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淡然 月圆人圆——南宋画家马远《月下把杯图》作品及艺术特色赏析(图)
更新时间:2025-08-06 11:18 浏览量:1
《月下把杯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传世精品,现藏于天津博物馆(一说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但多数资料指向天津博物馆)。此画以中秋月夜为背景,融合诗意与画境,是宋代文人画“以小见大”美学的典范。
画家马远(1140–1225),南宋四大家之一,因构图善取边角景致,人称“马一角”。其《月下把杯图》作品形制为绢本设色册页,纵25.5–25.7厘米,横28–29.2厘米(不同记载略有差异)。内容主要描绘了中秋之夜,故友相逢、月下对饮的场景,呼应“佳节团圆”的文化意象。
《月下把杯图》画面左下方绘两位主角,主人持杯迎客,客人躬身行礼,双手交握显亲密。四名童仆分持果盘、酒壶、毛巾侍奉,另有一童抱乐器(阮咸/月琴)拾阶而上。右下角设酒桌,上有果品酒具,背景疏竹、山石、围栏点缀,远处圆月高悬。作品景物集中于左下,大面积留白表现月色笼罩的虚空,形成“虚实相生”的意境。两株交缠的竹枝象征友人情谊;月琴的圆形共鸣箱与天上圆月呼应,暗喻“月圆人圆”。童仆回望、乐师半隐,打破静态布局,延伸画面空间。
《月下把杯图》作品中山石以大斧劈皴勾勒,硬朗凌厉;竹枝线条“瘦硬如屈铁”,多折枝斜出,体现马远标志性笔法。远山淡墨晕染,月色以留白呈现,凸显空灵质感。作品整体设色清雅,以青绿、赭石为主,贴合月夜静谧氛围。
马远的《月下把杯图》作品特色还在于画面右上方题楷书:“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为宋宁宗杨皇后(杨妹子)手笔,书法婉约流畅。作品画中还有对幅禅意诗:“人能无著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此诗超越节日表象,主张心境超然则日日皆良辰,与苏轼“何夜无月?但少闲人”异曲同工。
马远《月下把杯图》画中圆月、赏月、宴饮等元素,成为后世中秋图式的模板。通过“小景大写意”,传递宋代文人“闲适自得”的生活哲学,强调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审美。杨皇后题诗及“坤卦印”,印证马远画作受宫廷推崇,也反映南宋诗书画一体的艺术风尚。
《月下把杯图》尺幅虽小,却凝练了马远“边角构图”的精髓,更以诗画互文深化了时空意境。它不仅是南宋院体画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月圆人圆”情感的永恒定格。今日观之,仍能唤醒现代人对自然节序与人间情谊的珍视——诚如画中所启示:心怀明月,则无时非佳节。
空灵淡然 月圆人圆——南宋画家马远《月下把杯图》作品及艺术特色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