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舞蹈芭蕾

笔墨凝初心,岁月铸丹青——油城大庆书画家王红梅的艺术修行之路

更新时间:2025-08-16 05:22  浏览量:1

在大庆这片充满奋斗精神的土地上,有一位用笔墨书写执着、用热爱浇灌梦想的艺术家。她以昼夜为纸、以坚持为笔,在传统书画的世界里深耕不辍;她将生活感悟与时代精神融入笔墨,让每一幅作品都流淌着对艺术的赤诚。她就是大庆市中国画学会会员、大庆市花鸟画家协会会员王红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在艺术道路上执着前行的艺术家,聆听她用热爱与坚持铺就的艺术修行之路。

一、初心萌芽:从素描启蒙到笔墨重燃

王红梅与艺术的缘分,早在青春岁月便已悄然萌芽。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求学的她,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位老师在线条勾勒间,人物神态跃然纸上,一下子就着了迷。自此让她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纯粹是因为喜欢,就利用假期报了素描班,一学就是一个学期。”回忆起最初的艺术启蒙,王红梅的眼中闪烁着怀念的光芒。或许是天赋使然,或许是用心至深,她的人物素描作品总能精准捕捉神态,“当时老师都说我画得像、画得好,同学们也总围着看我的画。”这段短暂却深刻的学习经历,在她心底种下了艺术的种子,只是那时的她未曾想到,这颗种子会在数十年后长成参天大树。

毕业后,生活的重心转向工作与家庭,画笔被暂时束之高阁。“工作太忙了,每天被琐事填满,根本没时间再拿起画笔。”王红梅坦言,那段日子里,对绘画的热爱只能藏在心底,偶尔翻看旧时的素描习作,才会想起曾经的艺术梦想。直到退休前两年,当生活的节奏逐渐放缓,潜藏心底的艺术火苗终于再次燃起。“快退休时突然觉得,不能让遗憾继续,必须捡回年轻时的爱好。”这一次,她将目光投向了更具东方韵味的中国画,从花鸟到山水,从笔墨到书法,她决心在传统艺术的世界里重新出发。

重新拿起画笔的那一刻,王红梅便投入了全部热情。“刚开始在群艺馆学的时候特别痴迷,每天一有空就画,常常忘了时间。”但艺术之路从无捷径,她很快遇到了瓶颈。“初期真是走了不少弯路,自己闷头练,总觉得画得不对劲儿,没有写意笔墨运用,构图也缺少写章法,急得睡不着觉。”她笑着形容当时的状态:“就像在黑暗里摸索,明明很努力,却总找不到方向。”即便如此,她从未想过放弃,“因为太喜欢了,就算画得不好,只要拿起画笔就觉得开心。”这份近乎执拗的热爱,成了她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二、名师引路:在困顿中寻得正途

艺术的修行,既需自身努力,更需名师点拨。王红梅的艺术之路,在遇到油田书协主任陈立志老师后迎来了转折。“现在想想,要是没有陈老师的指导,我可能还在弯路上徘徊。”提起这位引路恩师,王红梅的语气充满感激。当时,她的花鸟画作品总在细节处显得生硬,线条缺乏灵动之气,陈立志老师看了她的画后,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画画不仅要形似,更要懂笔墨关系,花鸟的气韵藏在笔锋的提按转折里。”

让王红梅感动的是,陈立志老师不仅指出了问题,更主动提出免费指导她学习。“陈老师特别耐心,每周都抽时间看我的画,从线条勾勒到墨色晕染,一点点给我讲技巧、改作品。”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开始重新理解传统笔墨的精髓,“原来画一朵花,花瓣的浓淡干湿能体现立体感;画一片叶,叶脉的走向能传递生命力。”那段时间,她白天练习,晚上复盘,将老师的指点一一记在本子上,反复揣摩。“陈老师指导了我一年半,这一年半比我之前三年瞎琢磨进步都大,终于找对了方向。”

