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纵横的斑斓万象:王之琛的鞭墨艺术
更新时间:2025-08-23 19:18 浏览量:4
中国式的现代性书写,发端于黄宾虹晚期从持续写生到接纳印象派的色彩与表现主义的自由感之后所开始的涂写,在涂抹中拟似自然山水的势态,并且在墨隐色与色隐墨中带入色彩的背景衬托,随后很多保持笔墨的艺术家延续了这个进路,但随着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波洛克行动绘画的巨大影响,以及涂鸦绘画的泛滥,现代绘画如何既保持身体行动的自由,同时还有着笔墨的韵味,这一直是挑战。尽管实验水墨以来,很多艺术家尝试了各种动作,但似乎被自己的动作所限制,并没有打开绘画的丰富性,但王之琛最近几年的鞭墨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笔墨与非笔墨之间的辩证关系。
王之琛有着漫长的书法演习与当代书写的实验,有着综合材料的痕迹抽象探索,有着山水画的金色单色化的概念转化,对于笔墨与抽象,概念与制作,都有着持久研究,既保持了文人画的趣味,又激活了民间艺术的活力,尤其是对于自然生态与大地伤痕的触感,把人世的悲哀与忧愁的阴影,地方志的废墟记忆与时代众生相的反讽,秋光闪烁的韵律诗意与动物哀鸣的同情,以及金墨的贵气,都以绘画的方式接纳进来,其开放性与混杂性体现出中国现实的真实处境与深切关怀。这些技法的反复探索,深度情感的挖掘,都为王之琛的鞭墨出现准备了契机。
鞭墨于2022年的横空出世,既石破天惊也酝酿许久,从有笔有墨的书写到各种材质的抽打,体现出三个维度的突破:
其一是让材质的丰富性与内在的爆发力充分体现,因为麻绳、钢丝与毛竹等等的使用,不再仅仅是毛笔的八面出锋而是十面埋伏中的突围,这是对现代性材质自身能量触发的行为表现,无疑也接续了抽象的精髓,很多作品都与上海主导的抽象绘画有着内在关联,但更为具有行动绘画的突破。
其二是主体的动作与意志的表现,现代性的绘画要求艺术家必须发明自己的动作,滴洒、划破、刮擦等等都是,而抽打的动作看似暴力,实则来自于持久生命压抑的爆发,是带有苦刑与苦行双重意味的悖论感知,既要体现抽打力量的扩散与余力,又要向着某种更为柔和的图像,乃至于柔软的气韵转化,因此主体的意念其实已经被转化了。很多鞭墨作品都非常的优美而有力量,充满爆发力又柔美绵长,刚柔相济还充满了迷人的节奏韵律,其实是很难同时实现的。
这就出现其三画面构成的自然涌现与万象勃发,抽打的行为容易仅仅走向抽象的痕迹,但王之琛以鞭墨抽打出更为细腻的笔痕,发扬了中国传统美学似与不似之间的拟像思维,以鞭墨线痕拟似各种自然的物象,既保持自然生长的蓬勃,又体现出鞭打自身的力量,把气势与气力的美感与张力体现出来,越是施加力量,越是走向柔和,并没有放弃水墨的渗透与弥漫的情韵,无论是山水还是花卉,无论佛像的庄严还是生物的繁殖,都获得了新的样貌与活力,在翩翩缤翻中,还有着情窦初开的意趣,百态系列与巍峨山川,天明红与落日秦云,一切都可以入画,带着之前金墨与中国色的罩染衬托,让一切都呈现出无限生机的涌动。
如果黄宾虹晚期的涂写打开了浑厚华滋的深度触感,王之琛的鞭墨则形成了恣意万象的广度生机。作为生长于宁海的艺术家,王之琛幼时就对家乡大艺术家潘天寿的“指画”情有独钟,也许这构成从黄宾虹到王之琛之间的一个连接中介,而王之琛去往北京学习现代书法,又在综合材料的抽象痕迹与材质观念上反复尝试,以金墨的高贵气质重续江南文艺复兴的文脉,而其独树一帜的鞭墨艺术,既是生命意志力的表达,也是一直鞭策与激励,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活力!
王之琛的艺术,让我们明确中国艺术现代性转换的原理,这就是笔墨要以非笔墨的方式,回到人间,回到手上,即笔墨的奥义不在笔墨,而在于书写笔墨的主体与材质客体的双重解放与恣意情态。这是有情之人所写出的有情之境,而画面形式则是要连接人性与宇宙的涌现媒介,生命与生物都是自然涌现出来的,是随机勃发的,不是可操控的计算,Ai技术时代的绘画应该要回到这种自然无尽涌现的生机上,进入无尽振荡的波动之中。在有笔与无笔之间,在挥之不去却又不得不忍痛割舍之间,以鞭墨的力量击打出新的形态与情态,让那些熟悉之物与消逝之景,重获新颜。
作为一个对于文化历史与当代艺术有着巨大责任心的艺术家,王之琛创办了艺术区,在北京有自己的工作室,本次在上海海派艺术馆的展览,把自己所有几十年对于艺术挥之不去的热爱,还有历史的道义,生命的情怀,文化的记忆,都挥之不去,而只能付诸于强有力的鞭墨,因此绵绵不绝,既响彻云霄,又柔情如丝,得风物之情,展万物之态,入生物之韵。(文:夏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