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纤维三年展 | 从阿姆斯特丹到杭州:Choi+Shine和110双手用蕾丝缝合一座城的集体想象 - 凤凰艺术

更新时间:2025-07-08 19:12  浏览量:2

Choi+Shine

在浙江美术馆四楼的工作坊里,一位二十岁的男生正小心翼翼地钩起第一针棉线,身旁七旬老人轻轻托住他微微发颤的手腕:“线松些,针脚才匀。”不远处的长桌上,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的研究生举起纹样图纸高声道:“这片纹样要钩出弧度,它是生肖虎的耳朵!”

钩针在百余双手间穿梭,金属与棉线摩擦的细响汇成暖流——这是国际艺术组合Choi+Shine与110名杭州志愿者共同创作大型蕾丝装置《缩地》的起点,也是钩针超越年龄、性别与文化的联结时刻。这件作品也将在9月的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上与观众见面。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钩针的革命:从阿姆斯特丹运河到杭州十二生肖石

2016年,阿姆斯特丹灯光节。

一件名为 《The Lace》的纤维艺术作品如幽灵般浮于运河之上:白昼里,阳光穿透蕾丝孔洞,在水面投下流动的星芒;夜幕中,发光的丝线与倒影交织,模糊了水天界限,建筑墙面摇曳的蕾丝阴影更添戏剧张力。

一年后,在新加坡滨海湾耗时两月钩织出三颗直径 17米、重达百公斤的巨型“海胆”横空出世。它们白日与阳光共舞,织就地面镂空光斑;入夜化身发光星体,将钢筋森林幻作深海梦境。

这一切背后的造梦者,便是Choi+Shine。这对建筑师出身的艺术组合,以钩针为空间缝合术,让蕾丝突破“脆弱私密”的刻板印象,成为联结人群、重构城市的超级媒介。

Choi + Shine是由崔真(Jin Choi)和托马斯·夏因(Thomas Shine)共同成立的建筑与设计工作室。可以说,Choi+Shine设计工作室重新定义了钩针和蕾丝的意义。他们试图通过这个方式唤起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再次关注。从原研哉的“再设计”,到Choi+Shine,日常生活似乎成为设计师必要的灵感来源和创作对象。不得不说,对日常平凡生活无感的人,终究无法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或者设计师。

而当他们为2025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采集灵感,第一次站在杭州吴山的“十二生肖石”前,困惑与顿悟同时降临。“石头上的动物在哪里?”托马斯反复调整观察角度,终于发现玄机:同一块岩石,老人眼中是猛虎,孩童却认出玉兔——这恰是杭州的隐喻,一座需要集体想象激活的城市记忆。

三天的采风行程中,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项目负责人、策展人黄燕带他们穿梭于杭州各处,最终提炼出创作母题:星空与十二生肖。

黄燕在工作坊现场

“蕾丝通常被视为私密的女性手工艺,但我们要让它变得强韧、公共、性别中立。”托马斯在讲座中阐释。他们此前的实践已印证这一可能。而这一次,他们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今年5月,浙江美术馆发布文章面向社会招募各种技术水平的钩针编织者。无论是熟练掌握钩针技术还是钩织小白,只要对于钩织本次大型蕾丝艺术装置感兴趣,都将有机会被邀请共同参与CHOI+SHINE公共艺术项目「DISTANCE(縮地)」的编织创作。

招募令发布后仅仅过去一周,400余份申请涌入浙江美术馆的邮箱,远超预期的200人。面试现场颠覆了所有人的想象:报名者中00后占比过半,三分之一是男性,还有人带着游戏手柄证明手指灵活性。

最终入选的110名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钩针再一次成为跨越代际与职业的“平等邀请函”。

在黄燕看来,这么多年轻人,尤其是00后男生开始拿起钩针,绝不仅是出于新奇,更象征着“一种带着新技术视角回归传统手艺的文化浪潮”。

工作坊现场

在短短两天内,工作坊快速化身为精密运转的“协作实验室”。崔真建立了一套动态技能匹配机制:根据志愿者提交的钩针作品照片分配任务,擅长钩针的“熟手”和有着不错基本功和热情的初学者们各司其职;八位中国美院研究生担任小组助手,组建微信群实时解疑。而在之后无数个深夜群聊里,男生晒出钩针自拍进度,阿姨分享“防手指起茧秘方”......

