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和气流的完美艺术,分形工艺Meshify 3+影驰星曜LUNA5070
更新时间:2025-08-05 17:23 浏览量:2
说起玩气流,分形工艺应该是独一档,它家的很多机箱我都挺喜欢的,比如这次更新的Meshify 3,今天就基于它的非XL版本搭建一台短风道ATX白色主机。
这套主机摆在家中还是蛮有艺术氛围的,另外第三代的Meshify有多个版本可供选择,我个人还是非常推荐ambience Pro版本,它的光效真的是太赞了,网页版控制也非常简单易用。
此次光效搭配为偏落日的红橙,也是尝试的新配色,整体效果还不错。
配件方面,除了机箱外,主板为华硕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吹雪,我最喜欢的白色AMD主板之一;处理器依旧是发热功耗不大的9700X;显卡影驰星曜LUNA5070;内存金百达星刃RGB DDR5 6000 16G x 2,支持EXPO;固态来自金士顿的旗舰型号,FURY Renegade G5;水冷九州风神冰域240。
非XL版本注意下显卡长度限制,这在40系时代是个问题,不过50系时代显卡尺寸控制的都还可以,可选择范围非常宽泛。
灯光与气流的艺术
喜欢在机箱上玩灯带的挺多,不过同时玩灯带和气流,还玩的这么炉火纯青真不多。
这次搭配的落日橙配色配合类岩石造型的前面板,类似火山周围环绕一圈熔岩。
短风道不会占据太多空间。
正面效果,如果你不太喜欢RGB光效,那么可以试试这种非常低调的灯效设计,应该可以让你接受,而摒弃对于跑马灯的负面最初感受。
侧面也有灯带加持。
前面板的三颗风扇风力相当强劲,分贝并不高。
灯带是带有一点扩散效果的。
自带的三把风扇单买并不便宜,但是质感和光效都是一流。
透过玻璃的视角,金百达内存的光效设计恰巧和冷头光效撞设计了,两者看起来很和谐。
上半部分整体效果。
影驰星曜LUNA5070,从侧面来看确实还是星曜的设计语言,不过换个角度,就会发现它和之前的星耀则完全不同。
背面的不锈钢镜面“星镜界”,可以清晰倒映出灯光效果。
倒影中的ROG灯效,以及冷头和内存灯效。
平视状态下几乎就是完整的镜面。
显卡风扇之间的RGB灯效特写。
风扇正前方还可以透过MESH网孔看到内部的显卡前段灯效。
侧面logo灯特写。
冷头设计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耐看。
冷头周围设计了四个矩形灯。
冷排风扇特写。
金百达星刃,个人觉得是目前它家最好看的灯条。
和水冷头整体一览的灯条。
配件展示
华硕ROG X870吹雪,X870时代个人非常喜欢的一张白色主板,全白PCB、银色装甲覆盖面积更大,整体风格非常圆润,唯一有些遗憾的是没有雪武战姬的立绘形象。
16+2+2供电模组设计,前两者单向90A电流,主供电MOSFET采用了MPS的MP87691,供电PWM为华硕自家的DIGI+ EPU ASP2206数字控制芯片。
四条内存插槽提供了DDR5 8000的高频支持,最高支持192GB容量,支持AMD EXPO技术。
下半部分几乎被散热装甲完整覆盖,这张超大的散热装甲完美覆盖了大部分M2接口,表面装饰元素也设计的非常到位,贯穿的镜面“STRIX”标识,兼具实用性和美观。
影驰今年更新了不少新系列的显卡,也有一些经典型号做了全新设计,比如星曜LUNA,在影驰产品线中,星曜系列的设计始终比较大胆且具备高颜值,星曜娘骑士,整张显卡设计很有意思。
星曜LUNA5070和5070Ti共用了一个模具,所以尺寸上两者是一致的,含挡板尺寸为345 x 155 x 56mm,在一众缩小体积的50系显卡中尺寸属于稍微偏大的尺寸,不过长度上还是比较克制的,可以兼容几乎所有中塔机箱,在一些A4架构的ITX机箱中也能获得不错的兼容性。
这张显卡PCB为8层,12+3相供电,搭载了双BIOS设计,提供S-Mode(标准频率)和 P-Mode(高性能频率)两种预设模式,可通过物理开关一键切换。
