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重美术馆“.GIF”单元1:世纪——参展艺术家吕连涛

更新时间:2025-07-08 06:16  浏览量:2

单元1策展人段少锋围绕“世纪”主题,艺术与肉身面临困境。千禧年前后的互联网浪漫与未来恐慌交织,如今只剩记忆与数字化废墟。该单元囊括了时子媛、吕连涛、许毅博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了人从自然主义到科学高速发展的变化及技术反思。

1987出生于河北,2013 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2019 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吕连涛持续关注机械与互动装置的创作,不断寻找用机器来阐释人与社会复杂关系的可能性,追问“人是机器”的古老命题在当今的特殊含义。艺术家以机械为媒介,力图展现不易被察觉的人类意识与行为,以此揭示设备之“义肢”性与赛博时代的数字控制之间的荒诞辩证。在他的作品中,人(不论是自然的人类器官还是抽象的社会符号)往往被转化为机器,在重复、笨拙、滑稽的机械运动中,人与社会的本质与真相得以显现。他的作品传达出一种冷静克制而又倔强执拗的风格,并以一种诡谲的姿势吸引着观众,邀请人们一起对作品呈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

吕连涛作品现场,重美术馆,2025

《无处安放》

吕连涛,《无处安放》(局部),2025,铝管折弯,电机,现成品,树脂,蠕动泵,液体,50×150×200cm,重美术馆,2025

作品如同一个动态的平衡器:两端悬挂着相同数量的胶皮手套,水通过中部水管在电机驱动下不断循环流动,推动天平左右摇摆,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在这一持续倾斜与调整的系统中,胶皮手套象征着被卷入社会节奏中的个体,既彼此对等,又都处在无法安放的位置;而流动的水则仿佛某种资源——时间、注意力、情绪、资本——不停在社会结构中转移、倾斜,也隐喻着当代人无从掌控的焦虑与不安。

作品没有指向明确的终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始终无法达成平衡的“动态结构”,在不断调整中映照着现代生活的疲惫节奏与精神张力。

《我愿意》

吕连涛,《我愿意》(局部),2022,丝网印刷,电机,沙土,尺寸可变,重美术馆,2025

作者以丝网印刷的双面扇叶与沙土掩埋的机械器官构建了一场语言异化实验:丝网印制的黑色扇叶上,白色线条勾勒的“嘴唇”在电机驱动下高速翻动,表层重复着“我愿意”的口型,而埋入沙土的背面却发出否定性低语;当沙粒随震动渗入机械关节,摩擦的噪音逐渐吞噬语义,最终将语言废墟化为纯粹的声学尘埃。

《被弯折的梯子》

吕连涛,《被弯折的梯子》,2025,铝管折弯,电机,现成品,树脂,齿条,50×100×300cm,重美术馆,2025

作品以一把被人为扭曲的梯子为核心结构,原本用于支撑身体的椅背被异化为一段倾斜、失衡的“脊梁”。在电机与齿条的驱动下,它反复执行“挺立—俯身”的机械循环,动作均匀却略显吃力,仿佛陷入某种无法终止的程序。顶部两束手电筒的光线在黑暗中来回扫射,如同在不知疲倦地劳作中执着地寻找出路。

冰冷的金属与齿轮摩擦的噪音构成紧绷的听觉场域,放大了动作中的疲惫与徒劳。作品没有明确叙事,却通过持续“折返”的运动状态,唤起对当代生活中“被动维持”的共鸣——那些无所依凭却无法停下的时刻,那些在系统惯性中挣扎前行的身体。

《嘘!》

吕连涛,《嘘!》(局部),2025,3D扫描,3D打印,金属铸造,电机,氟液,蠕动泵,28×24×18cm(4组),重美术馆,2025

《嘘!》以机械化的手指叩击为核心行为,将人类无意识的肢体语言转化为精密而荒诞的测量工具。作品通过两组3D扫描的石头造型的容器,内置的金属食指,在氟化液的浸润中反复敲击,形成一种“液态天平”——水作为流动的砝码,手指成为校准失衡的指针,直喻当代个体在不确定环境中的精神配重困境。

1、* 你如何理解本次展览标题“.GIF”?

我理解的gif是一种重复的差异。可能是动作,情绪,图形或是某种现象的重复。在不断重复的循环中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差异。这个差异可以是每一帧微妙的变化也可以是观看过程中心理上的连接。

2、* 你最喜欢的一件“动态”艺术作品是什么?为什么?(世界范围任意艺术家作品)

多丽丝·萨尔塞多《重写板》

我最近很喜欢一位哥伦比亚艺术家多丽丝·萨尔塞多(Doris Salcedo)的作品。其中有一件作品叫《重写板》。其标题来源于古希腊词汇"Palimpsest",它指的是在古代和中世纪多次重复使用的手稿页面。这是一个由沙色的多孔地板石构成并可供观众步入的艺术装置,在石板上通过液压技术,书写了3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这些名字都是在近20年间,那些从非洲或中东逃离的难民在穿越地中海或亚得里亚海时的遇难者。我喜欢这件作品的原因是技术是藏在作品表达后面的。这件作品的技术难度显而易见是很高的。但我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被技术本身吸引。艺术家很好的控制了技术和艺术的关系。

3、* 你觉得在如今的艺术生态下,一个装置艺术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就是能一直做下去。

4、* 在进行装置创作过程中,你有对作品“意外失控”的时刻吗,“失控”时刻对你意味着什么?

我的工作方法还挺理性的,我很不喜欢失控的感觉。但失控貌似是常态,我必须要在失控中学习选择。选择适合自己的擅长的更贴近自己表达的方式,来避免被技术绑架。

5、*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你觉得作为装置类艺术家是否有必要掌握更前沿的技术?你如何看待技术与艺术表达的关系?

我觉得要了解前沿的技术,但不需要全掌握。我认为好的作品都是技术要为艺术表达服务的。就和画画一样,用哪些技术是由作品观念表达需求决定的,有时候这个技术本身就是作品观念的一部分。技术无所谓高低还是要看怎么和作品表达契合。

段少锋

Duan Shaofeng

段少锋,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202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从事艺术研究写作,同时也为策展人和自由撰稿人,工作生活于北京,同时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曾担任2014年AAC艺术中国评委,2020年获SAP艺术推动人物奖。长期以来从事展览和论坛策划,编辑和写作工作。现为中华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