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楷书百杰”计划揭秘:一场书法PUA与艺术垄断的合谋
更新时间:2025-07-07 23:00 浏览量:1
田楷虽以欧阳询为宗,却将欧体“平正中见险绝”的审美简化为机械的对称结构。欧阳询《九成宫》中同一字的多变写法(如“之”字21种形态)被田楷统一为单一模板,甚至依赖“描画”而非自然书写。田英章更在教学中直接替换欧体例字,以田楷示范,模糊二者界限。
“欧楷十杰”及“楷书百杰”均由田英章个人主导,缺乏学术机构参与。对比中书协全国楷书展的多元评审标准(需融合魏碑、唐楷等),田氏评选实为“田楷风格内部选拔”。入选者如夏梁、荆霄鹏的作品被指“千人一面”,连田英章本人也承认弟子间“差距仅是伯仲之异”。
评选与田英章书法教材、培训课程深度绑定。学员需购买田氏字帖、参加高价面授班,而“十杰”头衔成为营销噱头。某田楷培训班数据显示,学员年均消费超2万元,入选“百杰”者需额外支付评审费。
前中书协主席苏士澍公开表态“中书协不欢迎田楷”,国展评委更以“缺乏艺术性”为由连续30年淘汰田楷作品。反观田英章反批评委“不懂楷书”,却被网友揭露其早年作品入选国展实因当时评审偏好工整书风。
技法异化:田英章自创“跪笔弹锋”(两笔拼凑钩画)、“一画三段写”等技法,违背晋唐笔法的自然书写逻辑。
结构僵化:欧阳询“因字赋形”的结体原则(如《九成宫》中“泉”字上窄下宽)被田楷改为绝对对称,丧失动态平衡。
中央美院等院校将田楷排除教学体系,认为其“扼杀创造力”。某省书协甚至规定:田楷风格作品不得参评“创作奖”。而田英章通过自办“中国楷书网”构建话语权,以“民间书法领袖”自居。
田楷教学要求“笔笔一致”,学习者短期内可达到相似水平。某研究分析1000份田楷作品,发现99%的横画下弯角度、竖画粗细完全一致,导致“不看落款无法区分作者”。
书法本质的背离书法需兼顾“法度”与“神韵”,而田楷追求“整齐的丑陋”。如欧阳询“竖钩”的劲挺被田楷改为软弱弧度,被讥为“柴棍”。更讽刺的是,田英章病逝后,“楷书百杰”计划由其子田雪松接手,被质疑为家族商业遗产的延续。
田楷教学忽略毛笔特性(如用狼毫模拟硬笔),消解了“锥画沙”“屋漏痕”等传统笔法精髓。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指出,此举是“用现代工艺解构古典精神”。
田英章体系本质是“商业传销+审美专制”的合谋。其评选活动并非艺术探索,而是通过标准化生产、话语权垄断和利益捆绑,将书法降格为“流水线工艺品”。
正如批评者所言:“真正的欧楷千变万化,而田楷只是其中一种僵化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