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娶贤,怪不得郭达能登20次春晚,别样的“后台”至关重要
更新时间:2025-07-11 04:06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朝岳
编辑丨明
不知从何时起,郭达老师的长相开始与国际接轨,无数网友为他起了“郭达斯坦森”这么个新称号。
小编仔细看了一下,你别说,二人还真有几分神似,真不愧是能驾驭“地中海”的男人。
网友能给他起这么个外号完全出于对他的喜爱,出道多年,他的经典作品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而老郭之所以能火的如此稳定,源于背后贤妻的支持,这种“后台”真是令人羡慕。
老郭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陕西省,那个地方民风淳朴,人与人非常友善。
只是可惜,老郭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人世间,家中所有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这个柔弱女子的肩上。
“为母则刚”,即使再苦再难,老郭的母亲都咬着牙坚持走了过来。
从小受到母亲独立坚强的性格影响,15岁那年,老郭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修路工。
即便肉体上劳累不堪,他的心中依然有着对艺术的渴望。
在他19岁的时候,他凭着满腔热爱考上了“上戏”,在那里接受了为期三年的专业话剧表演训练。
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毕业后还是包分配的,老郭被分到话剧院,并在那一待就是10年。
除了排演的话剧获奖无数,他还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搞笑天赋。
哪怕不是喜剧,他也能轻松演出搞笑的效果,这也为他以后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话剧这门艺术渐渐陷入了低谷,尽管老郭依旧卖力的表演,但入座率不会骗人,观众对这类形式的演出已显“疲劳”之态。
而老郭的小脑袋转的也是挺快,他不再顽固的只想着演话剧,而是琢磨着怎么能把小品演好。
老郭一边研究着小品的技巧,一边寻求着更大的舞台。
很快,做好准备的他迎来了“泼天的富贵”。
1987年,老郭首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并且凭借这个舞台的巨大影响力,他的名字红遍了大江南北,老郭也因此顺利的转型成小品演员。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20次登上“春晚”舞台,每年一到“除夕夜”的晚上,无数老百姓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他和赵本山、潘长江等人的出现。
过年不在家里好好待着,还能安心的出来演出,这背后的一切都离不开那个女人的支持。
老郭的私生活是非常低调的,平时他很少分享家人的状况,因为他担心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小编真是非常羡慕老一辈人的爱情,确认过眼神了就能牵着手走一辈子。
中途哪怕有再多的困难挫折,他们也从没想过要放弃对方。
老郭与妻子吴芳相识的时候,他已经22岁了,那个时候的人上学的时间短,因此普遍结婚都很早。
那时老郭刚毕业来到话剧院,而吴姐刚好在里面做服装设计的工作。
当年的物质条件还很一般,衣物碎了破了都会想办法缝补一下接着穿,可不像现在这样稍微旧一点很多人就直接扔掉买新的。
所以只要衣服坏掉了,老郭就去找会针线活的吴姐帮忙。
在她的一针一线下,不仅缝补好了老郭的衣服,也渐渐“缝”进了他的心里。
有着“就近原则”这一先天优势,他们二人很快就走到了一块。
结婚没多久老郭就面临着转型的困境,那个时候日子过得虽然不说很苦,但也甜不到哪去。
吴姐每次都用心安慰着沮丧的老郭,帮助他度过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有了名气的老郭越来越忙,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吴姐来打理。
娶妻娶贤,正是有了吴姐的“牺牲”,才成就了荣誉满身的老郭。
近些年,老郭渐渐淡出荧幕,有了“退二线”的迹象。
而曾经一起合作的“老艺术家”潘长江,还一直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
经常在网上“冲浪”的小伙伴一定对潘叔非常熟悉了,曾经他的一番操作几乎导致了他“晚节不保”。
如今的他换了一种思路,带着自己女儿经常打卡各种美食。
小编反复观看了潘叔的视频,感觉里面有一些端倪,这好像是潘叔的另一种赚钱方式呀。
每个打卡的视频里,都会有这家餐厅的定位信息。
小编觉得这绝对不能是“做公益”吧,否则这波宣传餐厅老板可真是赚麻了。
7月8号,潘叔西装革履来到一家开在上海的粤菜餐馆。
虽然这父女俩“演”的有点浮夸,但看卖相还真是把小编给看饿了。
看潘叔这状态还是很有活力的嘛,那小发型还是那么有喜感。
如今女儿陪在身边,一边赚钱一边还能逛吃逛喝,人生真是大大的享受啊。
也不知道这个赛道是谁帮潘叔选的,比之前“大呼小叫”的画面好看多了。
最后祝愿老郭夫妇能更加幸福美满,也希望潘叔好好打卡美食,可别再出“幺蛾子”了。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