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歌剧话剧

当代艺术与心灵对话:“内空间·疗愈”邀请展暨座谈会在花都举行

更新时间:2025-07-09 04:44  浏览量:2

参加开幕式的部分嘉宾合影

7月5日,一场融合艺术美学与心理疗愈的文化盛宴在花都区美术馆开幕。内空间疗愈”当代艺术作品邀请展暨艺术论坛以独特的视角,将当代艺术创作与心理健康关怀深度结合,为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方栖息之地。本次活动由岐山国际艺术村、广州市花都区文化馆主办,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艺术治疗委员会、广州市花都区美术馆承办,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鲸变·山海文化艺科基金会、Canton德表小组协办,多位艺术界与心理学界权威人士共同参与,通过展览、座谈、案例分享等多元形式,探索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疗愈功能。

开幕式现场

出活动的嘉宾有:广州市花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群,广州市花都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民盟花都主委江健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刘丽虹,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院长张珂,苏州工艺美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春辉,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系主任陈平,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系花元飞,花都区原书法家协会主席黄国强,花都区文化馆党支部委员郑敏,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心理治疗专家支素华,心理咨询专家、绘画艺术疗法专家邓子阳,花都区秀全街党工委委员毛利群,花都区秀全街道岐山村党委书记黄炳芬,花都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胡明河,花都区和悦小学集团校长陆常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首饰设计教研室主任文海,南航传媒公司首席艺术总监曾晓燕,普宁市双林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梁源,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艺术治疗委员会副秘书长王维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策展人王松柏,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艺术评论人郭谦,艺术家黄立言,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梁松林、汤佳佳、符茗希,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艺术治疗委员会副秘书长吕庆河,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教师区廷柱,花都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帅阳智,花都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徐小宁,广州城市理工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李金瑾、陈衡潇、张书铭,惠州华洋科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张敏,心理学研究专家李舒蓉,艺术家陈焕萍,花都区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秘书长陈诗景,广州千墨国学研究院副主任杨艺草,广东智德力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柏等。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28位艺术家的作品,涵盖绘画、装置、影像等多元形式,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把钥匙,试图打开观者的“内空间”。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松柏博士在致辞中对艺术疗愈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解读。他强调,疗愈并非意味着艺术家有病,而是艺术家在面对外在文化、社会结构、生活空间等压力时,将感受到的不公平等情绪转化为创作的动力。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进行自我疗愈、自我治愈,同时进行美学探索和人格重建,以更好地适应内外世界。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本次展览策展人王松柏致辞

王松柏表示,本次展览邀请的作品都属于当代艺术,注重“走心”,旨在打破概念性、规范性的模式化观念,让艺术家内心的“小朋友”自由表达,进入未知世界,进行自由自在的创作,模拟疗愈过程。他还特别感谢了区政府、岐山村、文化馆等单位以及各位艺术家的支持,并呼吁关注高校艺术家在体制外的创作,为他们的坚持和热爱鼓掌。

广州市花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群致辞

广州市花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姚晓群在致辞中分享了自己对艺术疗愈的切身体会:“现代人心灵浮躁,抑郁症等心理问题频发,正是因为缺乏情绪宣泄的出口。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能在人抑郁或委屈时提供释放渠道,既有利于个人心理健康,也促进社会和谐。”她特别强调了乡村美育的重要性,提到花都区正在推进的乡村艺术改造项目,希望通过艺术氛围的营造,让更多人在生活中感受美、获得心灵滋养。

学术主持陈平致辞

学术主持陈平先生从城市发展角度解读艺术的价值:“艺术不仅能塑造个人内心,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作用也极为显著。新加坡用十五年艺术计划塑造城市形象,巴黎通过艺术奠定文化之都地位,这些案例都证明艺术是城市灵魂的塑造者。”他呼吁花都区借助本次展览的契机,逐步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生态,让“花都”不仅是地理名称,更成为艺术与美的象征。

参展艺术家代表花云飞发言

艺术家代表花云飞则从创作本质出发,阐释“内空间疗愈”的内涵:“艺术创作是个体与自我的对话,也是社会群体的集体问答。作品与观者的对话能引发思考,这种思考本身就是疗愈的过程。”他以自己的参展作品为例,说明艺术如何通过视觉语言触达内心深处,引发共鸣与反思。

王松柏博士向岐山国际艺术村捐赠作品

广州市花都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民盟花都主委江健珊宣布展览开幕

花都区美术家协会理事徐小宁主持展览开幕式

开幕式后,“内空间·疗愈”艺术座谈会在花都文化馆举行。本次座谈以开放式对话为主,心理学专家、艺术家、教育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围绕艺术与心理的关联、实践案例、教育现状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

座谈会现场,部分发言嘉宾:刘丽虹、曹春辉、邓子阳、支素华、郭谦、陈平、陆常波、王松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应用心理学系教授、广州市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刘丽虹从心理学专业视角切入,揭示艺术与潜意识的深层联系:“语言具有抽象性和筛选机制,而图像能绕过意识层面的防御,直接激活潜意识。绘画治疗中,来访者的随意涂鸦往往能投射出未被察觉的心理冲突,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比谈话疗法更易触及问题核心。”她以青少年心理问题为例,指出在升学压力与社会内卷的背景下,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能让孩子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梳理情绪,效果远胜传统的说教。

座谈会现场

苏州工艺美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曹春辉结合教学实践分享观察:“高校学生中存在心理困扰的比例逐年上升,艺术院校也不例外。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能自发地进行心理调节。一幅作品的色彩、造型、符号往往反映了创作者的内心状态,而观众的解读又能形成二次对话,这种互动本身就具有疗愈效果。”他讲述了一个案例:一位学生的抽象画被观众解读为“与原生家庭的和解”,创作者本人深受触动,进而开始正视家庭关系问题。

