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原来林则徐也能这么“燃”!国风音乐会致敬民族英雄!

更新时间:2025-07-11 02:46  浏览量:1

走进林则徐的精神世界

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情景音乐会

博物馆之夜 × 情景音乐会

英雄精神 × 时代新风

历史厚度 × 现实温度

点亮英雄之地,彰显文化之韵

穿越186年时空,国乐激荡英雄魂

2025年恰逢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186周年。为弘扬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化禁毒宣传教育,7月8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走进林则徐的精神世界——纪念虎门销烟186周年情景音乐会”在海战博物馆广场震撼上演。活动首次深度融合新民乐、情景演绎、评书、舞蹈、歌曲等多种艺术手段,打造一场“看得懂”的音乐会,生动再现林则徐的浩然正气与虎门销烟的壮阔史诗,奏响了历史回响与时代强音的激荡共鸣。

篇章递进

时空画卷铺展精神图谱

音乐会精心设计三个篇章五个部分,层层递进展现林则徐精神内核。

序章

《凤鸣岭南》

一曲鼓乐合奏的《凤鸣岭南》拉开序章,再现了186年前的岭南骑楼、珠江烟波。这声清越“凤鸣”,仿佛寓意林则徐以其清正廉明、洞悉时弊的卓然之姿,如神鸟青鸾般降临于危局之中,是对沉睡国魂的深情呼唤,更是对鸦片毒魔的凛然宣战。

序章《凤鸣岭南》(虎门融媒 供图)

第一篇章

《破晓之光》

第一篇章 《破晓之光》 聚焦民族危亡时刻。说书人铿锵的叙述,揭开了烟毒蚀骨、白银如泄的危殆时局。情景表演《觉醒》中,林则徐于朝堂之上,以泣血之谏,力陈禁烟之迫,言辞如金石坠地,字字千钧。民乐《中华和韵》的深沉低回与《破晓之光》的激昂喷薄,交织着民族在至暗时刻的沉痛与不屈。歌伴舞《英雄林则徐》铿锵有力,荡气回肠,勾勒出黑暗中毅然挺立的身影,奏响了民族觉醒的号角。

民乐《中华和韵》(郑梓蔚 摄)

情景表演《觉醒》(虎门融媒 供图)

情景表演《觉醒》(郑梓蔚 摄)

歌伴舞《英雄林则徐》(虎门融媒 供图)

第二篇章

《碧血丰碑》

第二篇章《碧血丰碑》以浓墨重彩刻画虎门销烟历史丰碑。硝烟散尽,涛声未歇,情景表演《思忧》中,林则徐与邓廷桢凭栏远眺,忧思如潮——其洞悉内忧外患的深谋远虑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铮铮铁骨,力透时空。民乐《破阵乐》金戈铁马之声裂帛而起,尽显销烟将士荡涤毒霾的肝胆气魄;《虎门之门》以磅礴乐音承载着英雄们面对重压时,那销烟御敌、寸土不让的铁血丹心。歌伴舞《杜燕逢春留好语》,以翩跹舞姿与清越歌声,深情期许山河无恙、家国春回。

情景剧《思忧》(虎门融媒 供图)

民乐合奏《虎门之门》(郑梓蔚 摄)

歌伴舞《杜燕逢春留好语》(虎门融媒 供图)

第三篇章

《山河永志》

第三篇章 《山河永志》 讲述英雄蒙冤赴戍边疆仍心系家国的悲壮。情景表演《丹心》中,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绝唱,将个人荣辱尽付笑谈,唯余对国家命运的九死未悔。民乐《虎魄·西行》苍凉悲怆,诉说着西行路上的孤寂与坚韧;歌曲《苟利国家生死以》深情磅礴,将一颗赤子丹心化作照耀后世的永恒星辰。

情景表演《丹心》(张伊琳 摄)

尾声

《薪火长明》

音乐会在尾声《薪火长明》中达到情感高潮,民乐合奏《战弦铮鸣》激越昂扬,气势恢宏,让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改革精神、务实精神穿越时空,激励新时代的人们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林则徐精神传承学校”虎门镇东方小学的学生,唱响由林则徐后人林鸿汉联合作词的童声合唱《致敬林则徐》,象征着民族精神的代代相传。当小演员手上温暖的灯饰如星河般点亮,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在这一刻圆满达成。

童声合唱《致敬林则徐》(张伊琳 摄)

艺术创新

多元交融唤醒历史记忆

音乐会汇聚东莞文艺力量,大胆突破传统框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立体交融,将厚重的历史风云化作动人心魄的视听交响,不仅是对英雄的崇高致敬,更是一次涤荡心灵、凝聚力量的精神洗礼,让林则徐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演员合影(虎门融媒 供图)

