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崔子强
更新时间:2025-07-11 23:07 浏览量:1
序言
艺术的探索,始终是一场关于“境”的追寻与超越。从具象到意象,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心灵深处对世界认知与表达的升华。本次“境非境——从具象到意象的艺术跨越”展览,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揭示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构建的独特“境域”。
具象艺术以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描绘为基础,通过精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与生活的具体形态。它如同一面镜子,反映出艺术家眼中的世界,让观众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艺术的真实与生动。然而,艺术的追求远不止于此。当艺术家们开始探寻更深层次的表达时,意象便悄然浮现。意象艺术不再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再现,而是通过抽象、变形、象征等手法,将内心的情感与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创造出超越现实的精神空间。
从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场关于“境”的转变。具象艺术所营造的是一个“可见”的世界,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具体场景;而意象艺术则引领观众进入一个“不可见”的精神领域,这里的“境”更为深远和广阔。艺术家们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打破传统形式的束缚,探索新的表现手法,试图在具象与意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融合。这种跨越不仅是艺术风格的转变,更是艺术家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本次展览汇聚了多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不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展现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多样化探索。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独特的“境域”,等待着观众的深入体验与感悟。在这里,观众将看到艺术家们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灵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实。这是一场关于艺术“境”的对话,也是一次心灵与灵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对艺术跨越的描述,也是对艺术本质的追问。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艺术的边界不断被打破与重构,而“境”的探索将永远是艺术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观众能够感受到艺术在具象与意象之间的无限可能,体会到艺术跨越所带来的精神震撼与心灵启迪。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崔子强(原名白强),山东青岛平度市人,1963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从师于青岛著名山水画家张锡之先生研习山水,主攻山水,以花鸟人物为次,近年来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展出获奖,并被美术馆及有关单位、港、台等个人收藏。 1999年中国美协,中共曲阜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纪念孔子诞辰2550 年书画大展”中作品《源远流长》入展并收藏。
1999年文化部举办“中华世纪之光书画展”中获金奖并收藏。2000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举办“中华魂”作品入选。
2000 年中国美协主办“首届敦煌艺术大展”作品入选并有敦煌美术馆收藏。
2000 年山东美协举办“山东省跨世纪中国画精品展”作品入选。
2001年全国总工会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书画展”入展。
2012年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善行天下--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救助贫困儿童作品展暨慈善拍卖会”公益项目捐赠作品。
2014年中国少年儿童文化基金会“童缘当代书画名家救助农村留守儿童”捐赠作品。
2016年宋庆龄基金会“第四届心灵彩虹计划之关爱·责任-当代书画名家助力贫困留守儿童公益展”活动捐助作品。
2016年宋庆龄基金会“爱的奉献·点亮梦想~当代书画名家助力残障儿童公益展”活动捐助作品。
2017年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举办“行一带一路品、品墨韵中华”作品《峡江帆影》入展并收藏。
2017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大爱无疆-当代艺术名家救助贫困老人”公益项目捐赠作品。
2018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孝和天下当代艺术名家救助空巢老人”公益项目捐赠作品。
2019年北京华益公益基金会“华夏光明行-全国书画名家精准扶贫救助公益活动”捐助作品。
2020 年宋庆龄基金会“中国书画艺术家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守望童年”捐赠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