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能不能也通俗一点?
更新时间:2025-07-09 23:21 浏览量:1
何谓通俗?通俗基本释义指内容浅显易懂且符合大众接受水平。对于艺术来说通俗其实就是通过简化,达到大众都能够接受的程度。比如通俗音乐,就是通过对作曲、作词、编曲、演唱、欣赏等各个层面的简化,吸引大众共鸣,推动流行,扩大商业利益。
通俗的首要目的是商业化,艺术性要退居其次,市场决定发展方向,拓展受众群体的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做慈善,所以当一门艺术趋向通俗,意味着它要赚取普通百姓的钱了。
对于很多艺术来说,高雅如登山,通俗如泄洪,登山需要持续付出努力和心血,但是一旦开始泄洪就难以势不可挡。
不过书法的通俗化必然会遭遇很大的阻力,因为书法与其他艺术有着本质区别,书法从未有过俗的经验和基础,书法也很难从百姓手里赚到钱。
能够通俗的艺术必然要雅俗共赏,但是能够做到雅俗共赏的艺术都源自俗,而后才被抬高成雅,通俗只是回归本质。
书法则不然,书法与文化紧密相连,古代文化普及度不高,对于老百姓来说,识字尚且需要付费,学习书法更是奢谈。
书法在古代始终都是权贵圈子的雅趣,并不属于普通百姓,书法审美也是皇权统治的目标,普通百姓没有独立的审美权,所以书法一直是高雅艺术,从未通俗,不可能雅俗共赏。
书法的高雅性在于其超高的专业门槛,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需要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才能够触及书法艺术的大门。
书法艺术不同于写字,不能简单的复制效仿,要崇尚个性和艺术性。当今个别书家还在用馆阁审美误导大众,可见仅仅依靠临帖是很难真正进入书法艺术的大门的。
书法曾经的实用性让人们非常容易忽略其艺术性,但是书法正是从日常书写中发现、总结并展示艺术美的结果,艺术性是书法追求的核心,艺术修养不足的人永远都只能是书法的门外汉。
当今中国进入民主开放的时代,任何人都有能力学习书法,有权利评价书法,看似书法已经走向大众。但是依旧有很多人停留在馆阁审美的低级层面上,根本无法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书法,这样的现实注定书法离通俗还很远。
书法的高雅性还在于拒绝媚俗,书法家要永远站在比民众审美更高的点上思考创作,这样才能够通过作品带给人们独特的思考。
保持一定的审美差异是书法艺术价值的体现,这个审美差异就是雅和俗之间的距离,它的存在让书法难以通俗。
张旭光先生曾说过:“如果我的书法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我认为是失败的,我的书法应该只能得到少数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和理解我书法理念的人的认可。”
这并非张旭光先生的个见,已经成为当今书坛的一个共识,也符合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不脱俗还有什么意义。
市场决定了发展方向,时至今日,民众也不是书法艺术的受众群体,能有几个普通百姓愿意高价购买一幅名家书法挂在家里?书法的受众始终是资本圈和艺术圈。
所以书法发展即便要迎合市场,也要符合那些肯付费的资本和艺术团体的要求,这些团体会收藏一幅毫无个性的世俗作品吗?
书法的高雅性也是得到广泛接受的,很多民众可能会为一部无脑的商业爽片埋单,却不会选择一幅廉价的江湖体书法挂在家里,挂在家里的书法作品一定是他认为高雅的,能够撑起自身文化颜面的作品。从这一点来看,其实民众也是拒绝书法通俗的。
所以渴望书法通俗大概率只是一场空,还不如努力让自己雅更为实在,提升自我永远都是发展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