其中,新民乐演奏成为一大亮点。由雅美民乐团担纲演奏的新民乐,以中国鼓为骨、唢呐为魂,二胡、古筝、扬琴、琵琶等乐器交相辉映,演绎《凤鸣岭南》《破晓之光》《破阵乐》《虎门之门》《虎魄·西行》《战弦铮鸣》等原创及改编曲目,乐声澎湃激荡,让林则徐精神焕发出震撼人心的新生力量。

雅美民乐团带来新民乐演奏(张伊琳 摄)

中国鼓、唢呐,二胡、古筝、扬琴、琵琶等乐器交相辉映

(郑梓蔚 摄)

情景演绎实现了时空的穿越。专业演员化身林则徐、邓廷桢等历史人物,在精准的追光与逼真的全息投影构建的沉浸式场景中,吟诵奏折名篇,再现“八次召对”的历史瞬间与销烟后的忧思对谈,令英雄人物跃然眼前。

情景表演《丹心》(虎门融媒 供图)

评书的点睛之笔慷慨激昂,醒木拍案声中,说书人声情并茂地串联起历史脉络,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绘鸦片荼毒生灵之害、林则徐临危受命之勇、虎门销烟壮举之伟、英雄蒙冤流放之悲,引发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东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夏子谦担任说书人

(虎门融媒 供图)

歌舞表演升华了对英雄的崇高礼赞。虎门本土优秀的歌手们深情献唱《英雄林则徐》《杜燕逢春留好语》《苟利国家生死以》等歌曲,舞蹈演员们则以曼妙的舞姿诠释着不朽的英雄精神,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艺术画卷。

歌唱家们深情献唱(郑梓蔚 摄)

(虎门融媒 供图)

(张伊琳 摄)

饰演林则徐的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帅志刚动情地分享了他的演出体会:“在我的演出生涯中,一共扮演了16次林则徐,每一次都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理解与崇敬。”他特别提到,当搭档朗诵林则徐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时,英雄深沉的家国情怀让他瞬间泪涌,“中华民族是一个盛产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希望广大观众朋友能够学习林则徐的精神,把这种精神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东莞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主席帅志刚饰演林则徐

鸦片战争博物馆的讲解员彭镜源在情景表演中饰演林则徐的随从。他兴奋地表示:“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述林则徐和鸦片战争的故事,今天很荣幸作为一名演员参与演出。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能让更多人沉浸式地‘走进’林则徐的精神世界。今后博物馆也会推出更多类似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彭镜源(左)饰演林则徐的随从(郑梓蔚 摄)

带领东方小学学生演唱《致敬林则徐》的黄文媛老师则阐释了参与演出的三重意义:“第一是知历史,通过歌词旋律,把虎门销烟从课本的故事变成具象记忆,用歌声记住虎门的硝烟的壮举。第二是悟精神,在“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旋律中体会到林则徐的担当、清廉与及坚韧的品格。第三是践行动,孩子们在参与演唱的过程,让历史与精神从知道变成共鸣,最终将远离毒品、奋发向上的歌词化为现实的承诺,让爱国情怀从音符中自然生长。”

东方小学黄文媛老师接受采访

现实回响

擦亮名片赋能文化强市

本次音乐会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指导,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文物局)、中共东莞市委平安东莞建设领导小组禁毒工作组、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虎门镇宣教文体旅游办公室、虎门镇文化服务中心承办。

作为东莞擦亮“近代史开篇地”城市名片、叫响“虎门销烟”与“林则徐”双IP、建设“博学东莞”品牌的重要文化实践,本次音乐会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缅怀与崇高致敬,更是一场跨越186年的时空对话,它将禁毒的永恒警钟与深沉的家国情怀,深深铭刻于观众心间。

现场观众(张伊琳 摄)

本次音乐会的执行导演之一、虎门文化分馆副馆长柯杰说:“我在东莞虎门从事群文工作将近20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和文化滋养着我不断成长。从去年执导‘觉醒之门 英雄之地’纪念虎门销烟185周年沉浸式情景表演,到今年执导这场音乐会,我希望能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虎门这片土地上的厚重历史,更好地传承林则徐的精神。”

虎门文化分馆副馆长柯杰接受采访

音乐会独特的艺术形式给禁毒社工任德强带来了深刻启发:“我平时参与的常规禁毒活动是比较严肃的。今天这场音乐会融合音乐、故事、舞蹈元素到禁毒宣传中,更容易打动人,引起内心共鸣,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宣传禁毒知识和理念,对日常工作很有启发和促进作用。”

来自松山湖的禁毒社工任德强接受采访

历史的回响从未沉寂,英雄的魂魄永驻山河。这一夜,林则徐的精神在艺术的星火中重燃,化作一束穿越时空的信仰之光,不仅照亮了东莞这座“近代史开篇地”的前行征途,更将如永恒的灯塔,指引人们守护家国、抵御毒害,照亮未来。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