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文/任天义:翰墨丹心写春秋——记书法家张建儒的艺术之路

更新时间:2025-07-14 13:22  浏览量:1

【美文欣赏】文/任天义:翰墨丹心写春秋——记书法家张建儒的艺术之路

笔走龙蛇墨韵长,银钩铁画透苍茫。

砚田深耕传薪火,人书乾坤自含光。

在陕西乾县的书画界,有一位深耕翰墨数十载的书法家,他以笔为犁,以心为墨,在书法艺术的田野里默默耕耘,既收获了个人艺术的丰硕成果,也用笔墨传递着文化温度。他就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乾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建儒。从民间沃土中汲取养分,在名师指点下精进技艺,以教学传承文脉,用公益温暖人心,张建儒的书法之路,写满了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社会的担当。

一、名师引路入堂奥 系统研修铸根基

对书法的热爱,让张建儒始终渴望更专业的提升。而与书法名家的结缘,成为他艺术之路的重要转折点。

早年在书法探索中,张建儒有幸结识了兰亭奖获得者、著名书法家陈天民。陈天民不仅看中他的天赋与勤奋,更悉心指导其书法技艺,并极力推荐他进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系统学习。2000年,张建儒如愿踏入中书协研修班,开启了为期两年的专业深造。

在这里,他得到了书法界顶尖名师的亲授指点:中书协副主席聂成文的创作理念让他对书法章法有了全新认知,北大教授、书法大家欧阳中石的面授,则让他深刻领悟到“作字先做人,字如其人”的艺术真谛。系统的书法理论学习与高强度的实践训练,让张建儒摆脱了早年“野路子”的局限,笔法、墨法、章法日渐精进,书法风格从“随性而为”走向“法度严谨”,艺术视野也从地方拓展到全国。

正如他常说:“名师的指点,不仅是技法的点拨,更是艺术观的重塑。他们让我明白,书法不止是写字,更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这段研修经历,为他日后的艺术创作与教学奠定了坚实根基。

二、墨香传薪育新苗 二十载教学结硕果

“自己练得好,不如让更多人爱上书法。”带着这份初心,2014年,张建儒在乾县城内创办了“建儒书法讲堂”,正式踏上书法教学之路。

十余年来,他始终秉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从执笔姿势到笔画起收,从临摹古帖到自主创作,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一位学生。他常说:“书法是慢功夫,既要让学生掌握技法,更要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

截至目前,“建儒书法讲堂”已累计培养学生2000余人次,不少学生在他的教导下崭露头角。其中,2名学生考入一本院校书法专业,1名考入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1名考入咸阳师范学院书法班,成为当地书法教育的一段佳话。学生家长常说:“张老师教的不只是写字,更是做事的踏实与坚持。”

如今,“建儒书法讲堂”已成为乾县小有名气的书法教育品牌,而张建儒仍坚持每天备课、授课,用笔墨为孩子们搭建起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

三、公益笔墨暖人心 爱心义写传温情

在张建儒看来,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服务社会的工具。多年来,他始终活跃在公益事业一线,用笔墨传递爱心与温暖。

他积极参与县残联组织的“文化助残”活动,为残疾人士送去书法作品,鼓励他们乐观生活;响应关工委号召,走进乡村学校开展“书法进校园”活动,手把手教孩子们写毛笔字,让传统文化种子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每逢春节,他总会加入县上的“春联义写”队伍,顶寒风、冒严寒,为敬老院的老人、田间地头的农户书写春联,累计义写春联数千副,让墨香带着祝福走进千家万户。

“能让书法发挥点作用,帮到有需要的人,比拿再多奖项都开心。”张建儒的话语朴实无华。无论是为社区居民写福字,还是为公益活动捐赠作品,他从不推辞,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让书法艺术成为连接爱心的纽带。

四、民间沃土孕初心 少年逐梦砺锋芒

张建儒与书法的缘分,早在少年时便已结下。1966年出生的他,自幼就对写字有着特殊的敏感——同学中谁的字写得好,他便追着请教;课本上的生字,他总要比别人多写几十遍。

上初中时,一次偶然的乾县书法展,让他彻底迷上了书法。为了练字,他跑到县城的石雕摊,蹲在地上看工匠们刻字,一蹲就是大半天;听说哪里有古老的墓地,他便跑过去仔细揣摩石碑上的碑文书法,从汉隶的古朴到唐楷的端庄,一一记在心里、练在笔下。

那时的他,还成了村里的“文化人”:红白喜事上,他帮忙记账、写对联;每年春节前,他带着自己写的春联去县城售卖,既赚点笔墨钱,更能结识各路书法爱好者,大家围坐在一起交流心得,取长补短。正是这段扎根民间的学习经历,让他的书法自带一股质朴厚重的气息,也让他对“书法源于生活”有了最真切的体会。

“是生活教会了我书法,也是书法让我读懂了生活。”张建儒说,那些在石雕摊、墓地石碑前度过的时光,是他艺术生涯最珍贵的养分。

从少年时的懵懂热爱,到名师指点下的专业精进;从个人创作的累累硕果,到教学传承的桃李芬芳;从笔墨艺术的坚守,到公益事业的践行,张建儒用数十载的坚守,书写着一位书法家的初心与担当。正如他笔下的书法作品,笔笔见功底,字字含深情,在翰墨春秋中,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诗赞曰:水调歌头·学习书法真谛,传承书法文脉

墨海泛孤棹,今古共潮声。临池欲问真谛,铁画映银屏。曾慕右军洗砚,更仰张颠醉素,笔底起雷霆。点画藏锋处,天地自澄明。

追魏晋,摹唐宋,悟平生。千年文脉,须向碑帖觅峥嵘。莫叹浮光掠影,且看银钩铁画,筋骨见真情。此意同谁道?明月照兰亭。

乙巳年盛夏 作于乾县家中

作者简介

任天义:笔名,碧溪。1956年生,陕西乾县人,大学文化,中华全国新闻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曾陕西日报特约记者、评报员,咸阳日报.周末刋责任编辑等。2005年9月在盛世中华第六届征文获金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受到国家领导接见合影留念。2024年6月在全国古树公园征文中获散文三等奖,同年10月在北京第九届“风雅古韵怀”大赛中获大奖。创作获国家北京有关部门和省市奖50多次。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