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
更新时间:2025-07-10 17:52 浏览量:3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历史与定位
学院有近 30 年办学历史,前身为 1997 年成都理工大学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厅联合开办的广播电视影视艺术学院校本部,是西南地区较早开设艺术与传媒高等教育的机构,也是全国理工类高校中较早开办相关专业的院校之一。
目前形成 “四系四中心” 管理格局,学科布局涵盖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设计,实现艺术与传媒高级人才全链条培养,在中西部艺术与传媒高等教育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2.招生与规模
现有研究生近 230 名,其中学术型 70 余名、专硕 150 余人;2024 年一志愿报考率达 100%,接受推免生。
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基本信息博士点无学硕点1个(050300新闻传播学)专硕点2个(135400戏剧与影视、135700设计)艺术学院在聘专兼职教师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32人,博士学位17人。
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四川大学、 台湾世新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不同高校。
学界导师+业界导师:1+1联合培养
在聘兼职教师以行业内双师型专家为主,有四川电视台电视剧导演,有播音主持一线主持人(播音指导、主任播音员),也有全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以及国内颇有影响的艺术家。
学科类别发展历程核心方向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2018 年获批艺术专业硕士(广播电视领域),2023 年调整为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视听艺术创作、纪录片创作、有声语言艺术创作、戏剧影视编剧、戏剧影视表导演、戏剧数字化设计(专业硕士)2018 年申办,2023 年调整为设计专硕视觉传达、环境设计、艺术与科技师资:
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导师135400
戏剧与影视
01 视听艺术创作
02 纪录片创作
03 有声语言艺术创作
04 戏剧影视编剧
05 戏剧影视表导演
06 戏剧数字化
135700设计01 视觉传达02 环境设计03 艺术与科技①曾 兵②刘 燕③李 勇④李万洪⑤谢洪波⑥彭 然⑦邹俐均⑧李 嵘⑨冉 冉
1.新闻传播学:
课程设计以 “厚实基础,着眼前沿” 为特色,采用 “模块制 + 课程组” 形式,分三大模块:
学科基础课: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传播理论,夯实基础;
学科核心课:以四组课程组形式开设,每组含 2 门课程:
新闻理论组(新闻传播经典选读、新时代舆论思想研究);
传播理论与实务组(传播理论研究、绿色传播,结合生态文明);
媒介运营与管理组(媒介经营管理、数字媒体经营与管理);
传统文化创新研究组(传统文化创新研究、巴蜀影视文化传播,结合学院学术积累);
前沿选修课:匹配 AIGC 时代需求,如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灾害新闻报道与三维影像研究、融媒体新闻业务、文创产业研究等。
2.戏剧与影视:
分四大模块(基础素养课、学科基础课、方向选修课、创新与国际化课程),侧重实践,6 个方向课程各有特色:
视听艺术创作:设影视短片、新媒体短片等课程,与新华网等合作;
纪录片创作:开设有国家一流课程 “纪录片创作”,依托科教纪录片研究中心;
有声语言艺术创作:结合四川电视台等合作资源,设人际传播等特色课;
戏剧影视编剧:依托四川省剧作中心,侧重剧本创新;
戏剧影视表导演:以 “创作” 类课程为主(如表演创作),强化实践能力;
戏剧数字化:依托西南地区少有的 XR 实验室,覆盖 AIGC、虚拟呈现等技术教学。
3.设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
该学位点 2018 年申办,2023 年调整为设计专硕,下设 3 个方向,课程紧密结合学科特色与实践需求:
视觉传达方向
核心课程包括图形研究与创新表达、新媒体设计研究与实践、视觉传达专题设计等。课程紧跟社会发展,融合新媒体与高科技,旨在培养具备设计创新、审美鉴赏及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环境设计方向
核心课程有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空间设计研究、环境设计专题设计等。内容覆盖建筑、景观、室内外空间设计等领域,要求学生掌握多学科融合知识,适应新型城市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备空间设计思维、项目管理及前瞻性判断能力,兼具国际化视野与社会责任感。
艺术与科技方向
核心课程包括文化传承设计研究、AI 技术赋能设计研究、艺术与科技专题设计等。以技术赋能、艺术创新、跨学科整合及产业落地为核心特色,关注可持续发展与人文价值,部分课程融入生态设计、社会创新内容,旨在培养能驾驭新技术、定义新场景、服务新经济的高层次复合型设计人才,课程体系贴合数字经济与智能科技发展趋势。
1.师资队伍:
规模与结构:现有导师 50 余人,数量逐步增长;高级职称占 100%,博士占 44%,45 岁以下年轻导师占 38%。
导师构成: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级人才等,另有业界导师(导演、编剧等)提供实践指导,知识、年龄、专业结构合理。
了解途径:考生可通过学院官网、研究生院平台及 “知小礼” 人工智能平台查询导师信息(研究方向、研修动态等),欢迎提前就研究方向沟通。
2.平台资源:
实验平台:全国领先的融媒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四川省文旅重点实验室、人文艺术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
实践基地:与新华网、四川电视台、封面新闻等合作建立创作中心,资源纳入课程及培养方案。
资源特色:推动艺术与科技、新闻与艺术融合,助力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
五、就业情况整体就业率:约 90%,升学与就业表现强劲。
分学科去向:
新闻传播学:以考公考编为主(占比约 60%),另有进入高校、中学等;
戏剧与影视:覆盖传统媒体(电视台、电台)、新媒体(MCN 机构)、自主创业(新媒体领域)等,随 AIGC 发展应用领域持续拓展;
设计:视觉传达方向胜任平面设计、商业插画等;环境设计方向从事景观规划、室内设计等;艺术与科技方向服务文化数字化产业、互联网公司等,岗位含交互设计师、数字内容创作等。
深造情况:支持考博、出国留学(依托国际交流平台)。
六、报考问题1、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最大特色是什么?如何体现?
