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高庙白陶艺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让人仰望的精神艺术丰碑

更新时间:2025-07-13 04:24  浏览量:1

在一点一点艰难的戳刻中,华夏先民完成了一种精神的超越,铸造了一座史前艺术的高峰。而正是在这种戳刻形成的图画中,华夏艺术形成了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似”与“不似”、“像”与“不像”的艺术风格。她不是写实艺术——可能限于当时白陶的条件,尚无法写实。但白陶艺术的确奠定了中国艺术的基础,这是一种中道的艺术——体现了中庸的艺术精神。

湖南高庙白陶艺术:

世界历史上第一座让人仰望的精神艺术高峰

枕戈

太阳、凤鸟、獠牙神面、八角星等,出现在近8000年前的白陶上。这是人类第一套可以系统解释的图像符号。而且,这些充满艺术想象力的图像,也完整展示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信仰世界。

今人面对这些艺术图像,有一种神秘、浪漫而略带诡异的气息扑面而来——高庙白陶展示了华夏最初的风雅。

我们惊讶于华夏古人在8000年前就具有如此丰富的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力,掌握了一种和谐平衡的艺术法则。王仁湘把高庙白陶艺术定义为“史前中国的第一次艺术浪潮”,从艺术史来讲,当然没问题。但是,若我们以为白陶一开始就是用来审美的,则误解了古人的意思。似乎古人有充分的闲暇时间进行艺术创作。

实际上,白陶首先是用来祭祀的,是宗教神性社会的产物即祭祀的礼器,其次才是一种美的艺术品。就像玉器首先是一种礼器,青铜器也是一种礼器。甚至到了孔子时代的《诗经》,诗歌虽然名曰“风雅”,但诗歌被纳入到儒教礼仪教化的范围,通过歌唱达致一个礼乐和谐的世界。《毛诗》对诗经作了一种极端道德化的解释,使之成为一种政治学文献,而不是对其进行审美阐释。直到建安风骨,中国人才开始真正的个体审美创作和品析。

白陶艺术描绘了华夏古人的信仰世界,也是一个直观的神话世界。信仰的本质是“信以为真”。华夏古人相信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万物有灵的世界即“神”主导的世界。太阳神居于整个神圣世界的核心,所以,白陶艺术的主旨即太阳神崇拜。在全世界所有文明的起源进程中,都包含了这个共同的主题即“太阳神崇拜”。而湖南高庙白陶上拥有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太阳神”,堪称文明源头。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我们前面已经说到尼罗河、‘太阳’、以及依赖这两者的植物界。这种有限的‘自然观’便是宗教的原则,它的内容根本上是一部历史。尼罗河和‘太阳’构成了至高无上的神,被设想为人的形式;自然的行程和神话的历史是同样的东西。到了冬至,太阳的力量降到最低限度,必须重新投生。”

他又说:“从我们所发现的古代埃及各种表象之中,特别可以注意的一个想象,便是狮身女首怪——它本身是一个谜——一个暧昧的形式,一半兽,一半人。这个狮身女怪可以算做‘埃及精神’的一种象征。从兽体探出人头,这表示‘精神’开始从单纯的‘自然的精神’里提高自己——摆脱了自然的东西的约束,比较自由地矫首四顾;不过还没有从它所加的枷锁里完全解放出来。”

黑格尔笔下,描述的就是古埃及万物有灵的世界,以及古埃及人至高无上的“太阳神崇拜”。他认为“狮身女首怪”(狮身人面像)表示“精神”开始从单纯的“自然的精神”里提高自己。毋宁说,古埃及人还没有从宗教的神性思维里摆脱出来,进入到哲学的理性思维中。黑格尔还发现古埃及人普遍的“动物崇拜”:

埃及的宗教崇拜根本是动物崇拜。……在我们西方人心目中,动物崇拜引起我们的反感。我们可以习惯于崇拜天空,但是对于崇拜禽兽,我们就莫名其妙。因为我们看起来,自然的元素的抽象性比较普遍得多,所以比较值得尊敬。然而,那些崇拜太阳和众星的民族,比起那些崇拜禽兽的民族,确实并不高人一等,而是刚好相反地要低一等;因为埃及人从禽兽世界里直观出一种潜伏的、不可理解的原理。……但是埃及人却把禽兽崇拜发展到最愚蠢和不合人道的迷信。……埃及人的想象,又从不同的动物集合创造了新的形状:蟒蛇加了牛和羊的头、狮的身等等。”(《历史哲学》第196页)

