出版。
2001年《秋葵》入选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天津美协主办)。
2003年《中国画技法-翎毛》出版。
2004年《家禽》出版(与杨柳青画社陈军先生共同撰写)。
2018年8月个人艺术成就展在天津空港文化中心展出。
2021年撰写的《中西分岸》及作品在《中国美术》第三期发表。
2021年山水作品在“茗末菁初:九人作品展”展出(中国宋庄)。
2024年10月参加十月繁花——罗浮宫家居艺术季(广东顺德)
2024年12月参加第29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艺术创作理念
2004至2014寓居上海,隋家祐长期深入研究考察中西文化和中国南北文化,学习研究中外古代及近代书画历史,吸收海派岭南之法,寻找西冷书篆之艺,并撰写多篇学术研讨理论文章。
其作品颇受历代先贤作品影响,坚持传统、尊重传统,强调精研古法及深入生活相互结合,强调技艺同行书画同源,并吸收近现代书画家精妙典范,力图将书法与绘画相融,寻求书画作品之精益求精。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师承渊薮与传统根脉的建构
隋家祐先生生于津门艺脉之地,其艺术根基深植于传统书画的厚重土壤。1947年降生津门,号隅蠖、寬草堂主,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副教授职称。其师承谱系蔚为大观——溥佐、梁琦、穆仲芹、肖朗、马翰章、霍春阳、赵松涛、白庚延、史如源等津门艺坛耆宿皆为其师,1989年经曹德兆、胡崇礼举荐加入天津美术家协会,此等师承背景奠定了他“尊古法而不泥古,师造化而能通变”的艺术底色。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从艺历程中,先生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这种教育实践使其对传统技法的传承与解构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观其早期作品《秋葵》,1989年赴日本大阪展出即获金奖,此作已显露对宋代院体画精工法度的稔熟,花瓣勾勒如“春蚕吐丝”,叶脉晕染得随类赋彩之妙,足见传统工笔功底之深厚。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书画同源的笔墨实践
先生于书法一道钻研颇深,其楷书取法颜鲁公之端庄、褚河南之秀逸,行草则深得二王风流,兼融米芾八面出锋之韵。观其《枯树赋》书法长卷,起笔藏锋如古松盘曲,行笔中锋如锥画沙,转折处既有折钗股之劲,又含屋漏痕之浑,通篇气韵贯通,恰似“一泓流水静无尘,半榻松风清彻骨”。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这种书法修养深刻渗透于绘画创作中,如其山水画《金陵八家之石城》,松针以“攒针式”勾勒,取法楷书端严笔意,中锋运笔如“屋漏痕”沉劲,线条圆劲如篆籀,疏密聚散暗合行草章法。山顶松枝与高塔轮廓以书法提按转折写出,横画如“勒”,竖画如“努”,撇捺如“啄”,使画面筋骨毕现而意境浑然。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南北山水的吸收融合
先生多年来深入考察中西文化及中国南北文化差异,这种跨地域的艺术实践使其山水创作呈现出贯通南北的独特面貌,其作品并非简单套用皴法公式,而是从地域地貌本质出发提炼笔墨语言。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观其北方山水,山形常笔法刚硬如斧劈皴,墨色厚重淋漓以表现山峦险峻,取法范宽“峰峦如聚”的气势;南方山水则以披麻皴与米点皴结合,淡墨轻染间透出烟雨朦胧之致,得董源“平淡天真”之趣。其创作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意境营造,又注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悟。正如其艺术理念所言,深入生活并非对景描摹,而是通过“师造化”达到“中得心源”的境界。
▲隋家祐作品
中西画理的创新贯通
在当代水墨探索中,先生堪称“中西分岸而能渡之”的智者。其以南方水乡为主题的系列作品,如《水乡》,创造性地将西画光影理念融入水墨渲染之中:屋舍的白墙以淡墨多次皴染,通过墨色浓淡表现受光面与背光面;水乡湿漉漉的氛围则借鉴水彩画的湿画法,使墨色自然晕化形成波光粼粼之感,却又不失“水墨氤氲”的中国画本质。
这种处理既突破了传统水墨“计白当黑”的单一光影观,又避免了西画光影对笔墨韵味的消解,形成既保留水墨意境,又增强质感表现的个人风格。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艺道双臻的当代价值
综观隋家祐先生的艺术历程,从1989年七次东渡日本展出,到2024年亮相罗浮宫家居艺术季与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其创作始终贯穿着"传统根基—生活体验—学术思考"的三维主线。《中国画技法-翎毛》《家禽》等著作的出版,《中西分岸》等理论文章的发表,更彰显其"创作与研究并行"的学者型艺术家特质。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在当代艺术多元发展的语境下,先生的实践提供了双重启示:其一,传统书画的创新绝非对古法的背离,而是如先生所言“吃透传统并能阐发自我心迹”,其《临王铎书意》并非机械临摹,而是以王铎笔意写自家情怀,此乃“师古而化”的真谛;其二,中西艺术的融合需建立在对双方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先生对西画技法的吸收,始终以保持水墨精神为底线,这种“以中为本,兼容并蓄”的态度,为当代水墨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昔人论画云:“画者,文之极也。”隋家祐先生以诗心铸笔墨,以学养润丹青,其作品中流淌的不仅是笔墨技艺,更是一位传统文人在当代语境下的文化坚守与艺术哲思。此等溯古融新的艺术追求,恰如他笔下的山水——既有传统文脉的巍峨主峰,又有时代精神的潺潺流泉,终成气象万千的笔墨春秋。
撰文 | 陈维,广州艺博会艺委会主任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
▲隋家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