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设计美学:当蛋糕成为艺术品
更新时间:2025-08-25 12:15 浏览量:2
从甜品橱窗到社交媒体,每一款精心设计的蛋糕,都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一场美学对话。烘焙如何超越味觉体验,成为视觉、情感甚至文化的载体?美学如何赋予蛋糕更深层次的情绪表达?本次演讲将带你走进烘焙美学的世界,探索蛋糕如何跨越食物与艺术的边界。
冯一朵,烘焙专家
2025年5月8日,烘焙专家冯一朵于FBIF2025零食与烘焙分论坛,进行了题为《烘焙设计美学:当蛋糕成为艺术品》的演讲。
一、开场介绍
大家好!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这个话题相对轻松,我没有准备太多正式的文案,主要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经历和作品。这场分享没有特别的技巧,完全是出于坦诚,希望可以和大家有一些互动交流,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都欢迎随时打断我,我们可以现场探讨。
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冯一朵,来自杭州,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最初我的职业是平面设计师,后来跨界进入了烘焙行业,从事这一行已经有十多年了。
今天的分享,主要是想聊聊我这十几年从业过程中的一些作品、经历和思考。我会讲一些自己走过的路、创作过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我而言不仅是作品本身,也代表着我某个阶段的思考与情感。
我的烘焙之路开始于2010年前后,当时只是为了给女儿做点好吃的小蛋糕,就像很多家庭主妇一样,从自家厨房起步。
二、早期重要作品
(一)第一个蛋糕
我人生中第一个作品,是一个水果奶油蛋糕,虽然做得很粗糙,但我依然非常骄傲,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做出一个蛋糕,对我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二)第一个仿真蛋糕
后来,在我女儿的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尝试做仿真造型蛋糕。那个蛋糕的造型是“巧虎”,因为她当时非常喜欢这个角色。2010年左右,市面上还很少有这种仿真风格的蛋糕,当我把这款蛋糕分享在学校论坛后,获得了很多家长的认可和鼓励。从那以后,我开始不断地制作各种动物造型、卡通造型的蛋糕,与更多孩子和家长分享这份快乐。
(三)第一个原创作品
接下来的这个蛋糕,是我进入烘焙行业时所做的作品之一。虽然它依然很粗糙,但对我来说,却代表着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件作品背后有一个故事——是为一位客户的闺蜜所做的生日蛋糕。她闺蜜那段时间经历了健康与情感上的多重打击。客户希望能借由这个蛋糕,送去一些安慰与力量。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蛋糕,想表达的核心是:“你可以嫁给自己,好好爱自己。”这个蛋糕被送到酒店时,引起了整个大厅服务员的围观和赞叹。对于我来说,它不仅是一次作品的输出,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这也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原创作品。在造型方面,我使用了当时市面上还很少见的糯米纸品种,通过剪裁与造型,使其在奶油胚体外形成一种流动的线条感和水纹曲线。在制作过程中,我尝试以不同方式表达内心情感,正是这个蛋糕,,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创作”带来的愉悦。
也许是因为我最初从事的是平面设计,所以在每一个作品的细节与美感呈现上,我始终有自己的要求和坚持。这款蛋糕,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是我非常喜欢、也非常自豪的一件。
三、系列仿真蛋糕
(一)婚纱系列
从第一个作品以后开始,我走上了不归路,就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婚纱系列创作。
1.糯米纸的应用
在那个年代,糯米纸很少在蛋糕上应用,我在材质的创新上面把它重新做了一个解构。这款糯米纸本来是炸春卷用的,但是我发现这个材质比市面上现在通用的厚的国外进口来的糯米纸或者威化纸来说,它更轻薄,它更轻柔,它的造型可以做到非常细腻,剪开来以后它就有了流苏的灵动感觉,在婚纱上的体现,就能创造出层层叠叠的婚纱造型效果。
这是莫奈的一幅画,也是我在教学课程中,一位学生的作品。我个人非常喜欢它的优雅感,我们还为这幅作品配上了一把小伞。
2.糯米纸的创新应用