除了本体外,显卡本身还附赠了LUNA/NOX专属Mylar贴纸,整张显卡以白色和银色色调为主,外壳通过微米级喷涂工艺实现外观颜色的统一,相对于此前的透明亚克力材质要多一些质感,而造型主要以圆润为主。
前几代星曜是透明扇叶搭配RGB光效,这一代风扇去掉了灯效,取而代之的是中间银灰色翅膀造型内置了导光条,通过穹顶扩散结构实现无死角漫反射。
侧面也有着灯效,开启后为千层镜logo。
风扇更换为了95mm直径的霜环风扇,支持智能启停。
它的背板很有意思,默认是一块镜面效果的背板,影驰称之为“星镜界”,这是一块304不锈钢材质,表面镀了一层膜,在机箱内的RGB灯效加持下,应该会有非常不错的镜面反射效果。
这块背板也是可以自己拆卸,换上另一块金属背板,实现个性化。
值得一体的是上盖是磁吸可拆卸的,很有创意,风扇的供电主要依托中间的金属触点,这种设计可以很轻松的打开并且处理散热器上的灰尘,通过拆卸的前盖可以看到触点数量比较多。
刚好可以一窥内部散热器鳍片密度,4根8mm+3根6mm镀镍热管,搭配霍尼韦尔PTM7950相变硅脂片,确保高效导热与长期稳定性。
50系时代DP2.1和HDMI2.1均是标配了,支持8K@165Hz或 4K@480Hz输出,但需搭配DP80LL认证线材以实现80Gbps带宽。
金士顿最近推出了他们的PCIe5.0旗舰固态,FURY Renegade G5,标称参数极为强悍,原先金士顿的M.2固态产品线相对不是很丰富,不过FURY系列两款旗舰先后推出已经非常完善了。
目前FURY Renegade G5提供了三个版本,1TB、2TB以及4TB,顺序读取速度分别为14200MB/s、14700MB/s以及14800MB/s; 顺序写入速度1TB为11000MB/s,后两者为14000MB/s。
TBW三者分别为1000TBW、2000TBW以及4000TBW,均提供了5年质保。
与初代5.0方案的大火炉不同,FURY Renegade G5的温度表现非常优秀,所以并没有提供石墨烯散热贴纸,全系均为单面布局方案,而PCB罕见的采用了12层。
从左到右依次是主控、独立缓存以及内存颗粒,4TB也是一样的双内存颗粒构建的单面设计,挺适合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和游戏主机等空间偏小的设备。
主控带金属封装的不多,这是一颗慧荣SM2508主控,支持8通道,奢侈的采用了台积电6nm制程,功耗下降了50%,所以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温度表现,今年推出的很多旗舰PCIe 5.0固态都是选用了这颗主控,它甚至比一些PCIe 4.0固态表现还要强。
中间的为一颗独立缓存,来自美光,容量2GB,4TB版本和1TB版本分别为4G和1G容量。
这颗大容量LPDDR4缓存可以带来低功耗和高性能的优势,发热量也小一些。
单颗容量1TB的内存颗粒标注为金士顿,其实是金士顿自封,颗粒来自铠侠的BiCS 8 TLC颗粒。
内存为金百达最新推出的高端系列内存——金百达星刃RGB系列 它的颗粒有海力士3G M-die和A-die两种版本,此次使用的是A-DIE型号,具体型号为金百达星刃RGB 6000 C26 32G(16*2)套装,主要针对AMD平台玩家,主打一个超低时序。
AMD平台其实相对不需要那么高的频率,反而6000-6400左右频率,低时序更重要,更高的频率在AMD平台会出现分频,导致性能不如6000左右的频率。本次选择的金百达星刃RGB DDR5 6000工作时序为CL26-36-36-66,官方宣传采用了海力士特挑A-Die颗粒。
这款内存算比较高的一款RGB内存,顶部是微透的雾化导光条,马甲侧面做了镂空处理,可以实现侧面透光效果。
它的马甲条厚度为2mm左右,搭配5W工业及散热硅脂,对于这个频率来说散热绰绰有余了。
顶部条状导光条透光率挺高,也做了雾化设计,内置16颗灯珠,光效过度更均匀柔和。
