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A摄影师:摄影是否为艺术的多元视角探讨
更新时间:2025-08-06 07:43 浏览量:1
2025年8月2日,由王佐融老师抛砖引玉在“EAA签约摄影师”微信群里分享的一段采访视频“对谈摄影评论家萧沉:摄影不是艺术”,激发出数位摄影师各抒己见热烈探讨。核心探讨如“摄影是不是艺术?摄影的功能属性与艺术属性能否共存?艺术定义是否应由权威主导?”,不同观点的对碰在这个酷暑如丝丝凌冽甘泉,沁人心脾。
观点碰撞实录
1. 功能性与艺术性的辩证关系
“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到摄影中去的是所有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安塞尔·亚当斯(著名摄影家)
王佐融:“摄影的功能性先于艺术性,但二者互作相融。正如英法制造的协和飞机,功能性与艺术性可趋于完美结合。社会需求推动两者以‘日新月异’之态发展,割裂对立难以自圆其说。”
2. 艺术定义的权威性与作品价值
“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法国作家)
黎明:
“艺术非权威可定,世人欣赏的是作品本身。经典作品的魅力,在于其超越标签的感染力。”
3. 摄影的双重属性解析
“缺乏盛情的艺术家好似没有颜料的画家。”——巴里(爱尔兰诗人)
王瑶:
“摄影具有非艺术性与艺术性双重属性:纪实性摄影强调真实与功能,艺术摄影则通过光线、构图等视觉语言传递情感与哲学思考。”
4. 艺术本质与形式的争议
“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歌德(德国诗人)
潘旻:
“艺术本质是人与世界的审美共鸣,形式仅为载体。摄影作为表现形式,其价值需结合具体作品分析。”
5. 工具革新与艺术边界拓展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中国画家)
“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未足者增之。”——徐悲鸿(中国画家)
谭双捷:
“艺术概念随时代演变,艺术的观点是进化的。画笔先有功能性,再被画家用于绘画艺术;文字先有功能性,而后有诗。摄影先有功能性,而后可用于创作艺术。数学先有功能性,但也可以用于分型艺术。关键是艺术创作者能不能运用不同功能的特性。工具运用推动边界拓展。原始人难以想象数字艺术,正如当代人难以定义未来形式。”
6. 纪实摄影的艺术价值再定义
“摄影把我们的人生归整成各种档案,赋予其意义。”——苏珊·桑塔格(美国作家)
顾耀佐:
“将纪实摄影一概归为非艺术有失偏颇。应该说能够运用各种摄影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来艺术性地记录影像的纪实性作品,也应该视为摄影艺术作品。”
7. 摄影的国际视角与理论支撑
“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穆尔(英国哲学家)
吴爱雯:
“摄影应是一项被广泛认可的艺术形式,摄影师通过光线运用、构图设计和情感表达实现创作意图,在艺术分类学中被明确归为艺术范畴。”
本次讨论揭示了纪实与艺术并非是对立的,工具革新持续拓展艺术边界,艺术定义应回归作品本身,摄影的功能性与艺术性可共生共荣。正如歌德所言:“我们的艺术应当比现实站更高,应当使人不脱离现实又高于现实。”摄影的艺术性,终将由时代与创作者共同书写。(撰稿:宋稚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