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北疆文化 | 让剪纸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绽放新光
更新时间:2025-07-09 23:42 浏览量:1
“一把剪刀,几张红纸,纸随剪转,心随纸动。”在北疆文化的浩瀚星河中,剪纸技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弘扬北疆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缩影。
日前,记者走进马莲渠乡大十号村的非遗文化剪纸展厅,一幅幅剪纸作品琳琅满目,生动勾勒出北疆大地的多彩画卷。一幅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剪纸艺人以精湛技艺,将各民族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手挽手翩翩起舞,每一个灵动的姿态,都饱含着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生动诠释了北疆地区多民族和谐共生、亲如一家的美好图景。另一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同样别具匠心,艺人们将抽象的价值观巧妙转化为直观精美的艺术形象,让观者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价值观的浸润与熏陶。一幅幅反映乡村振兴的剪纸佳作,将乡村的崭新风貌、丰收的喜悦场景、农民的幸福生活一一呈现,从细微之处折射出时代发展的强劲脉搏,彰显着北疆大地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近年来,集宁区积极践行文化强区战略,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剪纸这一传统技艺作为弘扬北疆文化的重要载体精心培育。马莲渠乡大十号村积极响应号召,全力打造非遗文化剪纸展厅,为剪纸艺术搭建起展示与传承的平台,不仅为当地剪纸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更为村民和八方游客打开了一扇了解北疆剪纸文化的窗口。
曹美荣是大十号村剪纸队队长,同时也是集宁区“北疆文化推广人”“非遗文化传承人”。自幼在姥爷和妈妈的熏陶下,她便深深爱上了剪纸艺术,50多年来,剪刀在她手中舞动,剪出了岁月的流转,更剪出了她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坚守。
“过年时,家里都会贴自己剪的窗花,那是一种喜庆和祝福。现在,剪纸不仅仅是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我希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爱上剪纸,把这份来自北疆的非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曹美荣说道,在她的带领下,大十号村剪纸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壮大到如今的30余人,队员年龄跨度大,却因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而汇聚在一起。大家相互学习、共同创作,让剪纸艺术在传承中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我区弘扬北疆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了让剪纸艺术薪火相传,自6月6日起,剪纸展厅每周五下午都会开展剪纸教学活动。在曹美荣等剪纸艺人的悉心指导下,参与者从基础技法学起,认真钻研折纸、画样、镂空剪刻等技艺。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剪纸艺术培养了一批批爱好者,为北疆文化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大十号村党支部书记陈政豪说:“剪纸展厅的设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我们对外展示乡村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我们将以剪纸展厅为依托,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将剪纸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大十号村,感受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大十号村非遗文化剪纸展厅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剪纸艺术,更能触摸到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