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传薪火 方寸纳乾坤——探秘寇中天篆刻艺术馆
更新时间:2025-08-15 10:10 浏览量:1
在固安温泉园区牛驼孔雀城南畔,新中式建筑与翠竹相映成趣,寇中天篆刻艺术馆宛如一方精心雕琢的印章,镶嵌在燕赵大地的文脉之上。
馆长寇中天,是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的弟子,齐派篆刻传承人。在这座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的艺术殿堂,不仅收藏着千余枚历代名家篆刻、两万余方珍稀印石,更以沉浸式体验、创新性展陈与国际化视野,成为京津冀文化旅游版图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踏入馆内,一场跨越千年的篆刻文化之旅徐徐展开,从金石碰撞的清脆声响到墨香四溢的创作空间,每个角落都讲述着中华文脉的生生不息。
时空长廊 篆刻艺术的千年巡礼
穿过艺术馆的朱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篆之源”主题展厅。地面铺设的青石板上,篆刻着甲骨文、金文的经典纹样,仿佛引导游客步入时光隧道。展厅中央,玻璃展柜中陈列着一枚战国时期的铜质私玺,锈迹斑驳的印面阴刻着古朴的文字,馆长寇中天介绍:“这枚私玺采用单刀凿刻技法,线条刚劲如刀劈斧削,正是先秦篆刻‘急就章’的典型风格。”游客们屏住呼吸,凑近展柜,试图从方寸大小的印面中,窥探两千年前匠人的精湛技艺。
转过回廊,“书之韵”展厅以水墨屏风分隔空间,墙上悬挂着齐白石、娄师白等大师的书画真迹。在娄师白《墨虾图》前,退休教师张阿姨驻足良久:“以前只知道娄先生的画好,没想到他的落款印章也如此讲究,这方‘师白’朱文印,线条细如游丝却力透纸背。”展厅特别设置的电子屏上,动态演示着书画与篆刻的搭配美学,当鼠标轻点,不同风格的印章与画作瞬间组合,展现出“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艺术魅力。
“石之美”展厅令人震撼,两万余方印石在定制展柜中熠熠生辉。左侧展墙陈列着寿山石中的极品——田黄石,鹅黄色的石质温润如蜜蜡,其中一方重达50克的田黄章料标价百万元,引得游客纷纷拍照。右侧展柜中,青田灯光冻石在射灯下晶莹剔透,仿佛凝固的月光。“每块印石都有独特的性格。”寇中天轻抚一块昌化鸡血石,血色如朝霞漫染,“比如这块鸡血石,雕刻时就要避开血色部分,让天然纹理与人工篆刻相得益彰。”
在“印之用”展厅,全息投影技术重现了古代印章的使用场景:身着汉服的虚拟官吏正在加盖官印,朱红印泥在丝绸文书上晕染开来;文人雅士聚会时,依次鉴赏彼此的收藏印。游客李女士戴上VR眼镜,瞬间“穿越”到明清篆刻作坊,目睹匠人从选石、设计印稿到执刀镌刻的全过程,“原来篆刻不仅是雕刻,更是书法、绘画与金石的融合。”她摘下设备后感慨道。
齐派风骨 大师传承的艺术密码
沿着盘旋的木质楼梯来到二层,“齐派篆刻艺术传承展”的匾额苍劲有力。展厅中央,一尊齐白石的雕像目光如炬,右手握刻刀,左手托印石,仿佛随时准备创作。展柜中,齐白石“三百石印富翁”的自用印与娄师白“老安”闲章并列陈列,寇中天的“中天之鉨”印章置于二者之间,形成跨越三代的艺术对话。
“齐派篆刻的精髓在于‘胆敢独造’。”寇中天在现场演示区挥刀创作,刻刀在青田石上疾速游走,石屑纷飞间,“金石寿”三字跃然石上,“单刀冲刻时要一气呵成,就像写书法,既要果断又要富有变化。”围观的游客中,来自杭州的篆刻爱好者陈先生激动地说:“第一次亲眼见到齐派技法的现场演绎,这种刀锋与石材碰撞的节奏感,和视频教学完全不同!”
在“师白草堂”复原场景中,娄师白生前使用的雕花书桌、狼毫毛笔与泛黄的《篆刻入门》手稿原物陈列,墙上挂着师徒二人的合影。讲解员透露:“寇老师常说,恩师不仅教他刻章,更教会他‘艺术当随时代’的创新精神。”展柜中,寇中天的《抗疫英雄谱》系列印章尤为醒目,以简洁的线条刻画钟南山等人物肖像,将传统篆刻与现代题材完美结合。
艺术馆专门开辟的“寇中天创作室”玻璃墙外,常常挤满围观的游客。透过落地窗,可见寇中天伏案设计印稿,或与助手探讨创作思路。现场创作中,他为游客即兴刻制姓名章:“你看,‘林’字的双木采用对称布局,但右侧木字旁稍作变形,既保留书法韵味,又符合印章的平衡美学。”半小时后,一枚朱文印章诞生,游客小林捧着印章说:“这比任何纪念品都珍贵!”
沉浸体验 传统文化的鲜活表达
10岁的小朋友轩轩兴奋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刻了‘超级飞侠’,回家要盖在笔记本上!”而在传统手工体验区,专业老师指导游客使用刻刀、印床等工具,从磨平石面到钤印,完整体验篆刻流程。
“书画篆刻体验课”上,寇中天正在授课:“握刀要像握毛笔,但发力点不同,试着用手腕带动刻刀。”学员们手持石料,屏气凝神,石屑簌簌落在围裙上。来自上海的白领周女士尽管刻出的线条歪歪扭扭,仍开心地说:“这种亲手创造的感觉太治愈了,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有趣!”课程结束后,每位学员都获得一张“篆刻小达人”证书,上面加盖着艺术馆的特制纪念章。
户外的篆刻主题公园更是别有洞天。3000平方米的园林中,太湖石上镌刻着“金石永年”等名句,蜿蜒的鹅卵石小径两侧,历代篆刻名家的石雕印章错落分布。在“兰亭雅集”景观区,游客可穿上汉服,坐在凉亭中临摹《峄山碑》,旁边的电子屏实时评分;荷塘边的“印文化迷宫”里,孩子们奔跑着寻找藏在绿植中的微型印章,完成任务后可兑换文创礼品。
创新赋能 传统文化的时代转型
为了让篆刻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寇中天篆刻艺术馆在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探索。在文创产品区,以馆藏经典印作和寇中天作品为原型设计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印章造型的书签、印有篆刻图案的笔记本、文化衫等,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深受游客喜爱。
“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是纪念品,更是传播篆刻文化的载体。”艺术馆工作人员介绍,“很多游客购买后会送给朋友,这就像把篆刻艺术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
在数字化传播方面,艺术馆积极打造线上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篆刻知识、展览资讯;短视频平台上,寇中天录制的篆刻教学视频吸引了大量粉丝。“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篆刻艺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寇中天说。
为培养篆刻新生力量,艺术馆开展“书画篆刻体验课”12期,面向青少年及普通爱好者教授篆刻基础技艺,参与人数超300人。与廊坊师范学院共建“篆刻文化实践基地”,接待参访的外国留学生100余人,让篆刻艺术走向世界。
“我们计划推出更多精品展览和学术活动,深化与学校的合作,培养更多篆刻艺术人才。”寇中天表示,“同时,我们还将开发更多创意文创产品,让篆刻艺术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创新,从艺术展示到沉浸体验,寇中天篆刻艺术馆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篆刻艺术的魅力。这里不仅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更是一扇让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窗口。当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感受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