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故事|| 冯艳:用“艺术美学”,点亮学子技能人生
更新时间:2025-07-11 18:00 浏览量:1
“教育就像PS里的曲线工具,我们都在调整人生的明暗度。” 站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的讲台上,大数据与数字媒体学院教师冯艳用15年的光阴,将冰冷的软件操作升华为温暖的生命成长课。从守护特殊学生的微光,到点燃课堂革命的星火,她在职业教育这片沃土上,以师者的匠心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育人篇章。
一
让每个“像素”都闪耀价值
在冯艳老师心中,每个学生都是设计图稿中等待被激活的“隐藏图层”。面对因身体差异被嘲笑、却坚持为她调试设备的同学,她没有简单说教,而是在课堂上以“每个像素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为喻,巧妙引导全班成立互助小组。这份对个体差异的珍视,如同精准的色阶调整,让这枚曾被忽略的“像素”焕发光彩。多年后,这名学生持续的节日祝福跨越时空,成为冯艳心中最温暖的勋章——它无声诉说着:教育的核心,是让每一个独特的生命都被看见、被珍视、被赋予价值坐标。
面对两位将自卑深藏于黑白灰画作中的男孩,冯艳老师化身“成长记录员”,用“1cm进步刻度尺”捕捉他们的每一次突破。“你今天的光影处理太有想象力了!”这样的鼓励日复一日,如同柔和的滤镜,逐渐驱散阴霾。当学生们从低头沉默到主动交流,那句发自肺腑的“老师,谢谢你没有放弃我们!”,不仅是对师恩的感念,更是冯艳坚守“不抛弃、不放弃”育人初心的永恒回响。
当《Photoshop》课程重复了无数遍,冯艳老师陷入了深刻的反思:“难道我们的课堂,只能培养出熟练的‘软件操作工’吗?”她大胆打破传统教学框架,首创“岗位反推”教学法,将企业真实的项目工单搬进课堂。化身“刁钻甲方”的她,提出严苛的设计需求和限时挑战,刻意制造“压力情境”,倒逼学生在真实的项目流程中淬炼专业技能、磨砺职业心态、培养团队协作。
这场以真实需求驱动的教学变革,效果斐然。学生们不再是软件功能的被动使用者,而是在实战熔炉中锻造的“职业设计师”。当他们的设计作品跃然于校服之上、印刷在专业教材之中、展现在知名电商平台之列,甚至收到人生第一笔设计费时,冯艳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她动情地说:“看着孩子们长出飞翔的翅膀,就是为师者最幸福的时刻。”
二
以生命温度点亮职业人生
冯艳老师的魅力,不仅在于课堂内的大胆创新,更在于她以鲜活的生命姿态,成为学生成长的“同行者”和“点灯人”。课下,她是踩着滑板呼啸而过的“冯同学”,是滑雪场上不怕摔跤的“新手小白”。她用自己的热爱与经历向学生传递:“人生就像PS的历史记录,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勇敢尝试。”一次滑板摔伤的经历,被她精心制作成《失败美学》课件,用自身经历告诉学生:成长路上,每一次跌倒都是蜕变的契机。
她利用“插画部落”激发师生同频创作的热情,在“课程答疑群”里实现智慧的实时共享,用多元平台构建起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当曾经默默无闻的学生捧回全国性设计大赛的奖杯,当内向的学员自信地在小红书上分享作品收获粉丝,当曾经自卑的男孩开始接单创业时,冯艳老师欣慰地说道:“教育最美的风景,是看到学生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冯艳老师指导学生获奖作品
“愿所有老师都能点亮更多星星,因为你们本身就是银河里最美的光!”学生的这句祝福,正是冯艳十五年倾心育人的璀璨注脚。她用爱与智慧,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深耕细作,让每个学生都能从“灰度人生”走向“色彩斑斓”,更让“师者匠心”的精神在薪火相传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