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欣赏书法艺术之美
更新时间:2025-07-10 17:45 浏览量:3
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是唯一可以比肩王羲之的存在,其楷书和行草书已经登峰造极,开辟了苍雄古拙的书风,与王书俊逸秀劲相映成辉,成为后世学书的两个主要方向,可惜由于历史久远,未能流传下来太多墨本真迹,让人无法看到唐楷真容。
颜真卿现存世的墨本书迹有三件,《祭侄文稿》、《自书告身帖》和《竹山堂联句》,第一本的真伪毫无争议,第二本也倾向于真迹,第三本的真伪一直难有定论。
《竹山堂联句》可以算是颜楷中最具特点的作品,从作品风格来看符合颜书主要特点,但是笔法结字略显随意,难比颜书碑刻雄浑庄严气相。
历代都认定《竹山堂联句》是后世摹本,但是也有人认定其为颜书真迹,让这本帖的真伪充满了悬疑色彩。
唐大历九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时颜氏66岁。
此书原装裱形式是整幅,后割裱成册,绢本纸质书法册页。现代技术认定作品材质符合唐代特征,然而这依旧难以认定是否为颜真卿亲笔所书。
近代对《竹山堂联句》真伪鉴定最具争议的观点出自启功先生,启功先生是当代中国文物鉴定的权威,他的意见往往代表了终极结论。
启功先生认为《竹山堂联句》完全有可能是颜真卿亲笔所书,之所以与碑刻差距很大,是因为凿刻过程对文字进行了二次加工,一些技艺精湛的刻工甚至可以对原文进行美化。
他引用一块尚未凿刻完成的石碑为例,明显看出刻工对文字的修饰效果,像颜真卿这样的高产书家,往往使用专门的刻工,这些刻工对颜书非常了解,所以能够精准查缺补漏,使作品更完美。
启功先生也是基于推断,并未给出明确论断,但是如果启功先生所说属实,那么就意味着后世尊崇的颜楷并非颜真卿楷书真貌,而是经过细致完善的作品,这不免让人感到诧异。
当然,颜真卿一碑一貌,作品虽多但各具特色,其传世名碑笔意明显,即便有些许二次加工的成分,想必也非常有限,并不能达到影响作品风格的地步。
《竹山堂联句》即便上石,大概也和墨本无二,绝不会被刻成《颜家庙碑》的样貌,颜书风骨绝非二次加工能左右的。
《竹山堂联句》应该是事后的汇总,并非随堂记录,随堂记录大概率不会选择大楷书这种相对慢一点的书写方式。
事后汇总,心境已经难有当时的激荡,为何还能保持如此随意,欠缺些许庄严,这与颜真卿秉直严肃的性格略显突兀,也许颜真卿的性格有着更为丰富的一面。
无论《竹山堂联句》是否为颜真卿亲书,其书者必然是一个笔力遒劲,笔法娴熟的顶级高手,整部作品非常值得品味和研究,特别对于一些习颜楷者,可以规避很多常见弊端。
书法艺术之美,不仅在于笔墨的精妙,更在于文化的传承。《竹山堂联句》无论真伪,都已超越单纯的书法作品,成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在欣赏它的同时,也在与千年前的文明对话。
或许,真伪之争永远不会停止,但这恰恰体现了人们对艺术的敬畏。每一笔、每一画,都值得细细品味,因为它们承载着无数故事。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尽情感受书法艺术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