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红军城久攻不下:俄军为何不另辟战线?

更新时间:2025-08-17 11:38  浏览量:2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个年头,俄军在红军城的攻势陷入僵局。

这座哈尔科夫南部的交通枢纽,已成为俄军“啃不动、放不下”的鸡肋。

为何俄军宁愿在红军城下被“钝刀割肉”,也不愿另辟战线?

究其原因,既是俄军统帅部战争艺术的失败,更是其整体战略短视与军事实力不足的体现。

(俄军攻不下红军城南边的筑垒区,用游兵进行渗透,再添兵的方式进攻北方的薄弱区,近既然乌军进行了反击,俄军呈现溃败之势。)

一、俄军战争艺术落后:只会“蛮力攻坚”

红军城战役暴露了俄军战术思维的僵化。

面对乌军依托现代工程技术构筑的堡垒化防线,俄军仍沿用二战时期的“人海冲锋”战术,缺乏空中火力与精确打击的有效配合。

无制空权,火力压制不足

俄空天军未能彻底摧毁乌军防御体系,导致地面部队在缺乏掩护的情况下强攻,伤亡惨重。

2025年上半年,俄军阵亡人数已超11万,红军城成为名副其实的“绞肉机”。

对比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空中主导”战术,俄军缺乏精确制导武器(如JDAM炸弹)和持续空中支援,导致地面推进效率低下。

情报劣势,调动即暴露

俄军大规模部队调动常被乌军无人机和北约卫星侦察捕捉,继而遭到“海马斯”等远程火力精准打击。

例如,2024年12月,俄军第58集团军一支装甲纵队在向红军城侧翼机动时,被乌军“海马斯”摧毁,损失30余辆坦克。

即便俄军试图另辟战线,也难以逃脱北约ISR(情报、监视、侦察)体系的监控,导致“未战先损”。

二、俄军无力打运动战:资源与能力都缺乏。

现代战争强调机动性与多线协同,但俄军已丧失大规模运动战的能力。

技术装备落后

俄军信息化水平低下,难以组织快速穿插作战。

乌军则依托北约情报支援(如“星链”卫星通信、AWACS预警机数据),对俄军动向“了如指掌”。

2023年乌军反攻时,俄军因通信系统被干扰,多次出现指挥混乱。

后勤体系脆弱

俄军补给线屡遭乌军特种部队袭扰,若分兵开辟新战线,后勤压力将成倍增加。

例如,2024年夏季,乌军使用“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多次打击俄军后方弹药库,导致红军城前线俄军炮弹短缺。

若俄军尝试在扎波罗热或赫尔松开辟第二战线,可能重蹈2022年哈尔科夫大溃败的覆辙。

三、战略误判:幻想“以战逼和”

俄军统帅部仍迷信“攻克红军城=乌克兰崩溃”的幻想,试图复制二战“攻克柏林”的剧本。

然而,现实截然不同:

乌军防御工事可无限复制

红军城并非孤例,乌军在扎波罗热、第聂伯罗等地修筑了类似的“堡垒化防线”。

据《军事观察》杂志分析,乌军利用西方援助的模块化防御系统(如“龙牙”反坦克障碍、预制混凝土工事),可在短时间内构建新防线。

西方“温水煮青蛙”战略生效

北约通过逐步升级军援(如F-16、ATACMS导弹),不断消耗俄军战力。

2025年3月,美国批准向乌克兰提供射程300公里的“陆军战术导弹”(ATACMS),进一步压制俄军后方补给线。

俄军若继续集中兵力强攻一点,只会加速战略资源的枯竭。

结语:俄军的“最优解”实为死局

对俄军而言,红军城或许是“现有资源下的最优选择”——这里战线固定,乌军不得不正面对抗,俄军能靠人海战术缓慢推进。

但这一策略本质是“慢性自杀”:

战术层面:用士兵生命填平火力差距,代价高昂且不可持续(俄军日均伤亡超500人)。

两国都有极强的厌战情绪,乌克兰采取的对策是无人机和筑垒防守,而俄罗斯采取人海战术,俄罗斯先崩的概率更大。

战略层面:赌“乌军崩溃”纯属一厢情愿,反而让俄军陷入更深的战争泥潭。

俄乌战局证明,现代战争已非“一城一地”的得失游戏。

若俄军无法跳出陈旧思维,等待它的只能是“钝刀割肉,流血而亡”的结局。

场馆介绍
天桥艺术中心,最大的剧场1600个座位,可以承接大型歌舞晚会、音乐剧等;戏剧剧场有1000个座位,主要承接戏曲、儿童剧等;400个座位的小剧场则以上演话剧为主;此外,还有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可以进行小型演出...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天桥市场斜街
天桥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