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无疆:“对话·龙城——2025国际艺术展”对话启示录
更新时间:2025-07-12 01:39 浏览量:1
7月8日下午,由山西博物院与中欧文化艺术联盟联合主办的“对话•龙城——2025国际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盛大开幕。在国际艺术论坛环节,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晨、法国比较沙龙理事卡尔罗斯•萨布隆、当代数字艺术家一山、山西博物院研究员安瑞军,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进行了一场学术交流和分享。
01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晨:
“艺术始终在对话中推陈出新”
张晨 《回响与抵达:艺术中的跨文明对话》
张晨从三个角度探讨艺术的跨文明对话:一是18世纪欧洲艺术家对东方的想象,展示了东西方艺术的早期交流;二是抗战时期西行油画家对丝绸之路的描绘,强调了艺术跨越地域对话的力量;三是当代展览中艺术作为对话者的角色,凸显艺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接作用。
“展览以‘对话’为内核,打破地理疆界与时代壁垒,将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并置呈现,构建起一场跨越中西的视觉对谈。从东方水墨的留白意境到西方油画的浓烈叙事,从古老青铜器的庄重纹饰到当代数字艺术的虚拟表达,展览以多元媒介为语言,让不同时空的创作在此碰撞、交融,最终达成精神的共鸣。”
张晨表示,正如展览前言所言,“艺术是打破时间与地域界限的对话者”,并始终在对话中推陈出新。
02
法国比较沙龙理事卡尔罗斯•萨布隆:
“艺术是全世界的回声”
卡尔罗斯·萨布隆 《Le Salon Comparaisons》
在此次文化盛会中,法国艺术家代表卡尔罗斯•萨布隆讨论了法国当代艺术创作的主流核心。作为法国比较沙龙和秋季沙龙理事及评委会委员,他强调艺术是全世界的回声,是语言、经验和礼物。“比较沙龙自成立以来,始终通过展览和对话,邀请全球艺术家参与,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的国际交流。”
萨布隆介绍,比较沙龙在巴黎大皇宫每年一届的艺术之都展览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来自世界15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们,分成35个组群,每年更新着他们最新最好的艺术作品,涵盖油画、水粉、水彩等多种门类的艺术创作作品,一直走在世界艺术的最前沿。
在本次展览中,萨布隆也带来了比较沙龙艺术先驱的作品,期待能够带给观众们新的艺术感受。值得一提的是,萨布隆还向山西博物院捐赠了个人作品《神奇的鱼》。
卡尔罗斯•萨布隆捐赠作品《神奇的鱼》
卡尔罗斯•萨布隆参展作品《好朋友》
一山 《AI艺术的发展趋势》
今年5月,艺术家一山最新数字艺术作品《三星堆》在美国纽约国际数字AI艺术大赛荣获银奖。在本次分享中,他亦带来了对于艺术与科技的思考。他认为,虚拟技术不仅仅是工具,更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的世界。
“在这个环境中,艺术创作和体验不再局限于物理世界的限制,而是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创新。这种新的世界观彻底改变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观众的互动方式。这种变化改变了认知、拓展了边界,增强了现实,为我们人类创造和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在他看来,融合发展不是颠覆过去,而是淘汰一些、传承一些和创新一些这三个要素的整合,艺术家们不断地在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现在与未来之间寻找平衡,形成了一种动态的迭代关系,正是这样融合式的迭代发展,不断地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宝库。
艺术家一山最新数字艺术作品《三星堆》
安瑞军 《北齐晋阳墓葬壁画与中外文化交流》
安瑞军以北齐晋阳墓葬壁画为切入点,专注于探讨北齐时期晋阳墓葬壁画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关系。他开篇概述了北齐的历史背景和晋阳作为当时政治、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接着,通过墓葬壁画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北齐时期晋阳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盛况,特别是从音乐、服饰、宗教、商贸和人群交流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就壁画本身而言,北齐壁画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产物,既有中原传统的延续,又吸收了印度、波斯、粟特等地的艺术养分。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与宗教传播,北齐成为多元文化碰撞与创新的舞台,其壁画艺术为后续隋唐艺术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北齐晋阳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研究1400年前北齐晋阳的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实践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北齐晋阳壁画中有大量来自中原以外的乐器图像
北齐晋阳壁画中的胡人形象
北齐晋阳壁画中的“胡服骑射”
从张晨追溯的东西方艺术交融,到萨布隆传递的沙龙精神;从一山畅想的数字艺术未来,到安瑞军揭示的古代文明互鉴——四重声部共同诠释了艺术作为文明基因的永恒命题。论坛落幕之际,200余件展品正在展厅展开无声的对话,龙城太原也已悄然架起一座超越疆域的艺术交流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