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锁边有我·大地艺术季”在和田启动 艺术与生态共谱治沙新篇

更新时间:2025-08-16 20:17  浏览量:1

地区融媒讯(记者 胡礼政 阿卜杜拉 实习生 迪力夏提)8月15日,第三个“全国生态日”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之际,“锁边有我·大地艺术季”启动仪式在和田县群心治沙林举行。200余人参与这场艺术与生态融合的实践活动,活动以“华夏同心,锁边有我”为主题。

“锁边有我·大地艺术季”在和田启动。胡礼政 摄

作为北京援疆创新实践,活动由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发起,和田地区行政公署、兵团第十四师共同主办,和田县人民政府、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承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等30余家单位支持,形成跨区域、多领域协同推进生态保护合力。

一方草方格能固住多少流沙?一株梭梭能锁住多少水分?一片沙地又能孕育多少绿洲?活动现场,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韩澄为大家介绍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意义,他说:“希望用艺术视角解读治沙精神,让治沙成果更易被理解、更有故事性。通过艺术呈现,让公众明白治沙需科学,更要让每个人都能从‘1平米’中找到参与治沙的路径,看到人类与自然对话的智慧。”

参加活动人员在“1平米”装置上体验治沙成果。胡礼政 摄

“我看着那些‘1平米’的作品,就想起自己亲手扎的每一个草方格、种的每一棵梭梭,我们的治沙故事以这样的方式被记录,防沙治沙的劲更足了。”参与防沙治沙的农户买买托合提·伊明说。

活动现场,由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打造的大型地标艺术作品《光阴》格外引人关注,大型日晷装置以指针为笔、大地为纸,记录着治沙路上的每一段时光印记。

韩澄表示,期待《光阴》成为治沙故事的“讲述者”,把治沙的科学经验、治沙人的故事、老兵的记忆融入作品细节里,让大家读懂“这片绿不是凭空来的,是一代代人用汗水和坚持‘种’出来的。”

参加活动人员体验“锁边”垒石。胡礼政 摄

互动环节,大家一同参与“锁边”垒石活动,体验环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合龙的壮举,感受“为沙漠锁边、编织绿色围脖”的意义。参加活动人员把细沙装入星形治沙纪念瓶,带走这份有意义的礼物。

参加活动人员将沙子装进星形治沙纪念瓶。胡礼政 摄

随后,大家来到和田县天河万隆城京和大舞台“锁边有我·大地艺术季”庆典暨民族联欢大舞台活动现场,京和两地文艺工作者、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同台献艺,歌舞、歌声、诗韵交织,共同展现文化交融、民族团结的场景。

沙海老兵家属代表夏天获“锁边有我”公益治沙荣誉。胡礼政 摄

活动中,地区领导为“和田地区防沙治沙协会”“和田地区锁边先锋队”授旗,20位坚守一线的治沙人获得公益金支持,沙海老兵家属代表夏天获“锁边有我”公益治沙荣誉,大家以实际行动汇聚起守护绿色的磅礴力量。

“我们捐赠了1803棵树,代表了穿越沙海的1803名老兵。”夏天说,“我们将延续老一辈的精神,与各族乡亲和所有心系治沙的朋友们携手,让这片土地的每一寸绿都扎根更深,让‘华夏同心’的根系在沙漠中茁壮生长。”

“有那么多人关注我们防沙治沙,我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为家乡生态持续向好贡献力量。”买买托合提说。

启动仪式现场精彩的歌舞表演。胡礼政 摄

活动在《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欢快旋律中落下帷幕,大家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凝聚起治沙合力。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