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耿国新诗作的艺术特色
更新时间:2025-08-12 08:01 浏览量:1
浅析耿国新诗作的艺术特色
作者:陶家宗(湖北)
本人与耿国新相识至少已逾五六年,初识之时,便觉其人如清风拂面,温润可亲。他身材颀长,面容清癯,眉宇间常含一抹温和而真诚的笑意,令人顿生亲近之意,无须防备。微信、电话频繁交往,彼此赤诚相待。
耿国新人极率真洒脱,言谈举止间自有一股文人特有的风骨与睿智。尤令人叹服者,乃其对古典诗词之精深造诣——平仄对仗信手拈来,格律法度烂熟于心,仿佛早已化入血脉,成为其精神呼吸的一部分。常人作诗,往往需冥思苦索,推敲再三,或经数日酝酿,或先构腹稿,方敢落笔;而耿国新则迥然不同。无论身处何境,无论是否有人即兴命题,他皆能出口成章,吟咏成诗,且辞采斐然,音律谨严,意境悠远,竟无一疏漏。一次雅餐聚会,席间有人请其即兴赋诗,他略一凝神,便吟出:“轻柔温暖夏风带着淡淡馨香/推开季节的门扉/将浅浅的轻盈安放/在夏天酷热的眉眼上……”诗句清新灵动,意象温润,满座闻之无不惊叹,拍案称绝。其才思之敏捷,学养之丰赡,功力之深厚,实非常人所能企及。与之交游,如沐春风;观其诗文,更觉腹有诗书、天赋异禀,令人由衷敬佩。
多年来,耿国新活跃于各类文学赛事,屡获殊荣,特等奖、一等奖纷至沓来,以致拿到手软,堪称硕果累累。
仅以年初其在“第二届春光杯当代生态文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长诗《回眸嫣然,静待春暖花开》为例,便可窥见其诗歌艺术之精妙。
此诗以“春”为核心意象,构建起一个细腻绵密、情韵交融的审美世界。从立春残雪的微寒,到三月江南的繁盛,杏花、桃花、杨柳、白鹭、纸鸢等典型春景次第展开,既勾勒出自然时序的流转,又暗合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动。如“一朵杏花的眉眼”“桃花抢先一步”,以拟人之笔赋予花木灵性,将期待与欣喜之情悄然托出,意象鲜活,情趣盎然。
“回眸嫣然,静待春暖花开”宛如音乐中的主旋律,贯穿始终,既形成结构上的呼应与闭环,又深化了对美好重逢与心灵契合的执着守望。春风、烟雨等自然意象与思念、邂逅、知己之情交织缠绕,如“扑面而来的春风/已经捎来了春的信笺”,将外景与内情浑然相融,意境深远。更妙者,诗人引入前世今生的哲思维度,“失落了前世的记忆”一句,使现实之春景叠印上缥缈的情思,拓展了诗歌的时空纵深,赋予作品以悠远的玄思之美。语言风格上,此诗清丽柔婉,节奏舒缓,善用拟人(如“梨花也不甘落后”)与对仗(如“借得湖畔三月天,春分嫩雨柳如烟”),在工整与流动之间取得精妙平衡,既展现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诗的自由气息,将春日特有的浪漫与淡淡的怅惘交织呈现,余韵悠长。
另观其在云南省举办的“翰墨轩诗词艺术大赛”中荣获特等奖的词作《金明池》,其艺术特色集中体现为“以景载情,以物寄怀”的深度融合与层层递进。
上阕以时空为轴,铺陈意象:“霞柒青山”“光浮公园”勾勒出宏阔而明丽的背景;“珠盘”喻荷叶之圆润,“霓裳”拟荷花之娇艳;“鳞波唱”“霓裳飘舞”则融视觉与听觉于一体,动静相生。从白昼骄阳到暮霭月下,荷花“玉立亭亭”“芳怀幽素”之姿跃然纸上。尤为精妙者,“洗除烦暑”一句,借移情之法,既写荷之清逸出尘,又暗寓观者涤荡尘虑、向往高洁之心境,物我初融,情景相生。
下阕由景入情,笔锋陡转,以“骤雨繁霜”之逆境反衬荷花“傲然凝伫”之品格,凸显其不屈风骨。继而以“烟云伴梦”拓开意境,使画面由实入虚,由自然之景升华为精神之境。荷花之态遂与“疏名利”“脱俗超尘”的人格理想相勾连,物之形神与人之志趣悄然合一。“禅心深许”四字收束全篇,如钟磬余音,完成从咏物到言志的升华,物我两忘,境界全出。
语言上,此词清丽与沉郁并存,“娇妩”“袅娜”状其柔美,“傲然”“凝伫”显其风骨;对仗工稳而不板滞,散句流畅而有节律,既恪守词牌音韵之美,又使情感如溪流般自然流淌,尽显托物言志之含蓄深致与艺术张力。
综上所述,耿国新之诗作,既有古典诗词之格律精严与意境营造之功,又具现代诗歌之自由精神与情感深度。其才情横溢,思致缜密,既能即兴成章,挥洒自如,又能精雕细琢,意蕴深远。无论是即兴抒怀,还是参赛力作,皆能见其学养之厚、才情之高、境界之远。其诗如清泉出涧,如春风拂柳,既有形式之美,更有心灵之光。诚可谓当代诗坛难得之才俊,文苑中一株清雅不群的莲荷。
作者简历:陶家宗 男,湖北省英山县人,大专,网名偏隅,中国网络作家会员。历任县政府外侨办主任、兼任旅游局局长。采访、编辑、撰写、筹资、出版资料繁浩、内容复杂、史料丰富、结构庞大、门类众多、时间跨度大、质量要求高、编写难度大、前史无借鉴,长达24.9万字的《英山县轻纺工业志》,授予全省纺织行业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退居二线,立即转换跑道,撰写以本人一生经历为蓝本,长达166万字的大型纪实文学《在时代的大弯弓下》,长江日报报道后,媒体广泛转载。退休定居武汉,创作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评论、通讯等,共计200余万字。75万字文集《这个世界我来过》已结集出版
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