内部的颗粒、供电模组芯片均被导热垫覆盖,可以保证内存在高频运行下供电模组的稳定运行。
九州风神冰域240水冷,也是一款主打性价比的LCD屏显水冷。
冷排主体采用了九州风神的家族化设计,兼容九州风神的动态泄压技术,冷头做了全新设计。
240版本基本可以满足Ultra5 245K以及锐龙7 9700X的散热需求。
冷头为梯形造型,2.4英寸IPS LCD屏幕,分辨率320×240,屏幕具备“禅模式”,当系统处于高负载状态时,该模式会自动降低屏幕刷新率,以减少能耗。
冷头的设计主要是提示散热面积,水泵部分则选用了三相六槽四级电机,并搭配陶瓷轴承与轴心,底座预涂了导热硅脂。
搭配的风扇型号为FL12,采用了长寿命Hydro轴承,转速最高2400RPM,风扇之间可以串联,一根线完成灯光和风扇供电。
分形工艺 Meshify 3 ,我这台是ambience Pro非XL版本,整体尺寸575mm x 245mm x 515mm,对于显卡兼容性还不错,不过如果你的显卡是旗舰显卡,有着发热量较大的处理器,需要360水冷,那么还是建议上尺寸更大的XL后缀版本,非XL最大只能兼容到280水冷。
类似岩石风格的网状前面板一直是 Meshify 系列的特点,颜值很高,面板后面是三把14cm高性能Momentum风扇。
非XL版本属于较短风道机箱,如果你的桌面进深不大,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顶板可轻松拆卸,也是大面积的MESH孔洞,散热max。
兼容性上,水冷最大280,风冷限高174mm,显卡限制349mm,如果你手动去拆除一个前风扇,那么理论上显卡还可以支持到最大374mm。
它为主板走线设计了挡板,挡板还做了优化,让走线不会卡那么死,空间足够大。
我一直挺喜欢分形的设计,无论是走线还是空间,都配置的井井有条,整体使用非常舒服。
RGB版本提供了Adjust Pro Hub,这个Hub摒弃了常用的5V RGB插针,转而使用USB-C口,使用上很方便。
气流的艺术,多一个造型略有些奇怪的气流导向部件,成本势必会增加,但是可以将第三个风扇吹进的冷空气导向至GPU,改善显卡的散热环境。
性能测试
作为金士顿的旗舰固态,FURY Renegade G5在3D Mark存储基准测试中得分4397分,几乎是平均成绩的两倍,属于目前消费级单SSD的高阶范畴。
读写成绩确实亮眼,顺序读取基本在14000MB/s,顺序写入也能维持到接近14000MB/s左右的高速,随机读写表现也很不错。
3D mark最近更新了DirectStorage测试,可以直观感受到固态SSD带来的性能优势,系统开启GDeflate高比例压缩后,总带宽提升了229.4%,PCIe5.0固态带来的带宽提升是要远远强于4.0固态的。
金百达星刃RGB这套内存同时支持EXPO和XMP,在开启EXPO状态下,6000频率下时序为CL26-36-36-66,读写速度为59G/81G以及54G,延迟76.8ns。
因为A-DIE颗粒可以轻松超频,实测电压不加的场景下都可以轻松达到7200频率,不过AMD平台的原因,超频值6800实际提升并不大,读写速度59G/82G以及56G,延迟82.3ns,时序为LC32-38-38-75,但是也可以验证这是一套非常容易超频的内存,在Intel平台会有更好的表现。
至于这张5070显卡,我也跑了一下相关分数,你们自己参考下,总体和其他品牌的5070显卡差距不大,更多是外观上的喜好。
这套配置在压力测试中也获得了98.6%的较高成绩。
在开启PBO,设置中设置为激进的场景下,这块9700X在FPU拷机15分钟后,核心温度则为平均90度,这也是日常监控软件检测的温度,功耗飙升到了137W,远超设计的65WTDP了。
机箱设计的导风槽带来了很优秀的效果,显卡拷机温度仅有64.2度,功耗则是拉满到了250W。
至此本次气流与灯光之行分享全部结束,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