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演唱会

捏塑古今:甘肃省博物馆“来自泥土的力量”非遗活动成功举办

更新时间:2025-08-16 06:20  浏览量:1

为活化传统文化遗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8月13日,甘肃省博物馆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来自泥土的力量——彩陶冰箱贴制作”非遗社会教育活动。本次活动以泥塑为载体,巧妙融合甘肃深厚的彩陶文化底蕴与现代手工创意,吸引了众多观众热情参与,共同体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展厅探秘:溯源彩陶艺术,触摸历史脉络

活动伊始,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引领下,观众们步入甘肃彩陶主题展厅。一件件跨越时空的彩陶珍品,无声诉说着远古先民的智慧与审美。讲解员系统梳理了甘肃彩陶的辉煌发展历程:从大地湾文化质朴的肇始,到马家窑文化绚烂的巅峰,再到齐家文化的延续与流变,清晰呈现了不同时期独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风格。

讲解中重点解读了数件馆藏重器:纹饰神秘、寓意深远的“鲵鱼纹彩陶瓶”,其造型与图案映射出先民的精神信仰;享有“彩陶之王”美誉的“涡纹彩陶瓮”,则以恢弘的体量与精绝的工艺,彰显了史前文明的非凡创造力。观众们流连于展柜前,或驻足凝视,或拍照记录,沉浸在对远古文明的无限遐思之中。

知识讲堂:解码泥土奥秘,感悟匠心传承

展厅参观结束后,活动进入知识讲堂环节。讲解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彩陶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历史意义,详细剖析了彩陶制作的传统工艺:从陶土的甄选、器型的塑造,到纹饰的设计绘制、最终的入窑烧成,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先民的智慧结晶与匠心精神。同时,课堂还聚焦泥塑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展示当代泥塑艺术家的创新作品,生动诠释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理念的融合共生。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观众踊跃提问。针对“现代科技对彩陶制作的影响”这一问题,讲解员强调:“科技进步拓展了材料选择与工艺手段,为创新提供了可能。但核心在于,我们需在创新探索中坚守传统技艺的灵魂,永葆对泥土这一自然馈赠的敬畏之心。”

手作体验:创意融汇古今,塑绘专属印记

为了让参与者深度体验彩陶魅力,活动核心环节——手工制作彩陶风格冰箱贴也同步开启。50余名通过预约参与的幸运观众,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大家首先细心揉捏木塑黏土,塑成瓶罐等基础造型;随后,或仿制经典彩陶纹样,或融入个人创意灵感,用缤纷颜料精心绘制图案——祥瑞的云气纹、抽象的几何图形跃然“陶”上。经过塑形、彩绘及简易固化工序,一件件兼具古韵与新意的个性化彩陶冰箱贴便告完成。

参与者们纷纷表示,亲手制作不仅掌握了泥塑基础技艺,更深刻体悟到泥土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力量。一位小参与者兴奋地展示作品:“这是我做的彩陶冰箱贴!我要把它带回家,让传统文化装点我们的生活。”

薪火相传:非遗活态传承,展望未来新篇

本次“来自泥土的力量”活动,是甘肃省博物馆创新开展社会教育、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的成功实践。通过“展厅导赏+知识普及+手作体验”的立体模式,有效拉近了公众与甘肃彩陶文化及泥塑非遗技艺的距离,显著增强了大众的文化认同感与保护意识。

甘肃省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策划推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非遗主题活动,让更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公众视野,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博物馆亦期待通过这些平台,发掘和培育更多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此次活动为暑期观众提供了沉浸式接触传统文化的优质平台,有效促进了甘肃彩陶文化与泥塑技艺在当代社会的传播、理解与创新发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这些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瑰宝,必将在未来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丨甘肃省博物馆

编辑丨甘小博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