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新书 |《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
更新时间:2025-07-12 03:13 浏览量:1
让书香与您常伴
《生成式人工智能艺术》
在AI广泛应用的浪潮中,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视觉和生命智能等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变革。这些技术不仅重新定义了艺术创作的边界,也对艺术家的角色和社会对艺术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AI技术在艺术领域日益广泛地应用,它带来的变革也引发了一系列挑战:艺术家的角色如何重新定义?艺术作品的版权和所有权如何归属? AI创作的艺术能否触动人心,或仅仅是一种技术展示?这些问题需要艺术家、技术专家和社会共同探讨和解答。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在推动艺术边界的扩展。面对这些变革,我们需要不断审视和思考艺术的本质,以及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书是一部面向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教材,旨在探索艺术与科技之间的交融与创新,为读者提供跨学科的思考框架与实践指南。书中从艺术与科技的双重视角出发,全面介绍了人工智能艺术的理论基础、应用实践以及未来趋势,旨在培养读者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素养。
将生成式AI艺术纳入大学通识教育,具有深远的教学价值。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生成式AI艺术的创作原理,学生可以了解艺术创作的多样性,激发想象力;通过欣赏和解析AI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提升审美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生成式AI艺术的教学还能推动跨学科合作与交流。它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创新,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生成AI艺术的教学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艺术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全面地理解艺术创作的本质。
本书作为一本面向大学通识课程的教材,在内容安排和结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通识教育的特点。本书的章节涵盖了生成式AI艺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审美价值、伦理法律和社会意义等多个方面。本书还设置了跨学科合作与实践案例章节,通过介绍不同学科领域的合作案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每章末尾的思考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生成式AI艺术的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生成式AI艺术将在艺术创作、文化产业、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生成式AI艺术将成为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为广大读者和学生们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引导大家共同探索生成式AI艺术的奥秘。
于幸泽
博士、同济大学教授
人工智能与艺术创研中心主任
摘自本书前言
于幸泽 博士,同济大学教授。研究领域:美育教学、现当代艺术理论与实践、人工智能艺术和数字艺术、智能化公共艺术。
于蒙群 博士,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领域:艺术史论、人工智能艺术。
罗霄 硕士,同济大学AI与艺术创研中心实践导师,“实验编程”创始人。研究领域:交互媒体、人工智能和生成式艺术。
冯硕 博士,上海政法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领域:国际法学、数字法学。
目录预览
左右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