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书蕴清节——张新根竹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更新时间:2025-07-10 17:24  浏览量:1

7月5日,“书蕴清节——张新根竹刻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汇聚了艺术家张新根的53件竹刻精品,为观众呈现了一场“以刀代笔,以竹载道”的文化盛宴。

“书蕴清节”是吴为山(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原馆长)为本次展览所作的题词

展览当日,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携夫人郭红亲临现场。张新根精湛的竹刻技艺与坚韧的艺术精神令其深受触动,周国平更以“静为躁君、心明眼亮”八字高度概括其艺术境界。

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携夫人郭红到场参观

观展过程中,周国平频频驻足,赞叹道:“在竹子上镌刻如此微小的文字,且不容丝毫失误、无法返工,难度极大。张新根先生能完成如此众多且精妙的作品,必然得益于其强大的精神定力与澄澈心境。他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修行。”

现场观众络绎不绝,既有来自北京、河北等地的国内艺术爱好者,也有远道而来的国际友人。大家沉浸于作品“运刀如笔”的精妙技艺之中,透过竹簧上的千年文脉,触摸中华文化的磅礴生命力。

作为中国美术馆策划与研究专题系列展之一,本次展览精选了张新根2010年至今的重要代表作。其中,竹刻《道德经》将五千余字一丝不苟地镌刻于长竹排之上,气韵生动;《睡美人·美人赋》《重生-涅槃》则巧妙借势天然竹材,以刻刀为媒介,令书法线条与材质筋骨浑然相融;多件不同时期、不同载体的《心经》竹刻,清晰折射出艺术家笔法与刻功日臻高妙的艺术轨迹。

竹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以其材质清雅、技艺精绝、文化意蕴深厚,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的美学追求。张新根作为书法与工艺美术的复合型艺术家,不仅深植中国书法根基,更“以刀代笔,以竹为纸”,开创性地发展了单刀刻法、“蝉翼竹簧”刻字及竹簧内刻等独门技艺。他的艺术实践,为中国竹刻艺术注入了当代审美与工艺创新的活力,探索出一条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地域走向世界的生动路径。

《道德经》

长106cm,宽27cm 2016年

《睡美人》

长182cm,宽25cm,头高37cm(带底座) 2012年

《重生-涅槃》

长85cm,宽20cm,高20cm 2021年

蝉翼竹簧《大学》

宽9.5cm,高29.5cm 2011年

《金刚经》

长101cm,底宽8.5cm,底高7.2cm,顶宽6.5cm,顶高6.1cm 2012年

为便于观众细致品鉴张氏竹刻书法的精微气韵与独特笔势,展览现场特设专用放大镜。展览结束后,张新根的代表作将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不仅是对其个人艺术成就的至高认可,也是继2023年“万年上山 诗画浦江”浦江县书画作品晋京展之后,“书画之乡”浦江深厚文化底蕴与艺术魅力的又一次精彩绽放。

展览特制放大镜

艺术家简介:

张新根,号云雾山人,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1953年生于浙江浦江,197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八岁习书,深耕竹刻艺术三十载,克服竹材易裂难点,将书法笔意巧妙地融入刀锋之下。张新根以《论语》《金刚经》等典籍为蓝本,将经典文献镌刻于竹簧器具。代表作有《兰亭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论语》等,著作有《张新根竹雕精品集》等。

展出地点:中国美术馆四层18号厅(开渠厅)。

展出时间:2025年7月5日至7月22日(周一闭馆)。

记者 | 盛于佳

编辑 | 方 玲

一审 | 陈旭光 于妙华

二审 | 李少俊

终审 | 陈一鸣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