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线上宣讲
更新时间:2025-07-10 17:53 浏览量:3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始建于2010年,目前已经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和表演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为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为西部各省媒体单位、新媒体行业诸多头部公司,以及能源行业相关部门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实践性人才。
2021年学校获批艺术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下设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艺术、新媒体视听艺术等三个专业方向。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关通知和2022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我校原专业学位类别艺术门类下的广播电视(代码:135105)专业学位领域调整为戏剧与影视(代码:135400)专业学位类别。
艺术学院在聘专兼职教师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32人,博士学位17人。
教师学缘结构合理,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四川大学、 台湾世新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不同高校。
学界导师+业界导师:1+1联合培养
在聘兼职教师以行业内双师型专家为主,有四川电视台电视剧导演,有播音主持一线主持人(播音指导、主任播音员),也有全国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以及国内颇有影响的艺术家。
师资:
专业方向研究方向导师135400戏剧与影视01 广播电视编导焦道利、江霄、李序、张新贤、李民、张一骢、徐明滔、岳堂、陈成、张晓峰,和其他外聘导师等。02 播音主持艺术王韦皓、王炜、李醒岚、秦敏,和其他外聘导师等。03 新媒体视听艺术焦道利、李序、张新贤、但午剑、王诗秒、张一骢、唐晓睿、岳堂、陈成、王韦皓、秦敏,和其他外聘导师等。▲2023年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名单
三大定位:
服务四川文化强省战略,培养影视文创人才;
服务能源行业,培养传媒艺术复合型人才;
服务新文科转型,培养技术复合型人才(融合 AIGC 等智能技术)。
实习与科研平台:与索贝集团、新都融媒体中心、川西北气矿等 10 余家机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拥有四川省文旅厅数字影像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
创作成果:
获北京国际电影节 AIGC 单元单项奖(国际级);
师生在 “夏言杯” 电影剧本大赛中斩获 3 项奖项(国家政府级电影文学最高奖);
4 部作品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重新发现计划”,多部作品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相关单元;
每年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上千项(如四川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一、二等奖)。
基础设施完备,含录音室、实验室、黑匣子剧场、动态影棚等;2025 年新综合教学大楼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充资源。
1、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硕士的具体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
设有三个方向:①影视编导,结合影视理论培养服务地方、能源行业及新文科的影视作品研究与创作人才;②播音与主持艺术,围绕广播电视口语传播理论,开展多平台有声语言艺术创作;③新媒体视听艺术,探索短视频、网剧、微短剧等新媒体视听作品的研究与创作。
2、跨专业、双非高校或同等学历考生报考是否会被歧视?有何特殊要求?
答:
不会歧视,每年均有跨专业、双非高校考生录取。跨专业考生因学科综合性,不同背景(如工科、法律等)有助于融合研究,但入学后需补修戏剧影视本科课程,研一学习可能较紧张。
3、硕士点近年来有哪些代表性的教学与创作成果?
答:
①国际奖项: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 AIGC 单元单项奖;②国家级奖项:师生在 “夏言杯” 电影剧本大赛中获 3 项奖项(含研究生独立获奖),4 部作品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重新发现计划”;③平台建设:拥有四川省文旅厅数字影像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及 10 余个实习实训基地,支撑高水平创作。
七、招生方向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介绍:
西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硕士学位点属戏剧与影视领域,学位点下设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艺术、新媒体视听艺术等学科方向。
(1) 定位与目标:
学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主要依托学校“双一流”学科优势和资源,根植于西南地域文化研究前沿,结合能源行业文化建设需求,积极对接文化产业和新媒体发展趋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学科。
(2)培养目标:
培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综合文化素养,熟知西南地域文化和能源行业知识,掌握广播电视、新媒体视听艺术创作技能,能够在广播电视台、广播影视制作公司、新媒体行业、能源行业新媒体部门以及政府文化行政等企事业单位中胜任策划、创作、管理、运营等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传媒艺术人才。
(3)专业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结合广播电视相关理论、地域文化和能源行业文化,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纪录片、电视剧的研究和创作。
播音主持艺术:结合广播电视、播音学、语言学相关理论,地域文化和能源行业文化,开展融合多平台、多业态、多应用场景的声音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创作。
新媒体视听艺术:结合广播电视、新媒体相关理论,地域文化和能源行业文化,开展短视频、网剧、网络大电影、网络综艺节目等新媒体视听作品的研究和创作。
(4)特色与优势:
学位点在聘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近50人,建立了学界骨干和业界名师共同培养的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行业一线经验的兼职导师10余名。学位点有国家级创作研究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16个。学院建有专门的研究生创作室,提供院线级摄影、调色、特效、配音等设施。学位点近三年来立项国家社科、教育部及省级项目课题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相关奖励10余项;师生在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电视文艺星光奖、“齐越节”“夏青杯”等国内外创作赛事获得奖项达42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近百项。
