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中国艺术报:“李善德式”角色何以引人共情

更新时间:2025-08-14 11:56  浏览量:2

在大屏小屏上“高智商”当道、“爽感”角色流行的当下,电影和剧集《长安的荔枝》中的主人公李善德,反其道而行之,令人眼前一亮。这个认死理、不够活泛的小人物,何以引起观众的共情?

电影《长安的荔枝》剧照

在古代,把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差事。李善德这个明算科出身的技术型小吏,不懂人情世故,没有“金手指”,硬是凭一己之力“死磕”,在绝望中迸发出闪闪发光的“燃”,非常动人。

在对时间和空间的极限处理中书写人物,按理说是不容易取信于人的,然而创作者做出了血肉实感。《长安的荔枝》在真实的历史框架中,虚构了一个古今类似的背景情境:李善德迎难而上,不过是为了赎回旧宅以陪伴爱女成长、安稳度日。于是,角色与今天观众感同身受的情感契机浮出水面,让身处人生不同进程的我们,更明白了坚守的意义。作品以坚实的当下性内核,把千年前的历史故事转化为现代人的情感投射,切中了观众的情绪价值。

剧集《长安的荔枝》剧照

究其要处,关键还在于创作者的“假里求真”——在假定情境下,用生动人物关系和逼真生活细节,一步步铺设故事情节跃升的“阶梯”,代入人物的细密心思和喜怒哀乐。事实证明,生活的日常书写一旦铺垫扎实,人物就有了可信的心理动机,举止做派就“活”了。于是,无奈的破碎感、无畏的孤勇感这相辅相成的两面就汇集于主人公一身。在可信的基础上,影视作品还进行了价值表达,通过轻松诙谐的调子解构各色人等的心思和伎俩,使得它们在终日心无旁骛抠细节的李善德这面“镜子”前一一显影。

剧集《漫长的季节》剧照

李善德这一角色被热议,其实是对一种美好品性的深切追问。日常生活里不乏脑子会转弯、做事抄近道的“聪明人”,“李善德式”的角色,构成了对“聪明人”扎堆现象的反思与超越。剧集《漫长的季节》中,为了揭开案件真相,完成对儿子的承诺和对自我的救赎,王响在18年中四处奔波寻找线索,一次次碰壁却屡败屡战。还有《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的帅家默,这个算力超群却全然不通人情的“算呆子”,以愚钝而洞彻般的执着破解丝绢疑案,使观众得以走进剧中人乃至自己内心深处,去思考、去自我说服,进而完成情感体验。

剧集《显微镜下的大明》剧照

这些角色之所以牵动人心,还在于他们击中了人性的善良和恻隐。比如《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认定了目标就一往无前,不受外界“枝蔓”的牵绊,始终坚信笃行“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李善德、许三多们始终没有褪去人性中善良、拙朴的底色,在日复一日迎击生活的磨砺中,稳稳撑起了一片天。在生活中这类人物仿佛最常见,甚或就是我们自己;但在生活的课堂里,我们努力的目标往往却是要成为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因此,我们疼惜李善德、许三多,其根源正是共情于那个还没有完成“进化”的自己。

电视剧《士兵突击》剧照

实际上,这类角色身上最宝贵之处,恰恰来自这平凡质朴的价值态度。这些影视作品没有自觉认同所谓“成功”和“好生活”的标准,一个人是否成功、一个人是否值得被爱,也并不存在一套可被量化的评价体系。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在场与陪伴,观众在一次次情感疗愈中,由俯视过渡到平视甚至仰视这些性格执拗却精力充沛的角色,而这些角色所具有的价值态度也就赢得了观众普遍的认同和接纳。

“李善德式”角色虽是影视作品中的“少数派”,但其对现实的观照性,会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选择,并以此来对话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