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张志民•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

更新时间:2025-08-11 17:21  浏览量:1

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张志民题《破界》

张志民 号张大石头,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山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常委、省政协教科文卫体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张志民工作室导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画院艺术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

璞石造山

—— 品读张志民的水墨艺术

波涛 / 美术评论人

张志民以国际化的水墨作品风貌,在中国美术界以及中国画学术领域形成个性化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以传统书法的线条形式美,结合传统水墨表现的基本表现元素,在视觉传达层面打破传统山水绘画的固定程式,以抽象的笔墨元素形成现代水墨表现主义的新语言样式。

承包北山 185x190cm 2009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张志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后又完成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专业的学习。系统的中国画学习以及对南北山水绘画的深入比较与研究,为他的艺术远足积淀了丰厚的美学储备,并构建出影响深远的学术空间。

将军出山 196x196cm 1994年

1993年张志民凭借作品《路遥遥》在“全国首届中国画展”中崭露头角。次年作品《将军出山》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作品接连受到中国美术界的认可以及大众审美的褒扬,张志民这块即将大有可为的璞石真正“出山”。

北山石仔屿之一 186x101cm 2010年

彼时的张志民并没有满足于学院派教学体系所带来的成功,相反以“出山”后的视角重新审视生于斯长于斯的“大山”。对于传统绘画的重新审视因此而展开。他从中国绘画史的长河中寻找粼粼璀璨的波光,精研中国山水绘画的沿革脉络以及方向,探寻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表达。

家园 186x101 cm 2010年

画面之内的强烈视觉冲击,与画面之外陶冶于观画者的意趣绵延,是张志民作品的标志性样貌。山因势而造型,石、树、草就山势而生,执着体现作者排除自然形态的冗杂,在拙朴中见大智慧。强调情怀与认知的表达,看山似山而不是山,在似与不似中诠释着中国传统绘画的极上奥义。

北山石仔屿之二 186x101cm 2010年

张志民将书法笔墨结构的先天审美作为画面的基本逻辑框架,发挥水与墨的本真特性。凝练并抽离山与石的精神元素,因循中国画精神本质的意象化作为缘起,师法自然。以表现主义为原则构造秩序的重塑和组合。

北山大戏 190×130cm 2012年

讲求中国传统绘画空间分割的布局观念,以及线条疏密与墨色五彩变化相互作用下的光感、动感以及水墨绘画特有的色彩感知。结合黑与白之间辩证关系的彼此成就,形成山水绘画特征外化的气韵。在作品精神内核与刻写物象存在之间,契合视觉与意境的输出。

岳飞奉诏班师 纸本指墨 100cm×300cm 2018 年

“借助胸中之天下奇峰,构建理想化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乃至泛东方传统山水绘画的精神本质。张志民将南北山水的精髓提淳并为己所用,以北派山水之的雄浑奇险与南宗山水的温婉氤氲融合,相应成趣浑然一体,将浩瀚广博的观念力透纸背。极大程度地使视觉感知得以丰富的同时,也启发了大众审美,以兼包并蓄的大格局观作为对中国传统绘山水画的致敬。

十里红妆 纸本指墨 100cm×258cm 2018 年

张志民灵透绚丽的水墨世界中,山与水是充满着自我生长着的勃勃生机。他将动态绵延的山脉固定化,静态兀立的峰峦生长化,在大器奔迈的形式之间,恪守着金石笔墨的文人书卷气。水墨纵懿,厚重却灵动如铁流奔放,不羁却无跋扈扬张。

北山后洼之都市崛起 137x69.5cm 2011年

他的艺术实践更是自我表达。行者无疆,歌之不足舞之蹈之。以手代笔,指尖锋毫。挥散历史的尘埃,追溯到人类上古时代的岩洞涂鸦。穿越时空与先人的掌纹抚合,感受千万年前文明的温度。倾内心于纸面,指尖勾勒点染,以掌泼墨。指点江山,翻云覆雨,又如抚琴吟唱大自然淳朴悠扬的节律。在自我主宰中,释放绘画的天性,在通畅淋漓的心灵舞蹈之后所留下水与墨的变幻定格。

北山后洼之汽车都市 138x69.5 cm 2011年

张志民不仅是襟怀博大的艺术家,也是闻融敦厚的学者。生长于文化底蕴丰厚的齐鲁大地,将儒家的博爱和谐与道家无为洒脱,深植于作品的精神气质之中。常以高远的构图从视觉形式中贯穿天与地,而人类只是大气场中渺小却又善于自娱的组成部分,应与自然界万物平等共生和谐同享。

北山后洼的轰鸣声之一 186 x101 cm 2010年

他感伤于飞速发展的工业化进程,对于自然环境的蚕食与破坏。作为艺术家和学者的他,以“新时代背景下,不仅要为山河立传,更要为山河呐喊”为己任。将《北山后洼》系列作为长期课题进行创作与思考。这一系列作品更加强化视觉与感知的冲击力,既有悲情四野遍体鳞伤的山石与拔地而起的水泥钢筋丛林时空交错的对比,也有对美好和谐原生态山野幽林的美好期愿。

北山后洼的轰鸣声之二 186x101 cm 2010年

盘古开天般犀利的视觉呈现,仿佛撕破现代人早已麻木的感知,唤醒对于生存空间的反思与警醒。系列作品在夺人心魄的震撼背后,是关于在现代工业与大自然环境的进退博弈中寻求理想化的平衡模式的探究。

他的《抗倭英雄传》系列,将拳拳爱国赤诚之心,化作人物与山峦的叠影互喻。一寸江山一寸血,山高人为峰,华夏大地的山与河造就了中华民族以血肉之躯化作山川守土卫疆,抵御外敌的大无畏家国情怀。

写意孔府 180x97cm 2012年

泰山不辞细壤成其大。在数十年持续不懈的艺术探索中,他转益多师,孜孜以求,将天、地、人之间的逻辑内构作为哲思的起点,一花一世界、一石一奇峰,作品呈多样化面貌。张志民以其内心的激情以及艺术的表现,拓展了美术的语言,吸收现代哲学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水墨艺术之中,使艺术表现取得新的深度。

外师造化 175x215cm 2022年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仁者张公造山。石为山之灵,山是石之魄。峰峦造就了璞石,同时璞石也成就了雄山。张志民以传统笔墨结构的审美样态与现代水墨构成相牟合,突破了传统程式成为东方水墨新语汇。作为国际化的艺术符号,为东方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审美实践和具有引领性的探索意义。

玉出昆冈 175x215cm 2022年

撒豆成兵 175x215cm 2022年

抗倭英雄传 175x215cm 2022年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