初试
135400戏剧与影视初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36艺术基础
④853戏剧影视综合
336 艺术基础
一、考试性质
《艺术基础》是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考试对象为参加"戏剧与影视(原广播电视)”专业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艺术理论基础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应考人员可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学习相关内容,掌握有关知识。
本大纲主要包括考试主要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参考书目等。
二、考试主要内容
考查艺术理论基本概念及其研究重点,以及艺术哲学、艺术文化、艺术案例、艺术思潮等相关内容。
考查内容:
1.了解中外历史上对于艺术观念(本质)、艺术起源的主要观点和相关论述掌握艺术的基本特征;
2.了解艺术与社会间的联系,对艺术的社会功能有基本认知,并能针对当下社会艺术事件,结合当代艺术现象和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论述;
3.了解基础文化艺术常识,对艺术相关的常识性文化内容能够有所掌握;
4.了解主要门类艺术的类型、内容、中外经典作品案例,能够从媒介、形式和内容对艺术的门类特征进行辨识区分;
5.深入了解现当代重要艺术风格、流派和思潮。对现当代重要的艺术思潮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艺术主张、时代社会影响等内容都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做具有理论性的解读和分析。
6.对影视相关艺术理论有阅读研究基础,能够联系时代、社会、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论综述、内涵阐释和作品分析。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和分值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2.考试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考查考生对重点术语、名词和艺术案例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本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掌握的艺术理论和观点,对题目做出简要明晰的回答;
(3)论述题:本部分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艺术理论,结合文化综合知识运用,根据题目要求和字数要求,对所给题目及材料进行多层面和角度的论述
四、参考书目
1.《艺术学概论》编写组,《艺术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陈晓云(第2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电影理论基础》
3.《艺术学概论》3.彭吉象,(第 4 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953戏剧影视综合
一、考试性质
《戏剧影视综合》是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考试对象为参加戏剧与影视(原广播电视)”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戏剧艺术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中外影视史、视听语言等核心内容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应考人员可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学习相关内容,掌握有关知识。
本大纲主要包括考试主要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参考书目等。
二、考试主要内容
考查戏剧艺术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中外影视史、视听语言等学科基本概念及其研究重点,以及对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
考查内容:
1.考查戏剧艺术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以及戏剧的原理、类型、流派、创作等
相关内容。
(1)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了解中西方戏剧艺术的历史发展,以及主要的戏剧风格、流派与经典作品
(3)了解戏剧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戏剧领域内的创作和理论问题。
2.考查广播电视基本概念及其研究重点,以及广播电视历史、技术、业务等相关内容。
(1)了解广播电视相关的基本概念、史实,从宏观上把握媒介革命历史发展轨迹和基本规律,并掌握广播电视的基本特征;
(2)了解广播电视行业当前及未来发展趋势,能够结合当前媒介生态,从具体的表现形式到宏观的发展脉络轨迹,结合广电行业的实际案例,对特定现象作出阐释和深入解读。
3.考查中外影视发展历史潮流、主要电影流派、重要导演及作品、发展趋势等相关内容。
(1)掌握中外影视史上各个时期影视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2)掌握中外影视史上重要的电影和电视事件、运动、流派、艺术发展趋势
(3)掌握中外影视史上重要的影视艺术家的代表作及其作品风格;
(4)了解影视工业和影视美学对影视媒介和艺术风格发展的历史影响
4.考查视听语言基本概念及应用。
(1)了解并掌握视听语言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
(2)能够结合相关影视作品案例,进行多维度视听语言分析;
(3)能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各元素内容,进行影视视听效果的基本设计。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和分值
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50 分。
2.考试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考查考生对广播影视相关重点术语、名词的掌握程度;
(2)简答题:本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所掌握的广播影视综合知识对题目做出简要论述;
(3)论述题:本部分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广播影视综合内容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根据题目要求,对所给题目及材料进行充分论述。
四、参考书目
1.周安华主编,《戏剧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广播电视概论》(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2.周小普主编,
3. 周星、王宜文等,《影视艺术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视听语言》(第3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4.邵清风、李骏等,
历年录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