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镛:我把艺术冠在书法前面,就是强调书法不是实用的,是艺术的
更新时间:2025-07-13 13:05 浏览量:1
王镛说,我把艺术冠在书法前面,就是强调书法不是实用的,是艺术的。王镛的这种“艺术书法”概念,有的人认为他推动了书法的现代转型,使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重新焕发活力;也有人认为弱化文字可读性,背离了书法的文化根基。
王镛主张书法应弱化文字的表意功能,强化形式语言的独立性。他的作品常通过变形、夸张、抽象化处理,打破传统书法的可读性。例如,他借鉴民间书法中的“生拙”特质,将金文、汉简等古文字符号进行重构,使线条充满张力和陌生感。这种创作方式类似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强调“视觉冲击力”而非“文字内容”,正如他所言:“书法是要看的,不是用来阅读的。”
在王镛看来,书法的艺术性源于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他反对将书法沦为技法的奴隶,主张通过笔势的跌宕、墨色的枯润、章法的疏密等元素,传递个人的精神世界。例如,他的草书作品常以“屋漏痕”般的动态线条,展现出“野逸”“率真”的气质,这种表现性与传统文人书法的含蓄内敛形成鲜明对比。他甚至提出“丑即美”的美学命题,认为质朴、粗率的形式更能体现艺术的本真。
王镛突破传统书法的“线性书写”思维,将空间构成作为核心创作要素。他借鉴篆刻的章法布局和绘画的构图原理,在作品中制造“块面对比”“虚实相生”的视觉效果。例如,他的隶书作品常通过夸张的方圆对比和线条穿插,使每个字成为独立的视觉单元,整体布局则如“建筑般具有结构感”。这种空间意识的强化,使书法从平面书写升华为立体的视觉艺术。
对于“艺术书法”王镛不光是嘴上说一说,更是这样实践者。这个也正如王镛所言:“书法的妙处,在于多元。”但是很多人认为这样就把书法写成了丑书,光有艺术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