由于是远程指挥、多人协作,《缩地》整件作品的严谨度堪比建筑项目:“钩织10厘米长度,针数必须完全一致,误差超过1毫米就会影响整体造型。”黄燕强调,但不一样的是,这件作品精度的实现依靠的不是机器的冰冷,而是百余双手传递的温度与协作的韧性。

工作坊现场,崔真在指导

“这些学生上手比我们还快,”托马斯惊叹,“更珍贵的是,祖母辈的技艺通过钩针直接传给孙子辈——这种代际对话本身就是一件社会装置。”一位参与编织虎耳的00后男生坦言:“我原以为钩针是奶奶的专利,现在发现它像编程一样需要逻辑,只是用温暖代替代码。”

在萧山花边博物馆,崔真看着1919年意大利商人带来的蕾丝样本,发现了一场持续百年的文化共生。而当志愿者们钩织不同的纹样时,他们或许未曾察觉:每一针都是对1919年萧山乔治花边厂24名女工的历史回应。一位老杭州感慨:“我母亲曾为出口厂钩桌布,如今我用同样针法钩当代艺术作品——这针线里藏着两代人的杭州。”

展览尚未启幕,《缩地》亦已织就一张隐形的情感网络。

这种凝聚力正是Choi+Shine全球实践的核心理念:在巴塞罗那,70名渔村女性用防水缆绳编织“海胆”,复原了她们修补渔网的集体记忆;在福冈美术馆,覆盖整个展厅的《明镜止水》由当地志愿者完成,蕾丝图案源自当地建筑遗产。

《明镜止水》(《Power of One》) 图片来源:Choi+shine

作品真正的力量不在蕾丝本身,而在编织过程中诞生的社群纽带,”崔真在工作坊上阐释,“当退休教师握紧男孩的手教他钩针时,艺术已完成了最动人的表达。”

这种联结甚至重塑了参与者对距离的认知——正如作品名“DISTANCE”被译为“缩地”的深意。钩针的每一次牵引,都在消弭时空的沟壑,让百年前的萧山花边女工与今日的志愿者在针线轨迹中隔空对话;让西湖亭阁的飞檐翘角、生肖石的集体想象,通过蕾丝的经纬凝成可触摸的文化基因库;更让人与人之间、大地与星空之间原本被岁月尘封的共鸣与期待,重新被针尖唤醒、编织为光年尺度下的亲密叙事。

工作坊现场合影

九月,当观众步入浙江美术馆6号厅,将在蕾丝迷宫中体验“视角游戏”。这件作品并非是吴山生肖石或生肖的具象复原,而是其“集体想象特质”的抽象化钩织呈现与互动重现——同一座城,因无数个体的参与而呈现万千面貌。那些三个月前互不相识的人们,在针线交错中织就一座城市的温度记忆,和关于共同体的想象。

艺术家简介

Artist Biography

“Choi+Shine”是由崔真(Jin Choi)与托马斯·夏因(Thomas Shine)联合创立的屡获国际奖项的艺术设计工作室。其作品在全球各大博物馆与美术馆展出,并受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法国《费加罗报》( Le Figaro)、意大利《晚邮报》(Corriere della Sera)及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等国际主流媒体报道。该工作室的作品比例各异,小到在纽约库珀·休伊特史密森尼设计博物馆(Cooper Hewitt, Smithsonian Design Museum)展出的灯具,大到在马赛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Deutsches Museum)、米兰设计周(Milan Design Week)及首尔建筑节(Seoul Architecture Festival)上展示的大型基础设施艺术项目。

重构星空:2025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Re-Constellations:5th Hangzhou Triennial of Fiber Art

时间

Time

2025年9月23日至10月16日

September 23 to October 16, 2025

地点

Location

浙江美术馆

Zhejiang Art Museum

2025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组织架构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Hangzhou Triennial of Fiber Art in 2025

展览总监

Exhibition Director

应金飞

Jinfei Ying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

施慧

Hui Shi

策展人

Curators

姜俊、黄燕、阿萨杜尔·马克洛夫、许嘉

Jun Jiang, Yan Huang, Assadour Markarov, Jia Xu

Official Director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Host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Zhejia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ulture Radio Television and Tourism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Zhejiang Provincial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中国美术学院

China Academy of Art

Organizer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Zhejiang Artists Association

浙江美术馆

Zhejiang Art Museum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

Contemporary Fiber Art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School of Sculpture & Public Art, China Academy of Art

Sponsor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

Zhejiang Provincial Arts Fund

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

China Academy of Art Education Foundation

德英基金会

De Ying Foundation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