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突袭!川美宿舍变“泽国”,艺术生们的“抗洪”日常
更新时间:2025-07-10 00:51 浏览量:3
7月9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山城重庆陷入一片汪洋。位于九龙坡区的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学生宿舍在暴雨中变成“水上世界”,走廊、楼梯间积满浑浊的雨水,一楼寝室的衣物、被褥漂浮在水面上。这场暴雨不仅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更让川美师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实战。
暴雨夜突袭:寝室秒变“游泳池”
7月8日晚,重庆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预警并未引起所有人的警觉。然而,当夜幕降临时,雨势突然升级,九龙坡区杨家坪一带的降雨量在短短两小时内达到94.4毫米,整个区域瞬间被洪水淹没。川美黄桷坪校区正好位于暴雨核心区,老旧的宿舍楼首当其冲。
凌晨1点,住在1楼的学生小李被哗哗的水声惊醒。“睁眼一看,水已经漫过床脚,拖鞋、书本全漂在水里。”他和室友们慌忙爬起来抢救物品,却发现积水已经没过小腿。走廊里,提着行李箱往二楼转移的学生络绎不绝,有人抱着被打湿的画作,有人背着泡了水的电脑,场面一片混乱。
更棘手的是,暴雨导致电梯进水停运。学校教务处工作人员无奈表示:“办公室在13楼,只能爬楼梯上班。”但水电和空调仍保持正常运行,为师生提供了基本保障。
学校紧急响应:从排水到安置的“暖心操作”
灾情发生后,川美黄桷坪校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校领导、辅导员、物管人员连夜赶到现场,组织排水和人员安置工作。所有辅导员逐间走访宿舍,了解学生受灾情况;物管人员用拖把、扫帚清理积水,并调用专业排水设备加速退水。
对于底楼被淹的学生,学校采取“楼上宿舍调剂+宾馆安置”的方式。“如果学生住不了原宿舍,我们会协调其他楼层的空房间,实在不行就安排住宾馆。”教务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已有20余名学生被妥善安置。
考虑到学生因暴雨夜未休息好,原定于9日上午的期末考试被调整到下午进行。“考试延期是小事,保障学生安全和状态更重要。”工作人员表示,本周课程结束后学生将正式放假,学校会确保每位学生平安离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暴雨并非川美首次遭遇内涝。2013年虎溪校区也曾因特大暴雨导致展厅被淹,学校当时通过紧急排水、修复展品等措施化解危机。“新老校区遇到极端天气都可能积水,我们会在退水后进行全面消杀,避免滋生细菌。”工作人员说。
暴雨连锁反应:重庆多所高校“中招”
川美并非唯一受灾的高校。重庆理工大学花溪校区也有多名学生反映宿舍被淹。“凌晨2点半停电,阳台积水倒灌进寝室,垃圾和生活用品漂得到处都是。”一名学生回忆,他们只能摸黑收拾贵重物品,转移到安全楼层。
城市层面,这场暴雨导致重庆15个区县的97个雨量站出现大暴雨,199个雨量站暴雨,杨家坪累计降雨量达285.5毫米,创历史极值。南岸区一老旧小区上百人被困,消防部门奋战7小时才完成疏散;部分道路因积水严重中断交通,多趟航班、列车延误。
暴雨中的反思:城市与校园的“防洪课”
这场暴雨暴露了城市排水系统的短板。有专家指出,重庆作为山城,地形复杂导致排水管网建设难度大,部分老旧城区的排水管道管径不足,难以应对极端降雨。“像杨家坪这样的核心区域,可能需要建设雨水调蓄池或地下管廊,才能提升防洪能力。”
对于高校而言,防灾减灾体系同样需要升级。川美此次虽然应对及时,但老旧宿舍楼的排水设计缺陷仍需重视。“我们计划对校园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加装挡水墙、优化排水坡度。”校方透露,未来还将定期组织防洪演练,提高师生应急能力。
暴雨无情人有情。在这场考验中,川美师生用行动诠释了团结与坚韧:有学生在洪水中抢救未干的油画,有老师背着年迈的宿管阿姨爬楼梯,还有校友自发捐赠生活物资。正如一位网友评论:“艺术生的创造力在灾难中迸发,希望这场‘抗洪’经历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灵感,也让城市变得更坚强。”
截至发稿,重庆天气已逐渐转晴,川美校园的积水基本退去。经历这场风雨的学生们,或许会对“山城”二字有更深的理解——这里不仅有爬坡上坎的坚韧,更有同舟共济的温暖。而城市管理者和高校,也将在反思中不断完善防洪体系,让类似的“水漫金山”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