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天选专业”已锁定!服务设计,大厂月薪20K+真香!
更新时间:2025-07-08 19:38 浏览量:1
为什么我们常说「设计」在生活中无孔不入?
拿困扰许多人的失眠为例。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白噪音、眼罩、熏香、安睡喷雾等助眠工具统统准备齐全,可到了深夜,该睡不着还是睡不着,哪怕成功入睡,第二天也有可能睡不够,起不来,浑身不得劲。
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你对付失眠的方法治标不治本。
如何治本?这就轮到服务设计上场了!
服务设计:
专注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学科
解决失眠问题之前,先说说什么是服务设计。
通俗来说,服务设计解决的是企业本身与最终用户之间对协调一致的体验流程的需求。
它是一个从用户体验、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多个不同来源获取信息的过程,目的是创造和优化可以无缝交付的强大体验。
1991年,科隆国际设计学院Köl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首次将服务设计作为一门设计学科提出。尽管学术界对服务设计的定义仍在不断演变,但其目的仍可以概括为:
根据客户或参与者的需求进行设计,从而使服务方便用户、具有竞争力并与客户需求息息相关。
如果把交互设计视作设计复杂行为,服务设计便是对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的要素包括: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接触点(touchpoints)、服务(offering)、流程(process)。
换言之:服务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过程,它考虑客户行为的所有接触点,从“第一次发现”到“不可避免”的客户服务体验。
了解完概念,我们回头来看服务设计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全世界每天有3,000人因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死亡。而我国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为3%-4%,65岁以上人群高达20%-40%。概率之高不可谓不惊人。
因长期打鼾引起的睡眠呼吸暂停,可不是靠白噪音、遮光等物理方式就能解决。
深谙此道,来自日本东京的设计公司HiClub Inc为从病理根源解决睡眠障碍推出服务设计项目Mintal Tracker。
*图源ifdesign红点设计官网,Mintal Tracker,HiClub Inc
这是一款可在iOS或Android手机和智能手表上使用的APP,搭载了人工智能技术来跟踪用户的睡眠情况并获取睡眠分析报告。同时,Mintal Tracker还提供应用内和硬件相结合的睡眠问题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有效缓解打鼾问题,缓解失眠焦虑,提高睡眠和生活质量。
*图源ifdesign红点设计官网,Mintal Tracker,HiClub Inc(下同)
不难看出,Mintal Tracker希望给予人们的不是一晚好眠,而是彻底摆脱失眠困扰的安全感。
服务设计能解决的“糟心事”不止失眠。
2024 皇家艺术学院毕业作品展中,服务设计领域的学生大展拳脚。我们注意到有一个项目叫Romcon-EmTrust,解决的就是俗称的“老年诈骗”问题。
*Romcon-EmTrust,设计师:Alishka Shah,Archana Sonavane,Ayushi Saxena
据统计,英国“浪漫骗局”高发于55岁-74岁之间的中老年人群,诈骗年度总损失可达3,450万英镑。
而EmTrust是一种端到端的B2B验证和安全服务,目的是增强社媒的安全性。它不仅可以跨平台减少老年用户被骗子套路的机会,还与不同平台合作构建了健全的防护生态系统,提升了用户安全。
作为典型服务设计案例,EmTrust的成功取决于3个关键:首先,英国的《在线安全法案》对用户验证要求严格,推动了数字渠道的监管;其次,该服务通过提升安全性为合作平台带来了品牌增值;最后,EmTrust为最终用户(被骗的人)提供了更安全的线上环境。
这就是服务设计的魅力——透过服务设计,不仅最终用户受益,服务环节中所有人员的问题都能得到落地解决。
看到这里有些人或许会迷茫:这服务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是不是一个东西?
答案是:既有相关性,也存在难以忽视的差异。
服务设计 vs 用户体验设计
本质上,所有设计学科都应以设计对象的体验为导向,服务设计和用户体验设计(UX)都是如此。
用户体验设计的概念来自美国用户体验设计大师Donald Arthur Norman。结合Apple的工作经历,他曾说过:
“我发明UX这个术语,是因为我认为人机界面和可用性过于狭隘。我理想中的用户体验应该涵盖人们使用系统的所有方面,包括工业设计、图形、界面、物理交互和手册。”
当今行业,UX设计通常指的网站和应用程序等数字产品的设计。考虑到Donald Arthur Norman最初对该术语的期待不免有些遗憾。
抛开这点不谈,用户体验设计与服务设计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UX设计师通常解决的是单个产品或服务中单个“接触点”的问题,服务设计则可被视为现代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解释服务设计和UX设计之间的区别,我们以航空公司为例。
当一家航空公司决定聘请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并请其开发一款用于预定和管理的应用。这种情况下,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考虑:
谁会使用这个应用程序?客户的需求和目标是什么?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会顾虑什么?
