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第/画评文、诗】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阎先公画作中的人民力量(附诗一首)
更新时间:2025-07-14 22:41 浏览量:1
【董登第/画评文、诗】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阎先公大师用他那精湛的白描艺术手法,完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抗战题材画作《地方武装》。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幅画作上,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画面中,一群地方武装人员集结在县政府门前。他们每个人都扎着头巾,那头巾就像是一面面小小的旗帜,在风中似乎都带着战斗的激情。他们的手中紧紧握着枪,这是他们对抗敌人的武器,也是他们保卫家园的决心象征。
我们从《地方武装》的画面中发现,站在队伍前面的这位有着领导模样的人,正紧握着拳头,大声呼喊着,那声音仿佛要冲破画面,传到我们的耳畔。他在为大家鼓劲,那激昂的神情,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我们要出击,去参加战斗,消灭敌人!”他的呼喊,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号,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是对胜利的渴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这背后,广大人民的参与和支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各地的民兵组织、地方武装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或许没有正规军队那样精良的装备,但他们有着保家卫国的热血和勇气。就像这幅画作中的地方武装人员一样,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加入到抗击敌人的队伍中。
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战争目的是为了解放人民、保卫人民。从土地改革让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到建立民主政权让人民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战争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
有关专家指出,人民战争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当人民的力量被凝聚起来,当人民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那将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在解放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胜利。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累计达543万人,他们运送弹药、粮食,救护伤员,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回顾历史,我们从阎先公大师的这幅《地方武装》画作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基石,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这幅画作不仅仅是一件艺术作品,更是一段历史的展现,它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因为这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让我们在这幅画作的激励下,继续传承和发扬人民战争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阎先公大师这幅抗战题材的《地方武装》画作,生动展现了地方武装人员的战斗豪情。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得到人民的全力支持,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应铭记历史,传承人民战争精神,为民族复兴而奋进。
在抗战胜利八十载的时光长河
阎先公大师绘出《地方武装》画作
白描勾勒出那县政府前的角落
一群《地方武装》人员正严阵待搏
他们齐整的头巾在风中烈烈
似是烽火中不屈的旗帜在闪烁
手中钢枪紧握,似有雷电藏裹
那是保家卫国的力量在蓬勃
那位领导模样者,拳头紧握
激昂呼喊,声浪要把敌胆吓破
“出击,战斗,将敌人彻底消灭!”
这吼声,让山河也为之颠簸
遥想当年,共产党领导的战斗
人民战争奏响胜利的激昂战歌
为解放人民,保卫家国的安乐
人民踊跃参与,似繁星满布银河
数据为证,支前力量何其磅礴
小推车推出胜利,那是人民的执着
专家有言,人民是胜利的依托
历史车轮,因人民力量滚滚驶过
纪念抗战胜利,《地方武装》如星闪烁
提醒我们铭记那浴血的拼搏
传承精神,为复兴再谱新的凯歌
在和平岁月,不忘昔日的烽火
画评文、诗作者简介:董登第,《香港文艺》杂志社签约作家,香港文学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微刊《柳泉源文苑》总编辑。“今日头条”网络自媒体作家、博主,现居重庆。系山东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考古家学会会员,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共产党人》编委会特约编委。编著有报告文学集《永恒的星辰》和中小学生作文集《柳泉源》等书。《二十年乡村公仆情》一文,曾在中共中央编译局与红旗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当代共产党人》大型图书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