在花鸟画渐入佳境后,王红梅又将目光投向了山水画。为了系统学习山水技法,她拜师于清华研究生毕业的刘雅胜老师。“山水画讲究气势与意境,和花鸟画的细腻不同,刚开始总掌握不好山石的皴法和水流的灵动。”刘雅胜老师告诉她:“画山水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既要临摹古法,也要走进自然。”在老师的建议下,她开始背起画板走进大庆的油田、湿地,观察山石的纹理、树木的姿态、水流的走向,“原来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师,写生时才能真正理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含义。”

书法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名师指点。在练习书法时,她总觉得笔法僵硬,用笔单一,结构松散,。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抖音上刷到了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袁明阳老师的书法教学视频,“袁老师讲笔法特别清楚,我就鼓起勇气请教,没想到老师特别耐心,还专门给我改作业。”在袁明阳老师的指导下,她重新修正笔法,“原来提笔、运笔、收笔有这么多讲究,中锋、侧锋的转换能让线条变化无穷。”后来,她又加入墨池投展班,跟着老师学习章法布局,“书法的章法就像绘画的构图,疏密有致才能气韵贯通。”

一位位名师的引路,让王红梅在艺术的道路上逐渐拨开迷雾。她深知,老师的指导是助力,但最终的进步仍需自身践行。“老师把方法教给你,剩下的就得靠自己练,一天都不能偷懒。”这份清醒的认知,让她在名师的指引下,始终保持着谦逊与勤奋。

三、笔耕不辍:以昼夜为纸,以坚持为墨

熟悉王红梅的人都知道,她的艺术成就,藏在“坚持”二字里。“每天练习到深夜是常态,十多年来从没间断过。”这并非夸张之词,在她的画室里,堆满了练习用的宣纸,厚厚一沓写生本记录着她的点滴进步。“退休后时间相对自由,但我还是把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早上练书法,下午画花鸟或山水,晚上临帖复盘,一天至少要画五六个小时。”

临摹是传统艺术学习的根基,王红梅对此有着近乎严苛的坚持。绘画上,她专攻吴昌硕、任佰年等名家的作品,“吴昌硕的花鸟画笔墨厚重,金石气十足;任佰年的线条灵动,色彩明快,他们的作品值得反复临摹。”每次临摹前,她都会先仔细研究原作的笔法、构图、墨色,“先看三天,把画里的细节记在心里,再动笔临摹,这样才能学到精髓。”她的临摹本上,不仅有完整的作品,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此处笔锋要提”“墨色需稍淡”“花瓣层次要分明”……这些细致的记录,是她与古人对话的痕迹。

书法练习同样毫不松懈,隶书《张迁碑》、颜真卿古帖是她每日的必修课。“《张迁碑》方劲古朴,练的是笔力;颜体端庄大气,练的是结构。”她坚持“日课”不辍,即便外出旅行,也会带上便携的笔墨纸砚,“有次在火车上,我还在小桌子上临帖,旁边的人都觉得我太痴迷了。”正是这样的坚持,让她的笔墨功底日渐扎实,线条从最初的僵硬变得遒劲有力,墨色从单调变得层次丰富。

女儿的提醒,让她在追求情感表达的同时,更注重形的精准。“女儿在清华大学工作,懂艺术,她总说‘妈妈,你的写意画情感很足,但形的精准度还要加强’。”这句话成了她的座右铭,为了让笔下的花鸟更传神,她开始频繁写生。春天去公园画牡丹,观察花瓣舒展的姿态;夏天到郊外画荷花,记录荷叶上的露珠;秋天在林间画红叶,捕捉光影的变化;冬天在雪地画寒梅,感受枝干的坚韧。“为了画好雪竹,我在寒冬里蹲守雪地两个小时,就为了看清楚积雪压枝的弧度和竹节的质感。”她说,写生不仅能提升造型能力,更能激发创作灵感,“大自然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每次写生都有新收获。”

长期的书画同修,让王红梅渐渐摸索出两者的共通之处。“画到后来发现,书法和绘画是互相促进的,绘画里有书法的筋骨,书法里有绘画的意境。”她的花鸟画中,枝干的线条带着书法的笔力;她的书法作品里,字形结构暗含绘画的构图美感。正如中国油田书协秘书长老师对她的评价:“她的笔墨已经能支撑起任何创作想法。”这份扎实的功底,让她的作品在各类展览中崭露头角——2021年“国茂兰亭杯”全国书画大赛三等奖、2024年纪念铁人诞辰100周年主题联展三等奖、2025年“乐龄杯”全国老年文艺展入选……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无数个日夜的笔耕不辍。

