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场演出点亮门东,艺术赋能城市公共生活
更新时间:2025-07-11 01:24 浏览量:1
2025门东艺术活动6月29日在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圆满收官。作为2025南京艺术节闭幕系列活动,本场艺术活动共呈现70余场演出与10余项展陈互动活动,以街区为舞台,市民为主角,在公共空间中重构艺术与城市的关系,打造出一座真正“可以走进去的艺术现场”。
2025年南京艺术节五大板块推出15部精品演出、10场精品展览、20余场重点品牌文化活动、300多场群众文化活动。其中演出板块总票房达6190万元,参与人数达10万人次,直接拉动文旅消费约2.5亿元。
街头巷尾皆为舞台,小剧场激发城市表达力
围绕“金陵小剧场”建设成果,2025门东艺术活动共推出70余场多类型演出,在门东主街区、非遗传习馆、芥子园、可乐广场、陶家巷广场、结庐市隐等18处空间轮番上演,打破剧场边界,将街区转化为城市剧场的真实图景。
小剧场的价值不仅在于空间的“小”,更在于表达的自由、连接的可能和创作的开放。沉浸式戏剧《不会讲故事的多比》借助街区空间,构建“边走边看”的叙事路径,唤起观众与空间之间新的联想;《青眼观情》则在民间传说中打通真实与虚幻,唤起对白蛇传说的新式想象。非遗互动戏剧《丝暖西厢》《将进酒》巧妙融合非遗技艺、诗词与空间行为表演,为古典意象注入当代表达;《梳发》《我,一个女的,叫辛西娅》《熊》《培尔金特》等现实主义剧作则关注家庭、女性与身份,回应当下城市生活中的情感共鸣。
此外,音乐剧《Hi,希德》快闪、小丑巡游、街舞秀《热力四射》、民谣弹唱和夏日音乐现场等演出项目,错落分布于门东多个空间和街巷,让观众在城市日常中自然“入戏”,形成种种“非预期”的观演关系,增强艺术的可达性与亲和力。
主办方蓝色天际文化传媒总经理吴玮玮表示:“这次的活动正是希望通过各种形式,让大家能更好地走进艺术,了解这个城市,走进新的文艺消费场景。”
南京“11+1”区联袂登场,南京文化“百戏生花”
“全民展风华”板块汇聚了南京“11+1”区的优秀文艺资源,通过“演出+市集+展览”的方式打造城市全民文化共创场。
秦淮区带来南京白局《怎不忆金陵》,以传统曲牌讲述金陵四季,唱响城市记忆;“长江潮”江北新区国风汉服秀演出,在衣袂翻飞间展现中华服饰文化的悠远之美;江宁区的歌伴舞《悠悠江宁》,用柔美旋律描绘地域风光与文化底蕴;鼓楼区原创歌舞《遇见你,爱上你》以金银街为背景,唱出城市情感与时代记忆;玄武区现场展示绒花非遗技艺,细腻呈现传统工艺之美;建邺区茉莉民族室内乐团带来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民乐演奏,呈现民族音乐的当代表达。
雨花台区的“遇见”街头音乐汇融合多样元素,打造不一样的街唱体验;栖霞区的民乐合奏《栖枫韵》,用旋律传达红枫、长江与诗意,用音乐展示对家乡的深情;六合区民歌联唱《江南声情》以民歌诉说爱情与生活,质朴真挚;溧水区带来黄梅小戏《贞义女》,用戏曲演绎一段忠义的古老传说;高淳区《高淳秧歌》用田歌、劳动号子改编结合方言演唱,表现田间日常,生活气息浓厚;浦口区的非遗表演“江浦手狮”鼓乐喧天,动作腾跃,为街区带来传统民俗的生动活力。
这些节目不仅是各区文化风貌的缩影,也展现出南京文化地图的丰富肌理。在这里,艺术不再是剧场里的独白,而是一场场来自不同社区、由市民共同参与的对话。
全民共创共享,构建城市文化参与平台
从看戏到参演,从走街串巷到走进镜头,门东艺术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节,更让城市成为艺术的舞台。
在“影视角色扮演沉浸式白蛇日”中,市民化身许仙、白娘子、小青等角色,在芥子园穿梭演绎,在互动中唤醒传统故事的当代表达;“全民市集”邀请原创手作艺人现场摆摊,形成生活与艺术融合的展演场景;“破茧·视域”青年影像展集中呈现29部毕业作品,勾勒出当代青年创作者的表达力量。
本次艺术活动首次发起“全民直播”倡议,邀请市民以镜头为媒,记录自己的门东艺术时刻。从观演片段到街头偶遇,从快闪现场到非遗摊位,越来越多观众化身内容创作者,主动分享艺术节日常。活动期间,超50000人次进入直播间线上观看门东艺术活动,2025南京艺术节、2025门东艺术活动等话题曝光突破40000,构建起全民参与、全民表达的艺术传播图景。
艺术补给激活消费活力,文艺场景融入城市日常
本届活动中,“艺术补给站”成为链接艺术与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抓手,设立了“艺起玩”“艺起吃”“艺起逛”“套个艺术圈儿”四项计划,门东街区联动58家特色商铺和21家小吃摊位,发放超10000张消费优惠券,涵盖满减券、88折扣券、“小吃街”1元购、非遗传习馆9.9元体验券、美食霸王餐及限量满赠礼包等福利,为市民带来实用又富有参与感的文化消费体验。
此次消费补贴由南京门东历史街区管理有限公司发起,通过“街区补贴、企业让利、艺术赋能”三方联动,构建起从观演到消费的完整闭环,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也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
活动期间,门东街区两天累计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整体客流量环比增长43%以上,商户营业总额同比去年活动期间上升48%。市民在观演、游览、打卡的同时,也参与到游戏互动与消费联动之中,在艺术氛围中完成一场城市生活的补给体验。老街焕新活力,烟火气与艺术感并存,门东正以“演—展—食—购—娱”的融合场景,带来一站式文商旅新体验,成为夏季城市艺术生活的消费引擎。
主办方南京门东历史街区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涵认为:“今年艺术补给站我们发放了超过10000张包括满减券、折扣券、体验券和1元购的优惠券,是我们探索‘艺术+消费’模式的一次新尝试,希望大家能在门东看得开心,玩得愉快。”
艺术持续回响,为城市注入更多可能
三年来,门东艺术活动从街头小剧场的实验出发,到如今贯通演出、展览、市集、互动、消费的立体化文化场景,门东正逐步成为南京公共文化生活的重要坐标。今年的艺术活动继续深化“文化赋能”理念,在推动小剧场体系建设、激活文旅消费、拓展市民参与等方面,为南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不止于舞台上的呈现,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它回应现实、联结人群,也不断参与城市的空间建构与情感塑造。吴玮玮表示,门东艺术活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每一场演出本身,更在于它持续推动艺术成为一种公共生活方式,让文化回到街区、走进日常,也不断为这座城市注入更新、更柔韧的文化能量。
“一檐一幕,皆在此间”檐间的市井烟火,幕间的文艺碰撞,皆在此间流连忘返。2025门东艺术活动虽然已落幕,但城市与艺术的关系仍在不断延展——艺术正在成为城市文化的基础设施,也将持续参与这座城市的日常构建,为南京的文化生活注入更多鲜活的想象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