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根雕”育人者潘兴华:以艺术家的眼光雕琢每个学生
更新时间:2025-07-09 22:26 浏览量:1
三年帮扶路,悠悠育人情。
在毕节市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里,竹笛社成员刘敏手持竹笛,指尖流淌出《葬花吟》的悠扬旋律;篮球场上,蒙雪雨一个三分远投划出完美弧线;象棋社内,黄乙凝神静气,与对手展开一场智慧博弈……这些鲜活的场景,是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潘兴华在纳雍中等职业学校三年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最生动的注脚。
三年以来,潘兴华以“根雕”育人理念为笔,在职业教育沃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社团风采:技艺成长,绽放青春光芒
在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竹笛社团,23级保育2班刘敏的故事令人动容。
初遇竹笛,是刘敏在一年级的文艺汇演上,指导老师潘兴华与竹笛社团同学们合奏的《葬花吟》,那清亮悠远的笛音如潺潺溪流,瞬间淌入她的心田,想学竹笛的念头就此生根发芽。
二年级,竹笛社团招新的消息传来,刘敏终于如愿以偿。每天一小时的基础吹奏练习,是她与竹笛的“甜蜜约定”。
“从最初连单音都吹不响的窘迫,到能连贯吹奏简单乐曲的欣喜,再到看着谱子就能演奏的从容。”刘敏表示,她的每一步成长都浸润着潘兴华老师的心血。
潘兴华不仅耐心教授竹笛指法、气息控制、吹奏技巧,还深入讲解不同曲风的把控要点、乐曲背后的创作背景,更带领他们学习乐理基础知识。
刘敏说,虽然她们在学习过程中,瓶颈常伴左右,但潘兴华老师在训练群里那句温暖的“孩子们,加油啊!我在不在都要一样努力,有问题随时提,我来帮你们解决”。
温暖鼓励如同一束光,照亮竹笛社团前行的路,也让学生暗下决心:“绝不能辜负老师的期盼。”
纳雍中等职业学校2024级互通一班蒙雪雨的篮球之路,因潘兴华的指导而熠熠生辉,球技日益精湛。
“潘老师不仅是我们的指导老师,更是我们的榜样!”蒙雪雨眼中满是钦佩,“日常训练中,潘老师精湛的球技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令我们所有队员由衷赞叹,他让我们找到了在球场上的专属定位。”
“你有一定基本功,但个子小,要练习三分远投,首先练习定点投,然后行进间突然跳投,只有成为投手,你才能在球场上有立足之地。”潘兴华这番话,蒙雪雨铭记于心,也激励着他在篮球之路上不断奋进,带动队友,共同追逐梦想,在赛场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篮球社在县域内声名鹊起。
楚河汉界间,纳雍中等职业学校24级护理二班的黄乙演绎着智慧的博弈。初入象棋社团时,他莽撞冲动,急于求成。然而,每一次因急躁而落败的棋局,都如同一记警钟,教会他“谋定而后动”。6月底,得知潘兴华即将离开学校,黄乙满是不舍与感激:“记得初入中职,我心高气傲,觉得没多少人能在象棋上胜过我。直到遇见潘老师,他可以一人同时对战我们前三名,我最多就是最后一个‘死’的而已,这种碾压式的技术让我彻底折服。”
黄乙说,潘兴华老师不仅带他加入社团,教授棋谱,展示盲棋、三国对战、以一敌多车轮战等新奇玩法,更让他在方寸棋盘间领悟到人生哲理:“士象看似没有能力,但没了它们的保护,老将很快会死。士象也是我们不太关注但始终护在老将周围的存在,这和我们身边人一样,你要慢慢发现谁才是真正对我们好的人。”
如今的黄乙,将象棋中培养出的沉稳、专注、坚韧,融入护理专业学习,在人生的棋盘上,坚定地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之路。
育人成效:以“根雕”理念,培育全面人才
在纳雍中等职业学校,潘兴华提出了“根雕”育人理念,这源于他对中职教育的深刻洞察:“中职教师要以艺术家的眼光雕琢每个学生,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根雕’。”
在潘兴华的“根雕”育人理念推行下,学校社团活动成功实现从“静态看守”到“动态参与”的华丽转变,激活了学生的晚间课余时间,构建起“学生有事做、教师有作为”的育人新场景。
在三年来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期间,潘兴华与学校领导拟定了一个“百名英才”培养的帮扶计划,让帮扶团队及纳雍职校教师都一起加入这个计划中,共同去发现、培养、雕琢“根雕”,让学生成长成才。
“中职学生也能出人才,也是国家栋梁。”潘兴华说,目前,他指导的篮球社团在县域内声名远扬,影响力十足;象棋社有学生能熟练下盲棋,展现出高超的棋艺;竹笛社成员的进步更是获得各界媒体的关注,能够成曲录制。而社员们在技能提升的同时,综合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真正实现了全面成长,成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艺术品”。
经验探讨:创新模式,展望职教未来
在6月19日的座谈会上,潘兴华与纳雍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周世桥就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展开了深入探讨。听取孩子们的发言后,潘兴华感慨道:“纳雍职校社团活动实现从‘静态看守’到‘动态参与’的转变,有效激活学生晚间课余时间,构建起‘学生有事做、教师有作为’的育人新场景,初步达成‘让校园活起来’的基础目标。仅我所带的三个社团,在活动成果方面成绩亮眼,在社员成长上更是收获满满。”
周世桥也深受触动:“看得出这帮孩子对你情谊深厚,也愿意服从管理,你为纳雍职校尽到了应尽的职责。从他们的发言中,能真切体会到你是如何把‘不好的牌面’打好,实现‘根雕’育人。”
潘兴华沉思后说:“目前,孩子们离‘雕’还有一定距离,但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和进步。从技能提升来看,我们应该坚信,他们只是在基础教育环节落后了一点,但学习能力和专注力丝毫不差。或许职业教育可以尝试以打球、吹笛、下棋等爱好凝聚学生,在此基础上穿插专业技能学习,这样的方式或许比传统管理模式更能提高学生稳定率。”
“以你多年的职教经验,这些有爱好的孩子是不是都能成‘雕’?”周世桥副校长问潘兴华,他回答说:“对于这帮即将毕业的学生,我会把他们纳入统一管理,在群里跟踪五年甚至十年,看看经过培养的‘根’能否成‘雕’。”
“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群还在,我就会一如既往地教育下去。朝着‘雕’的目标努力,即便成不了‘雕’,能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品,也是职业教育的成功!”潘兴华补充道。
潘兴华在纳雍中等职业学校的帮扶工作,以“根雕”育人理念为引领,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兴趣与成长的大门,更为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贵州教育报记者 熊江睿
编辑 武芮西
二审 廖波
三审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