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崔寒柏:唯有具备俯视历代艺术峰峦的视野,方有资格品评当代

更新时间:2025-07-09 18:07  浏览量:1

崔寒柏说,唯有具备俯视历代艺术峰峦的视野,方有资格品评当代。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我们普通人对有些书法的评价是片面的,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来客观的评价书法。

崔寒柏的书法实践展现出对历代艺术的深度融合。他的楷书融合颜真卿的厚重与魏碑的刚健,行书暗含黄庭坚的荡桨笔意与苏轼的文人风骨,这种“博采众长”的取法路径,实则是对历代艺术峰峦的系统性梳理。他在《论临帖》中强调的,临摹不是目的,而是“通过古人笔法抵达自我表达”的手段。这种历史视野使他能够跳出单一风格的局限,在比较中洞察当代艺术的创新空间。

在批评领域,崔寒柏对启功、沈尹默等书家的评价同样体现历史纵深。他认为启功的“大字报体”缺乏笔法深度,沈尹默的书法被时代高估,这种争议性观点的背后,是将个体置于艺术史脉络中重新定位的方法论。他主张“批评需穿透表层技法,直指艺术本质”,而历史视野正是实现这一穿透的关键工具。

崔寒柏的观点暗含对当代艺术批评困境的批判。在展览体盛行、过度设计泛滥的当下,许多批评陷入形式主义窠臼:或沉迷于视觉奇观的分析,或局限于技法细节的考据,却忽视了艺术与历史的血脉关联。他批评某些书法家“只学字的形状,却忽略产生形的过程”,这种“形而下”的批评正是缺乏历史视野的典型表现。

他对“丑书”的批判更具深意。崔寒柏并非否定创新,而是反对脱离传统根基的伪创新。他认为,真正的创新应如米芾“集古字而后自成一家”,需在吃透历代技法的基础上实现“化古为我”。这种立场与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当代书法的困境在于创新的贫乏”的论断不谋而合,揭示了历史视野对激活传统资源的关键作用。

崔寒柏的观点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永恒命题在当代的投射。他对王羲之“不完美性”的直言,对王铎“浑浊”的批评,挑战了“师古至上”的审美惯性,实则是在呼吁建立一种更具批判性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不是对古人的盲目崇拜,而是如贡布里希所言,将艺术史视为“问题与解决的链条”,在历代大师的“问题意识”中寻找当代创作的启示。

其书法实践中的“碑帖融合”探索,更具方法论启示。他将碑派的雄强与帖学的流美熔铸为“沉而不拙、静中寓动”的个人风格,这种“站在历代峰峦上”的创新路径,为当代艺术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正如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所言,艺术史写作需“参与历史塑造”,崔寒柏的批评与创作,正是通过历史视野的重构,在当代语境中激活传统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崔寒柏的这种认知还是很高的,和我们书法爱好者不可同日而语啊。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