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雕塑》杂志【雕塑收藏】拉尔夫·E·奥格登与美国暴风王艺术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15 01:42  浏览量:1

《圣雄》(Mahatma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

拉尔夫· E·奥格登与美国暴风王艺术中心

文 / 劳伍

美国暴风王艺术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位于纽约州哈德逊河谷,是一座占地500英亩的户外雕塑公园,被誉为全美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雕塑艺术中心之一。名字源于其与暴风王山(Storm King Mountain)相邻,因这座山而得名。

美国暴风王艺术中心由拉尔夫・E・奥格登(Ralph E. Ogden)和H・彼得・斯特恩(H. Peter Stern)共同创立。作为暴风王艺术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奥格登对现代雕塑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将大型雕塑置于自然环境中展示。他的远见卓识为艺术中心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斯特恩同样对现代雕塑充满热情,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艺术中心的创立上,还体现在对艺术中心后续发展的持续支持与推动上。

《杂烩》(Jambalaya) 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

1958年,拉尔夫・E・奥格登从家族企业星展公司(Star Expansion Company)退休后,在纽约州的芒廷维尔购买了一处180英亩的房产。最初,该中心被设计为一个博物馆,致力于哈德逊河学校的绘画教学。然而,随着创始人对现代雕塑兴趣的增长,他们很快将目光转向了这一艺术领域。到1961年,创始人已经开始致力于现代雕塑的收藏与展示。早期购买的室外用地作为花园计划的一部分,直接选在博物馆大楼外。然而,随着1967年从雕塑家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的遗产中购买了13件作品后,奥格登开始将雕塑直接放置在景观之中,从而正式转型为一个雕塑公园。随着时间的推移,星展公司捐赠了300英亩的毗连土地,以及2100英亩的舒内芒克山(Schunnemunk Mountain),这些土地保护了暴风王艺术中心的视野。1974年奥格登去世后,彼得・斯特恩继续经营艺术中心,并增添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使暴风王艺术中心逐渐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户外雕塑公园之一。暴风王艺术中心收藏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与当代雕塑作品,包括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玛雅·林(Maya Lin)、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等知名艺术家的代表作。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暴风王艺术中心不断成长,成为世界上领先的雕塑公园之一。它不断变化的展览、节目安排和自然风光,使得每次参观都会有新的发现。暴风王艺术中心将大型雕塑置于自然环境中,对现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支持艺术家创作与自然环境深度融合的作品,许多雕塑专为场地量身定制,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多元对话。

《无尽之柱》(Endless Column)塔尔·斯特里特(Tal Streeter)

塔尔·斯特里特(Tal Streeter)是美国著名的雕塑家、大地艺术家和公共艺术倡导者,以其极简主义风格和对“风动雕塑”的探索而闻名。他的作品融合了自然力、运动与几何抽象,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作品多采用简洁的几何形态,如螺旋、曲线、棱柱等,强调线条的纯净性和空间的平衡,避免过度装饰,体现“少即是多”的理念。而高达近七十英尺的《无尽之柱》(Endless Column),其高度远超暴风王艺术中心的其他任何作品。斯特里特称其为“一种在空间中延展的绘画,观者的目光会随着断续跃动的线条一路攀升至顶部,最终升入天空”。为解决这件作品的工程难题,斯特里特制作了两个模型进行验证。他以亮红色油漆强化雕塑的线性与闪电般的形态,使其在自然环境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张力。《无尽之柱》(Endless Column)标志着斯特里特职业生涯的关键转折点——他因对“向上凝视”这一行为的强烈兴趣,前往日本研究风筝制作技艺。这场亚洲之旅不仅拓展了他的创作维度,更促使他出版关于风筝文化与象征意义的著作,并在教学中融入这一主题。作品标题直接致敬罗马尼亚雕塑家布朗库西的同名经典《无尽之柱》,既延续了现代主义对垂直空间的探索,又通过材料与色彩的革新,赋予传统命题以当代生命力。