从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文物图像中,有大量的人身狗头像、人身鸟首像,让人觉得怪异而惊悚,反映的就是古埃及人的“禽兽崇拜”。中国古书《山海经》成书于4000年前的大禹伯益时代,也有大量半人半兽的记载,说明上古中国人也有这种“禽兽崇拜”。而高庙的獠牙神面像,就典型而直观地体现了这种“禽兽崇拜”,可能来自于南方的“野猪崇拜”。

而高庙獠牙神面纹体现的“野猪崇拜”,源于中国南方人长期与野猪搏斗、最终把野猪驯化为家猪的历史。“野猪”的獠牙锋利而有威力,似乎具有一种神力。高庙獠牙神面纹把獠牙安装到人(神)面上,狰狞之态跃然眼前,神秘、威严而有力量感,表达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王权和神权。

主持高庙挖掘的考古学家贺刚说:“高庙文化陶器上的獠牙兽面图像,其图像怪诞不经。若说它是兽,却长有飞翔的翅膀,可在现实生活里并没有这样的兽类。若说它是鸟,却长有鸟类所不具有的硕大獠牙,在动物进化史上,距今七八千年的自然界,却并没有长獠牙的鸟类。由是看来,这种似兽非兽、似鸟非鸟的动物,是人们蓄意将鸟的翅膀描绘在兽的身上,赋予它能翔飞九天的神力,从而将它作为神灵来顶礼膜拜。而且,这种獠牙兽面又经常与凤鸟为伍,二者相辅相成出现在同一器物的画面。”

高庙的獠牙兽面纹、凤鸟纹,典型直观地体现了中国古人的“神性思维”,是华夏文明起源的见证。后世儒家强调“不语怪力乱神”,少有西方式的“神话冲动”或宗教迷狂因素。但是如果中西学者能深入了解一下高庙图像符号,就知中国古人也生活在一独特而优雅的“神话世界”里。王仁湘先生认为白陶艺术体现了“造神”主题,诚哉斯言。

相比古埃及人5000年前狂热而“不可理解”的动物崇拜,高庙人8000年前的神灵崇拜,已表现得相当节制而优雅。

从艺术构图创作上,硕大而吓人的獠牙,经过了艺术化处理,被相对“抽象化”,取其威力无比的象征义,巧妙融合到神面上而浑然一体。獠牙神面纹,来自于古人源远流长的“野猪崇拜”,但又不是赤裸裸地崇拜野猪,毕竟人是万物之灵长,比兽要高一等。只取“獠牙”,不取猪首、猪身——獠牙是一种被人利用的强大武器,用以加强王权,驾驭王权。

在具象和抽象之间,高庙白陶的“獠牙神面纹”完成了一种艺术创作,而不是一种简单地摹写,说明8000年前华夏古人的思维达到了相当的进化,展现了华夏人最初的艺术风雅。所以我说,华夏风雅肇始于湖湘,即开始于高庙白陶的艺术创作。

白陶艺术中的凤鸟崇拜,同样如此。鸟具有人不具备的飞翔能力,飞翔是一种神奇的超越,似乎有神灵操控,故飞翔的鸟被人惊羡而崇拜。“凤鸟崇拜”在中国同样源远流长。但高庙人不是简单地描摹鸟类,而已对鸟适当“抽象化”。鸟已不是一只具象的鸟,而是在具象和抽象之间,是一种理念性的鸟:鸟代表一种神奇的飞越的力量。古人甚至觉得太阳遨游于宇宙,也是由神鸟驮着,故有“日乌”之说。在白陶上,我们隐隐约约地看到从鸟身、鸟翅和鸟喙抽象出来的各种鸟纹,与太阳纹、獠牙神面纹浑然融为一体。

作为白陶艺术的主旨“太阳崇拜”也是如此。自然界的“太阳”是一个简单圆圈,但白陶上的“太阳”形象却丰富多样。比如,在太阳周围绘一串连珠,直观地表示太阳光芒四射;用四个T字形环绕在一个小圆圈周围。还有十字形、四角形、八角星形状的太阳纹。最有艺术美感而富有精神内涵的,是八角(芒)星,八角星纹是太阳纹进化的标志。作为太阳崇拜的直观表达,八芒星不但传遍了华夏大地、大江南北,而且影响到了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