座谈会现场

心理咨询专家、绘画艺术疗法专家邓子阳以12年临床经验,分享了多个震撼人心的案例:“一位重度抑郁的大一女生,初到咨询室时行动迟缓、言语呆滞,有轻生倾向。通过绘画,她逐渐意识到自己长期扮演‘乖孩子’角色,压抑了真实需求。8次绘画治疗后,她不仅摆脱了抑郁,还重新找回了自我。”邓紫阳特别强调,绘画疗法的核心不是技法,而是通过画面看到惯性思维模式,“就像照镜子,绘画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局限,也看到问题的答案”。

展览现场

在学校从事艺术生心理干预工作的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心理治疗专家支素华则分享了沙盘与绘画治疗的结合实践:“艺术生常因创作瓶颈或自我认知矛盾出现心理问题。我们通过让学生制作面具、参与主题创作等方式,发现当孩子沉浸在艺术过程中时,会自然构建内在秩序感。有个学生在制作‘内心的矛盾’主题面具时,通过色彩和造型的选择,清晰表达了对学业与兴趣冲突的焦虑,这种表达本身就是治愈的开始。”

展览现场

参展艺术家郭谦博士以自己的“钉钉子”作品为例,阐述当代艺术的疗愈价值:“我用铁钉覆盖树干表面,熟悉的事物被陌生化,这种视觉冲击会引发观者思考。当代艺术强调观念先行,媒介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能否回应时代问题。就像这个作品,有人看到密集恐惧,有人看到自然与工业的冲突,不同解读都是观者与自我内心的对话。”他认为,当代艺术不拒绝被误读,这种开放性恰恰为疗愈提供了多元可能。

展览现场

论坛中,嘉宾们对中外艺术教育的差异展开讨论。展览学术主持陈平分享了法国艺术教育的案例:“法国艺术生的课程包括‘身体与空间’‘生态空间’等研究性主题,更注重学生的思想表达。而国内艺术教育仍较多停留在技法训练层面。”这种对比引发了关于艺术教育目标的思考——究竟是培养技术娴熟的画匠,还是具有心灵表达能力的创作者?

展览现场

花都区和悦小学集团校长陆常波从基础教育角度补充观点:“现在很多孩子的问题源于空间不贯通、缺乏释放。艺术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帮助孩子打开内心、连通自我与外界。‘疗愈’的‘疗’是抛弃束缚,‘愈’是治好内心,艺术能让孩子在创作中找回原点,这比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

展览现场

论坛尾声,嘉宾们共同展望艺术疗愈的发展方向。王松柏博士提出“艺术干预社会”的构想:“未来我们将推动艺术疗愈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让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审美对象,而是可触及的心灵关怀方式。”刘丽虹教授则呼吁建立艺术与心理学的跨界合作机制:“希望能形成一个由艺术家、心理医生、教育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发系统化的艺术疗愈课程,为不同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

展览现场

本次“内空间疗愈”邀请展暨座谈会不仅是一次艺术与心理的跨界对话,更是一次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在物质丰裕而心灵贫瘠的当下,艺术以其独特的共情能力,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连接他人的可能。正如展览主题所昭示的,真正的疗愈始于对内心空间的探索,而艺术,正是这场探索之旅中最温暖的灯塔。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三月桃花开 110cm×80cm 卡纸碳铅笔 2025 陈平

八部半一 80cm×110cm 纸本水彩 2013 陈小虎

康乐龙 6米多 由竹子、布料、彩片组成 2024 由孩子和艺术家陈洲、张晓静集体完成

太湖石 38cm×26cm 纸本水彩 2022 曹春辉

2024风景之二十 80cm×60cm 油画 2024 戴家峰

骉 138cm×68cm 纸本水墨 2019 杜万成

累积1号 210cm×45cm×50cm 声音装置 木头、鞋钉 2011 郭谦

向内一海里 尺寸可变 综合材料 2024 花元飞

面孔 30cm×30cm 黑白木刻 2016 黄广怡

氤氲 影像 黄立言

印迹系列之3 56cm×77cm 纸本水墨、水彩 2014 姜竹松

这里布满了光 100cm×100cm 油画 2021 罗志豪

灌顶相 30cm×45cm 纸本 2025 吕庆河

蕊 122cm×46cm×48cm 大漆、瓦灰、苎麻 2023 区廷柱

记忆-红双喜 纸本丙烯 45cm×55cm 2015 乔万华

如果今夜你将我遗忘 黑胡桃木、玻璃灯泡、树脂、墙纸、单片机、控制器、电线 30cm×30cm×17cm×7 2020 石玩玩

味觉 24cm×32cm 纸本水彩 2025 帅阳智

花开 60cm×60cm 油画 2022年 王松柏

建筑诗学 22cm×42cm 纸本 2019 王绪斌

若有風Z111 34cm×68cm 纸本彩墨 2025 王晓东

激浪 60cm×180cm 黑白木刻 2025 王维荣

在场证明 28cm×38cm 水彩 2024 徐小宁

你那里下的雨是从我这里吹去的风 行动、录像 32分3秒 2022 姚子杨

竹石图NO.04 80cm×80cm 油画 2024 张永

春天的一个清晨 水墨 宣纸 油画棒 综合材料 2023 张建

暗室攀光者 29.5cm×35cm 实验水墨 张玉萍

櫰(gui)木果 140cm×70cm 绢本、矿物颜料 2025 赵珈漩

SECRET 130cm×16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9 赵鑫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