四、墨随时代:用传统笔墨绘现代情怀

在王红梅的艺术理念里,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滋养创新的土壤。“笔墨当随时代,我们既要传承古人的笔墨技巧,更要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她的作品中,既有对传统的致敬,更有对时代的呼应,形成了以中国写意为基础的现代风格。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王红梅拿起画笔参与“万众抗疫·书画寄情”线上公益展,用作品传递温暖与力量;202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她创作《越过千山万水跟着你》,以山水的磅礴气势隐喻党的百年征程;2022年,她的山水画入选献礼中共二十大两岸书画名家精品集,用笔墨描绘时代发展的壮阔图景;2024年,为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她创作的作品获三等奖,将铁人精神融入笔墨;202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中,她的《党的光辉》《欧阳修诗数首》入展,用艺术回望历史、致敬英雄。

“艺术创作不能脱离生活,大庆的油田、湿地,铁人精神、红色故事,都是我的灵感源泉。”王红梅的作品《雪竹》在大庆博物馆展出时,不少观众被画中坚韧的气韵打动,“雪压竹枝不折,就像咱大庆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奋斗精神。”她的《古韵新貌》将传统山水与现代城市景观巧妙融合,既有古意盎然的笔墨,又有时代发展的印记;《春风送香远》则以盛开的牡丹传递生机与希望,暗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年近古稀的王红梅仍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作品接连入选黑龙江省女美术家作品展、中国画双年展等重要展览。“只要拿起画笔,就觉得浑身有劲儿,一点都不觉得累。”她的画室里,挂满了正在创作的作品和临摹的古帖,书桌上的砚台磨得光滑,毛笔换了一支又一支。“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一直画下去,把传统笔墨学好,把时代精神画好。”

从内蒙老家的素描启蒙,到退休后的笔墨深耕;从三年弯路的困顿迷茫,到名师引路的豁然开朗;从每日不辍的坚持练习,到墨随时代的创作感悟,王红梅的艺术之路,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脚踏实地的耕耘。她用热爱抵御岁月的流逝,用坚持诠释艺术的真谛,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无关年龄,无关天赋,只关乎那份对热爱的执着、对梦想的坚守。正如她笔下的花鸟山水,于笔墨间见精神,于岁月中显初心,这便是一位艺术家最动人的修行。

艺术简历:

王红梅,女,辽宁省兴城人,大学学历,大庆市中国画学会花鸟画-书法会员,大庆市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频道会员。

2020年作品入选《书法报.书画天地》"万众抗疫.书画寄情"线上书画公益展

2021年3月翰墨名人国茂兰亭杯全国书画艺术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2021年4月22日作品巜牡丹》在大庆油田画报登

2021年4月绘画作作品《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入选首届″正阳杯"全国书画大赛并出版作品集

2021年3月老干部大学校刊登载绘画作品《山花红紫树高,低不及林间自在啼》

2021年4月绘画作作品《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入选首届″正阳杯"全国书画大赛并出作品集

2021年7月作品《越过千山萬水跟着你》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庆市花鸟画家协会第七届年展

2022年10月山水画入选献礼中共二十大.两岸书画名家精品集

2024年4作品在"传承铁人志奋进百年路"一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主题文艺联展活动中获三等奖

2024年8月作品《古韵新貌》在"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第二届黑龙江省女美术家作品入选

2024年十二月《华灯初上》入选"第五届黑龙江省中国画作品双年展"

2025年1月在“庆幸福年.迎亚冬会.展新作为百幅艺术作品展中入选

2025年5月绘画作品雪竹在"传承铁人薪火共赏民風民俗"中入选并获优秀奖,在大庆博物馆展出。

2025年7月全国2025年"乐龄杯"全国老年文艺展中绘画《春风送香远》,书法《跋东坡墨跡》入选

2025年7月大庆市徽商商会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书画展绘画《党的光辉》《欧阳修诗数首》入展。

艺术作品: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