太阳纹、凤鸟纹、獠牙神面纹,是高庙艺术的三个主要要素。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在似与不似、像与不像之间,高庙白陶开创了华夏独特的艺术风格。8000年前,华夏艺术从一开始就不是走在纯写实的道路上,而是凝聚了高度的思想理念,是一种“理念性”艺术,比纯写实艺术要高一等。这种艺术风格一路传下来,影响了彩陶艺术、玉器艺术、青铜艺术和山水画艺术、书法艺术、人物绘画艺术。

中国高雅艺术中较少有古埃及人物雕塑、古希腊人物雕塑和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那样的写实艺术。中国最高类型的艺术,是诗歌和书法。诗歌讲究的是“风骨”,书法讲究的是“神韵”。两者都不是纯写实的,而近乎“理念型”艺术,但亦非“抽象艺术”,而是“道”的体现,是“气”即生命力的展现。

8000年前,烧制白陶需要掌握足够的火候技术,而在白陶上戳刻出思想如此深刻的图像艺术,实在让我们惊叹不已——白陶经受了8000年前火的淬炼,也经受了8000年后风雨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

华夏古人也许还创作了其它类型的艺术,但因中国南方气候湿润而难以保存,湮没无闻。人们推测古人已把文字刻在竹简上,但竹简难以保存3千年以上,我们无法通过文字进入古人的世界。彩陶艺术在8000年前也还没有普及。我们只能在白陶中,在那用密集的戳印点构成的图画中,进入古人丰富的精神世界。

极尽繁缛——今人用这个形容词来深刻地表达白陶之美。

在一篇文章《五六千年前,湖南人浙江人难道有联系?》中,作者马黎说:“湖南白陶,顾名思义,白,专业说法是氧化铁含量低,才会产生漂亮的白色。在展厅,你会感觉到一种极简高冷的白。但是再仔细一看,你会联想到良渚玉器,器形很规整,没有古里古怪的样子,上面也有着极尽繁复的纹饰。良渚玉器刻纹,1 毫米中至少还要刻3根以上的线,而从白陶上看,湖南人对密集的热爱,程度还要严重。比如陶器口沿、腹部上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指甲纹、锯齿纹,一点点连缀起来戳刻的戳印点,蓖点装饰技法,精细而饱满。”

王仁湘先生说:“如今,已不能确定一个陶工完成一件白陶上繁复的纹饰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它当然不能和玉器的雕琢相比,但需要花费的工夫却明显超越彩陶的绘制。彩陶用点、线、面成画,高庙白陶上的纹饰却全是由细密的篦点构图,同样是连续与对称格局,白陶装饰所费心力显然要大得多。而艺术作品的精细和所花费的工夫,是最能体现作者情怀的,白陶、彩陶和琢玉同为史前中国造神运动中涌动的三次艺术浪潮的产物,就一再体现了这样的情怀。”

实际上,我们的汉字也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是一种“似”与“不似”、“像”与“不像”的文字艺术。她既不是简单的图画摹写,又不像字母文字那样极端抽象——太具象无法表达深刻思想,太抽象则难以识别。汉字在辨识、书写、艺术美感、精神内涵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而且只有中国有极其恢弘精深的书法艺术。

湖南高庙白陶实际上兼有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宗教文明、艺术文明等的综合内涵,在物质和精神领域同样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8000年前华夏文明高度浓缩的一个结晶。白陶艺术,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让人仰望的精神艺术高峰。

关于大同思想网:大同思想网是由青年学者枕戈、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邹红艳律师等发起创办,于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长沙成立。网站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实践法治中国为当下目标,弘扬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并希冀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中华文化复兴的大潮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势中,大同思想网主要关注儒释道为主的传统文化复兴及与西方文化比较和融合的大文化观,比如大陆新儒家和儒家宪政的议题等;关注重新书写世界历史和反思西方中心论背景下西方历史话语霸权的大历史观,比如世界文明源头和”新古史辨“等议题。同时关注国内国外的时政局势,特设置“时政观察”栏目,体现国学人士不尚空谈重经世致用的特征;关注近世和当代的历史人物,因“道以人传”,人物列传是史家之传统,特设置“人物春秋”栏目;另有文艺诗歌类的好文,亦欢迎各方人士赐稿。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