答:
最大特色是 “传媒与艺术融合、新闻与科技协同”。体现为:
①依托学校 “双一流” 地球科学学科优势,突出科技新闻、灾害新闻报道;
②结合生态文明战略,强化绿色生态传播;③聚焦传统文化创新,通过数字媒介推广非遗等传统文化;
④开设大数据分析、三维影像研究等课程,匹配 AIGC 时代需求。
2、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的 “戏剧数字化” 方向有何独特优势?
答:
该方向依托 “传统地方戏剧数字资源整合与共享四川重点实验室” 和西南地区少有的 XR 实验室,聚焦数字技术在戏剧领域的应用,可提供从 AIGC 到虚拟呈现的全流程硬件支持与实验保障,培养传统戏剧数字保护、戏剧影像创作等专门人才,是融合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特色方向。
3、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①专业适配性强,覆盖新闻、影视、设计等多领域,考公考编优势明显;
②实践能力突出,依托多平台和实习基地,学生具备丰富创作经验;
③学科交叉特色(如新闻与科技、艺术与技术),适配新媒体、数字文创等新兴行业需求
④国际交流资源助力深造,拓宽就业视野。
七、招生方向初试
成都理工大学135400戏剧与影视分为::
2025年135400戏剧与影视拟招全日制 50 人(可接收推免 8 人)
学费:
学制:3年
学费:20000元/生·学年
135400戏剧与影视初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 英语(二)
③618 艺术理论
④873戏剧与影视创作
618 艺术理论1. 考试方式:笔试;3小时
2.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50分
3.参考书目:
①《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②《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
③《影视美学》(第 3 版),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④《戏剧美学教程》,戴平主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1. 考试方式:笔试;3小时
2. 试卷结构:单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150分
3.参考书目:
①《影视创作基础》,钟大鹏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
②《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第二版),穆德远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22.
③《戏剧导演》,张仲年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22.
④《数字媒体技术》,丁刚毅、王崇文、罗霄、李志强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历年录取分数线2025复试分数线:
①第一志愿考生进入复试基本成绩要求:成都理工大学2025考研135400戏剧与影视专硕初试分数线为351分,单科线为国家线A类地区单科线。
2022年135400戏剧与影视录取数据表135400戏剧与影视5151411353缺2024年录取情况:
2024年135400戏剧与影视录取数据表专业及代码拟招一志愿录取一志愿录取最高分一志愿录取最低分推免录取135400戏剧与影视45(推免8人)53410362缺成都理工大学135700设计分为:
01 视觉传达
02 环境设计
03 艺术与科技
2025考研招生全日制 9 人(可接收推免 2 人)
学费:
135700设计初试科目:
135700 设计
艺术理论:
①《艺术学概论》,《艺术学概论》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②《艺术学基础知识》,王次炤编,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9.
③《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 4 版),李四达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④《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外美史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⑤《20 世纪现当代艺术史》.邵亦杨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
设计理论:
①《设计概论》,凌继尧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
②《世界现代设计史》(第 2 版),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③《中外设计史》,李虹澄著,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2019.
④《中外环境艺术设计史》,薛娟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⑤《设计美学》,梁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设计创作:
①《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吴良镛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②《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向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③《新媒体艺术设计》,刘立伟,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④《旅游文创产品设计》, 赵勤著,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21.
⑤《艺术与科技导论》,李四达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
文化与科技:
①《文化科技导论》,黄昌勇、李万、王学勇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025复试分数线:
➤➤总分351分,单科(满分=100分)37分,单科(满分>100分)56分。
2025考研135700设计录取名单:
➤➤2025考研135700设计 录取情况:合计7人。
▶一志愿录取1人,初试379分。
▶调剂上岸6人,初试最低分381分,初试最高分4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