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千嶂里:吕伟杰“翎境画”艺术探索
更新时间:2025-07-13 16:43 浏览量:1
文/雪狼异族
在当代中国画坛,浙江永康画家吕伟杰以雄鹰题材作品著称,其独特的“翎境画”探索,融合花鸟与山水传统,开拓了宏阔的艺术新境。他以“翎”概括花鸟翎羽的精妙,以“境”体现山水的格局,“翎境”二字既点明技法载体,又营造超然意境,在动静结合中构建出独特的艺术世界。
工翎写境:鹰与山川的交融
吕伟杰早期以工笔鹰画立足。他突破传统多画侧面的程式,大胆描绘鹰的正面、俯冲、翱翔之态,通过精细渲染强化羽翼的体积感和搏击长空的力量。他的突破不止于此——他将这些雄鹰置于壮阔的自然背景中:或立于崇山之巅,或搏击于怒涛之上,或翱翔于风云之间,形成了“大花鸟”的美学理念。代表作中,鹰的雄健与雪域高原的苍茫融为一体:工笔精细刻画鹰的神韵,写意泼墨挥洒山河气魄,在对比中实现了雄浑与灵动的统一。
丹霞入画:方岩山的水墨新篇
吕伟杰的艺术根植于家乡永康。当地的方岩山属独特丹霞地貌,赤壁层叠如“天降朱印”,却鲜见于古人画作。吕伟杰经年累月登临写生,积稿成篇终创巨幅长卷。他自创技法:以泼墨为基,调入朱砂点染赤壁;用横向线条勾勒岩层叠压之势,皴擦结合模拟肌理。这既避免了描绘丹霞的单一性,又以现代笔墨实践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古训。在方岩系列中,山的奇崛与当地胡公文化、陈亮事功精神相贯通,自然山川升华为承载永康精神的文化象征。
色墨相和:传统的当代转化
“翎境画”的融合,需要在色彩与笔墨上寻求平衡。吕伟杰深谙“随类赋彩”之理:当工笔重彩的鹰禽置于青绿山水背景时,他降低背景饱和度,以水墨过渡避免色彩冲突;若背景以泼墨写意为主,则弱化翎毛的精细勾线,追求整体笔墨气韵的贯通。他还借鉴岩彩画,在某些作品中以矿物颜料结合西画色彩,使浪涛呈现斑斓质感;在另一些作品中则以岩彩绘石、工笔绘鹰,材质的碰撞拓展了传统边界。这种“色墨相和”的智慧,使其画面远观气势撼人,近看层次丰富,在古典韵味中透出现代审美气息。
吕伟杰的“翎境画”,是山水和花鸟画的融合,更是工笔与写意的凝练。他在朱砂泼染的方岩赤壁与工致传神的鹰眼之间,架起了一座连接传统与当代的艺术桥梁。观者立于其长卷巨制前,看群鹰掠过赤色山崖,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力量,更是一位画家以毕生笔墨,回应着石涛“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的追求——在翎羽与山岳的交汇处,华夏艺术“天人合一”的境界,正焕发出新的磅礴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