《莫扎特的生日》(Mozart's Birthday)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

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是美国著名的抽象表现主义雕塑家,这位从中国出生的艺术家,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推动了抽象表现主义雕塑的发展,鼓励艺术家们突破传统材料的限制,探索新的形式和表达方式。苏维罗是使用钢材创作的先驱,常以废弃金属、工字梁等工业材料进行创作。作品多为大型雕塑,结合复杂结构,将生命力、运动性融入其中,造型在几何形式上富有变化,像在空间中作画,展现出对金属在三维空间平衡与控制的精湛技巧。比如其作品会运用弯曲、锻接、裁剪金属的手法,让雕塑呈现独特姿态,探索平衡、形体、重力和流动性等元素。他有许多作品在暴风王艺术中心展出,如《母亲和平》(Mother Peace),是迪・苏维罗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这件巨大的钢铁雕塑由错综复杂的钢梁和金属结构组成,外形如同一个抽象的女性形象,又像是一座充满力量感的建筑构架,展现出一种宏大而稳定的视觉效果,体现了和平与力量的主题。音乐在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莫扎特的生日》(Mozart's Birthday)中即兴创作的弧线和曲线是对这位作曲家及其音乐节奏和节奏的致敬。雕塑由11根工字梁和大约15个平面弧形和交错的形式组成,并配置成一个超大的锯木架。《金字塔》(Pyramidian):采用了金字塔的形状作为基本构图元素,由巨大的钢铁构件拼接而成,通过独特的角度和线条组合,使作品在不同的光线下呈现出丰富的光影变化,既具有金字塔的稳定感和庄重感,又展现出现代雕塑的抽象性和工业感。这些雕塑的形态看似自由随性,实则蕴含着精心设计的结构和比例关系,展现出一种动态的平衡。暴风王艺术中心曾为他办过三次大型展览,他的许多作品也被暴风王艺术中心永久收藏。

在现场还有一件有趣的大地艺术作品,是玛雅·林(Maya Lin)的《风暴王波浪场》(Storm King Wavefield),从上方俯瞰,起伏的地形如波浪,自然地从草地地形中拔地而起,连绵翻滚。其西面是舒纳蒙克山,南面和东面则是哈德逊高地,以此为背景,林的大地艺术作品激发了人们对景观的广阔视角,还吸引着人们深入探索波峰之间的草地小径。这件大地艺术作品包含7个近四百英尺长的波浪形结构,高度在10到15英尺之间不等,与一系列中等规模的海洋波浪尺度相同。这种设计营造出一种仿佛置身海上的体验,相邻波浪以及陆地的视线在波浪之间被遮挡,体验到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和视觉效果。

《伊利特》(Iliad)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

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是一位美籍俄国雕塑家,利伯曼的作品常常受到大型锅炉零件和其他弯曲要素的启发,他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探索最低限艺术,尝试废品金属装置和圆柱形纪念雕塑,他善于运用各种材料,将其转化为令人赞叹的艺术品,对材料的切割和塑造非常精确。在暴风王艺术中心展出的作品《伊利特》(Iliad)被涂成鲜红色,已经被切割成椭圆形和圆形。伊利亚特的戏剧性悬挑元素,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建筑空间,供人们行走。利伯曼谈到了创造作品的“极端悬挑,因为我想要达到一种敬畏感”。

暴风王艺术中心还有中国艺术家张洹展出的作品《三脚佛》。这件由铜和钢制成的巨大雕塑,将东方佛教文化元素与西方现代雕塑艺术手法相融合。佛像以3条腿支撑身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平衡感和稳定感,佛像的面部表情宁静祥和,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体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主题。

《青蛙腿》(Frog Legs)马克·迪·苏维罗(Mark di Suvero)

暴风王艺术中心的辉煌,不仅镌刻在钢铁与土地的对话中,更流淌于那些以艺术为信仰的资助者血脉里。从拉尔夫·E·奥格登将家族企业的土地与远见注入这片荒野,到星展公司持续捐赠的生态屏障,企业家与艺术家的联姻早已超越资本与美学的简单相加——这是对永恒的共同赌注。

从1961年那13件大卫・史密斯的雕塑首次“植入”自然开始,暴风王便以先锋姿态证明:真正的艺术不必困于白立方,当钢铁的冷峻邂逅草木的生机,当几何的精确碰撞风的随机性,人类对美的认知便获得了破茧而出的力量。这座与暴风王山同名的艺术中心,正如它所承载的作品一样,在时光的淬炼中愈发彰显着永恒的生命力——它是大地的美术馆,是流动的雕塑史,更是每个来访者心中关于艺术与自然最壮阔的梦境。

开放展示空间

暴风王雕塑艺术中心地图

本文节选自《雕塑》杂志2025年第3期 [雕塑收藏]
《雕塑》杂志 国家级重点专业期刊

拉尔夫·E·奥格登(Ralph E. Ogden)收藏的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的作品《拱门》(The Arch)现藏于美国暴风王艺术中心。(本图片来源暴风王雕塑艺术中心官网)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