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中看千年:解开商周时代艺术的美学密码
更新时间:2025-07-09 06:36 浏览量:1
当人类历史跨入夏商周时代,华夏的文化艺术也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此时,出现了系统化的文字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礼法制度,从此前的铜石并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进而向铁器时代发展。
在对夏商周文化遗址的考古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中国上古文明就是青铜文化艺术的文明。但这并不是全部,陶器、玉器、漆器、书画、雕塑、建筑等文化艺术也愈加蓬勃发展,也更为精细华丽,极大地丰富了这个时代的艺术世界,也为后世留下一个艺术大宝库。
作为《有灵:中国史前艺术》一书的续篇,考古学家谢崇安教授在《永恒:商周时代的艺术》里继续结合考古研究和大量文物展示,系统深入地讲述商周时代艺术文化的特点与发展、王朝艺术的多元化发展状态,探讨中华文明与礼制的起源和发展,并对东西方艺术进行了学术性比较和解读。
进入文明时代的夏商周是奴隶制王朝,有了明确的国家和阶级概念,青铜器和玉器等器物是作为一种礼器出现,是王权的象征和礼制的体现。
青铜器和玉器上常常出现兽面纹,这体现了神权与王权并举的含义。兽面纹也曾被称为“饕餮纹”,特别是雕刻在青铜器上会呈现出一种神秘狞厉之美,也是这个时代的青铜艺术风格。
兽面纹曾在多个文化遗址中出现,如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神木石峁文化等,这也证明了这个时候的文化艺术存在着流动性,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性。
记得我曾在良渚博物院观看刻有神人兽面纹的玉琮,不禁被其精致细微的雕刻工艺所震撼。难以想象,五千年前的先民们是如何做到如此精湛的玉器雕刻技术,以及和谐生动的纹饰设计,可见当时的中国已经拥有相对先进的工艺技术水平。
商周时期出现大量青铜器,也正是因为在此前的文明中,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这并非是来自西方的技术,而是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冶炼技术。
在马家窑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有冶炼青铜的遗迹。直到距今4000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代,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逐渐兴起,证明其是与中国的国家社会文明起源发展紧密相关的。
除了青铜器和玉器,商周时代的建筑、绘画、书法、雕塑、丝织等艺术,都较之史前时代更加丰富多样,似乎进入了快车道,与王朝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加速,成为后世文明礼制与王朝艺术发展的永恒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