在此基础上,用户体验设计师可能会进一步确认用户使用应用的最终目的。
最终,UX设计师可能会交付一套完整的屏幕,可以交给开发人员并转变为可运行的应用。
但类似的任务交到服务设计师手中,服务设计师需要看到,航司要做的不仅是票务的预定和管理,其涉及的服务由几十上个百不同“接触点”组成,应用只是其中一环。其他接触点包括公司广告、网站、值机台、茶点推车等等。
如果航空公司的重点是系统层面,而不是单个接触点,服务设计师的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如果航空公司接连收到客户差评,但又搞不清哪个特定接触点存在问题,这家公司大概就要全面检查其服务的运行情况。
概括下来,服务设计是个十分重视全局观和系统化的设计学科,设计的不仅是一项服务。此外,它对用户的定义亦与其他学科截然不同。
当我们在用户设计语境谈论“用户”时,基本等于在谈论客户。服务设计师不仅要收集客户(常规用户)的经验和需求,还要收集服务“内部”用户的经验和需求。
他们还需要与客户方和服务方的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同创造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改进。
*“So you want to be a service designer” by Jamin Hegeman
一叶知秋。服务设计的“大局掌控力”十足,可想而知,其就业领域也十分广泛,包括但不仅限于用户体验设计师、服务设计师、产品设计师,甚至产品咨询、服务创新顾问、设计研究员等岗位都能hold住——
就业天选,行业新秀
服务设计,就该它火
服务设计的就业思路和其他设计学科有些区别,并不是在招聘平台输入“服务设计“四个字就能找到对应岗位。
一方面,服务设计最早起源于欧美,在国内目前还属于新兴产业。尽管新,但服务设计在国内的热度也在持续升温,最好的证明就是高校们争先入局
*图源《2020中国服务设计报告》
另一方面,服务设计本质是一种思维,具备跨学科、用户体验、产品设计等多种属性。所以很多岗位不会直白指出“我们要服务设计师”,而是会说“我们要具备产品sense,理解行业经营逻辑,熟悉流量、展销、交易等多场景的人才”
*来源BOSS直聘
*来源BOSS直聘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滴滴和京东等大厂,它们内部职能划分更明确,业务具有强服务属性
服务设计师也好,产品体验设计师也罢,从po出来的招聘内容来看,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对具备服务设计思维的学生需求量极大,且很舍得给钱,月薪动辄20k起步,还有大把的奖金福利......称它当下的“天选”设计学科一点都不夸张。
从就业倒推求学规划,如果你想在毕业后从事服务设计相关工作,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个对口的院校和专业。
服务设计哪家强:
英美扛大旗,港新不掉队
篇幅原因,我们今天先简单列出几所开设服务设计专业的优势!
英国
皇家艺术学院:开设服务设计研究生项目Service Design MA,日常课程非常紧凑,会教授很多前沿的服务设计工具。
教学比较重视商业、市场、营销和战略,会带领学生与赞助商合作,探索设计对商业的影响,学习如何与客户合作开发服务方案。
SIA学员Charles同学就凭借设计管理的作品集,拿下了皇家艺术学院的服务设计(侧面看出RCA很喜欢商业嗅觉敏感的学生)。
录取过程蛮戏剧的,学生一开始只瞄准设计管理专业,RCA完全是顺手申的,结果拿下Offer越琢磨越香——服务设计比设计管理涵盖广范,加之有皇艺的资源支持,求职不愁。
*Charles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伦敦艺术大学:LCC开设服务设计MA Service Design,相比RCA的服务设计,UAL更关注社会价值,致力于设计的道德实践,主张将设计从个人用户需求的微观层面延伸到人类、组织、社会和生态等在内的更大系统的宏观层面。当然UAL也并非完全拒绝商业,其实践机会也是很丰富的,只是和RCA比侧重略有差别。
美国
帕森斯设计学院:开设战略设计与管理硕士MS Strategic Design and Management。乍听上去好像和服务设计没关系,等等,你肯定没仔细“听课”。
前面提到服务设计是一种思维,Parsons这门专业教授的就是服务设计必备的用设计思维系统解决商业问题的方法。另外一点,该专业是STEM专业,毕业可以延长OPT,很值得冲。
SIA学员Tang同学就拿到了MS Strategic Design and Management专业带$40,000奖学金的Offer。
“积极explore,疯狂跨学科”是她赢下Offer的秘诀,人文、商业、设计思维全部拉满。
*Tang同学作品集,盗用必究
定专业的时候,Tang同学思考了很多。虽说是奔着产品设计去申,但她未来更想走综合的路子,做服务设计、创新设计方面的工作,所以最终看中的都是服务设计相关的综合项目。
港新
香港理工大学:开设智能服务设计硕士Smart Service Design(SSD),虽然服务设计内里有交叉学科的基因,但SSD是把跨学科摆在了明面上——科技+设计+人文+商业......
相比英美院校,港理工的SSD更关注亚洲商业市场的服务方案,阿里巴巴、汇丰银行、联想、西门子、飞利浦等都是这里毕业生的主要雇主。
新加坡国立大学:专业新开的,名称也很新鲜,叫整合设计硕士Master of Design in Integrated Design,顾名思义,这个专业核心在于“整合”,将服务设计、工业设计、交互设计、视觉传达、服装展陈、建筑空间和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融为一体。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一半课程在校内工作室完成;一半的课程在校外的企业合作中完成。
以上,今日关于服务设计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
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想详细了解服务设计专业设置、院校选择,或想了解服务设计的作品集事宜,私信小编,1对1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