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艺承非遗,画意无疆!银都紫藤初中第三届艺术节美术展圆满落幕!

更新时间:2025-07-08 00:56  浏览量:1

在充满生机的六月,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学校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由美术老师陈思琪、周玥姮、刘潇精心策划与筹备的 “艺承非遗・画意无疆” 美术展盛大开展。这场展览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文化根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形式与校园美术教育深度融合,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与艺术之旅。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古人指导农业生产的时间坐标,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生态智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审美追求和技艺精神。当节气文化与非遗美术在校园相遇,这里便不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创造的重要阵地。

本次展览基于 “节气文化认知 - 非遗技艺实践 - 校园场景转化” 的三维课程模型,围绕立春至谷雨六大春季节气核心节点展开。通过非遗剪纸、植物拓染、年画、书法国画、风筝制作等多种传统技艺的实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审美教育。老师们带领学生共同布置展厅,走廊成了流动的创作工坊,胶带拉扯的清脆声响里,那些被小心粘贴的标签、协作摆放的展架,早已超越了展品本身,成为文化传承中最鲜活的注脚。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艺术创造力与动手能力,更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展览构建了 “时间 - 技艺 - 空间” 的融合矩阵。在时间维度上,遵循节气更替节奏;技艺维度中,精选 6 类非遗代表性技艺;空间维度则打造了教室工作坊、校园展区等展示系统。每个节气都对应着特定的非遗技艺与艺术表现形式,让同学们在创作与展示中,感受自然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立春展区里,同学们用创意粘土与书法结合,表现 “春之初” 的意象。含苞的花蕾、抽芽的枝条,搭配篆书字体,形成了一组组融合视觉与文化性的 “百家姓” 作品,粉绿、嫩黄的展区布置,满是春回大地的盎然生机。

雨水展区中,同学们以新鲜的花叶为材料进行植物拓染,将自然纹理与诗意印染在棉布、书签上,传递出细雨中的宁静与温润。

惊蛰展区尤为特别,分为面具设计制作和胶板年画展示两部分。同学们以川剧面具、三星堆面具为造型基础创作惊蛰面具,还通过胶板年画表达 “祈福纳祥” 的美好愿望,实现了非遗美育与传统节气文化的深度融合。

春分展区里,对称的传统纹样剪纸作品,以莲花纹、并蒂花等元素,展现春之平衡之美,蓝红色调的展区布置,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

清明展区中,同学们制作、绘制纸鸢,在色彩与构图中感知节气轮回的生命力,体会 “天人合一” 的美学启蒙。

谷雨展区则聚焦农事文化,同学们在袁隆平杂交水稻科技馆研学后,创作了许多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充满丰收希望的作品。

这场美术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不仅让同学们获得了扎实的技艺体验和美术知识,也推动了多学科教师参与节气文化主题共建,实现了美术与语文、历史、劳动等学科前所未有的融合。

“艺承非遗・画意无疆” 美术展虽已落幕,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艺术的种子已在银都紫藤初中的校园里生根发芽。未来,学校将继续探究将节气文化纳入校本课程体系,拓展至夏、秋、冬三季节气体系,系统构建 “全年节气美育课程图谱”,让中华文化在校园中 “活” 起来、“动” 起来、“传” 下去!期待下次与你共赴更精彩的文化艺术之约!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