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旗袍高定、野生动物摄影作品、竹编……周末,去徐汇西岸开启一场“艺术+环保”的奇幻之旅
更新时间:2025-08-15 16:18 浏览量:1
非遗海派旗袍高定、宋代美学烫画、知名野生动物摄影师的作品……今天,第三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在徐汇西岸漩心开启一场联结传统与未来、艺术与科技的生态奇幻之旅。借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市生态环境局还介绍了一系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以及全市首批生态研学路线。
“艺术+环保”的奇幻之旅走进展厅,以环保为主题的各类艺术作品吸引人驻足观赏。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肖戈的“野生动物摄影展”用镜头定格野生动物的动人瞬间;国际跨学科艺术家袁隆的《未来情绪绿洲》用“生态浮岛”创意帮助现代人重获自我情绪的感知锚点;潮流画家陈昊迪的《梦栖申城》将涂鸦艺术和海派相融,探讨上海城市化进程中自然权利的回归;气球艺术家孙杰的大型装置《蝶》,以象征生物多样性的艺术蝶群,让环保理念可触可感。
互动手工区,非遗海派旗袍高定品牌创始人叶青将钩针编结与3D打印结合,创作《鹳鸣东方·经纬共生》,并为观众送上生态主题3D打印小礼物;非遗竹编传承人李海滔的《诸相非相》、宋代美学烫画艺术家王海宇的《百年外滩》《武康大楼》、药斑布植物印染传承人柳玉成的作品等,展现“道法自然”的传统环保智慧。此外,VR体验污水处理流程、3D打印巨嘴鸟模型等,借助科技让公众直观感受环保工作的魅力。
本届上海生态环保艺术节持续至8月17日17:00,免费向公众开放,期间还将举办艺术家现场互动、木偶剧表演等活动。
市生态环境局介绍,为进一步提高海洋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将打造集“循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一体的海洋垃圾“三链融合”多元共治体系。
目前,该模式将以组建沪海联盟形式,召集相关社会团体、行业优质企业等,围绕海洋垃圾打捞、认证、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等环节整合三链资源。
打捞海洋垃圾方面,由相关职能部门等实施,并且通过不定期组织公益净滩活动,邀请公众参与。在海洋垃圾处理方面,由资源再生的行业优质企业通过造粒、重塑等工艺,变垃圾为高附加值原材料或者产品,最后做成包、服饰、手伴、装饰品等进行销售,实现资源利用。
今天,全市还推出了首批11条生态研学路线,这些路线串联起生境花园、环保设施等生态文明教育点位。徐汇区则正式推出全新升级的环保数字人“徐小美”、“徐小凌”,搭载全新人工智能交互系统,除了能够准确解答各类环保知识疑问外,还能针对不同受众需求,提供个性化环保建议。
今天,市生态环境局还介绍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惠企政策措施。
在提高环评审批效能方面,包括减少需要审批的项目、需要提交的材料、缩短审批时间等。比如,对环境影响小、环境风险可控的46个项目类别实施豁免环评;环评全程通过“一网通办”实行“不见面”审批,企业提交的材料从改革前11项压减至目前的4项;实际环评审批时间缩短至法定时限的一半,全市约1/3的项目通过告知承诺进行审批即来即办,一天完成。
此外,推行免罚措施,实施“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和“首违不罚”政策,今年以来,作出不予行政处罚决定145件,累计免罚金额1081.69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同时,创新土壤和固废管理机制,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的前提下,缩短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周期;建立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体系和“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机制,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成本高的问题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