在那段时间,我们尝试了许多关于糯米纸造型的可能性。糯米纸不仅可以进行自由的变形,在结构设计上也可以剪裁成各种羽毛状、花朵状,再通过染色工艺赋予它更多层次感。这里展示的是一个染色之后的效果。
(二)鱼系列
在糯米纸的阶段之后,我开启了第二个创作系列——“鱼系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方向,我们尝试做出各种各样的仿真鱼,很多人看到成品后都会怀疑这是真的鱼。我们有时候把作品放在冰箱里,自己打开时甚至都会被“吓一跳”,因为实在太逼真了。
我一直认为,做蛋糕是件很快乐的事。我自己在创作这些蛋糕时,也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
1.塑形膏的研发
在创作这些鱼类蛋糕的过程中,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获。最初市面上的仿真蛋糕多采用翻糖来制作,翻糖蛋糕的蛋糕胚里通常包含黄油霜和海绵蛋糕胚,但这种口味不太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很多人会觉得太甜、太腻。翻糖的优势是蛋糕胚硬挺,非常容易进行装饰,不会轻易变形。
但我大部分蛋糕的蛋糕坯都采用的是淡奶油加新鲜水果,这种组合的表面湿润,而糯米纸、翻糖膏这类装饰材料在接触湿度较高的奶油或水果时,就很容易软化甚至融化。所以在这个阶段,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可以应用于湿性蛋糕表面的装饰原材料。
这一系列的鱼形蛋糕,全部采用淡奶油抹面,所以无法使用传统的翻糖或干佩斯进行造型,因为这些材料一旦吸湿就会失去支撑力,很多做过蛋糕的朋友应该也都遇到过这种情况。
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研发出一种基础型材,即使遇到奶油和水果的湿气,也能维持其干燥、挺立的状态。为了这个问题,我断断续续地做了很长时间的配方研究。记得有一次,我实验失败后把一块测试材料扔进了垃圾桶,后来突然意识到那个材料或许还有可能,于是又跑去从垃圾桶里把它捡了回来。就是从这块“捡回来”的膏体开始,慢慢研发出了现在用于创作的“塑形膏”。这个“塑形膏”一直延续到今天,是我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材料。
2.带鱼蛋糕
这是这个系列中的一件作品——带鱼蛋糕,这个带鱼蛋糕在制作时,我们发现没有一个合适的盘子来承托它的长度,于是我们临时找来了一块木地板当作底托,完成了一次非常实验性的创作。
(三)盆景系列
这个系列是我的第三个创作方向——“盆景系列”,也是在我对综合食材应用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开始尝试做整体整合与造型表现的阶段。
1.松
这是一颗“松”的作品,使用的是糯米纸染色工艺。
2.蟠桃
整个系列中包括蟠桃、松枝、花卉、盆景等多个造型元素,均为盆景主题的延展表达。例如,蟠桃采用的是蛋白糖作为材料,树干和枝条则结合我研发的塑形膏进行塑形。盆栽底座用巧克力制成,苔藓等地表元素也结合了不同质地与颜色的食材进行还原。
3.桂花
在这个阶段,我对大多数食材的掌握已经相对熟练,因此创作思路也变得更加开阔、灵活。因为我们生活在杭州,“桂花”自然就成了作品中绕不开的题材之一。
这是多肉植物的仿真表现,也是在我研发的塑形膏基础上完成的。这些作品有很多都是我学生的练习成果,展现了盆景主题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创意延伸。
(四)节日系列
除了日常创作,我个人也很喜欢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作品当中。每逢节日,我都会围绕节日主题推出一些蛋糕创作。
1.端午节
比如这款是端午节主题的创作。
2.春节
这些春节主题作品,我们会根据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背景,结合他们家乡的节日风味,一桌蛋糕展现的是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与节日饮食。
实际上,这些蛋糕的尺寸并不大,只有八寸,但每一个食材造型都极为精致。有些仿菜品造型甚至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部分细节还需要用镊子进行创作。这不仅考验了材料稳定性,也锻炼了造型的细节控制能力。
3.母亲节
这是母亲节的一款蛋糕。
4.中秋节
这是中秋节一个小朋友的蛋糕,胖胖嫦娥、可爱款的嫦娥造型。
5.冬至
这是一个氛围感蛋糕,当时是冬至那一天,我看到了这张图觉得它超美的,然后我就根据这张图做了自己的一个氛围的创作,我有个客人看到说它很像《甄嬛传》里那句话,“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我后来看看确实也挺像的。
这个圆圆红色的小珠子它是其实是糖珠,我所有的蛋糕里除了一些支撑类的细条,比如铁丝实在没有东西可以替代以外,所有的全部都是可食用的,像红色的这个就是可食用的糖珠。
6.儿童节
这款造型是儿童节的时候,风车其实是可以转起来的,它可以迎着风转。
7.感恩节
这是感恩节时的烤鸡,这个蛋糕当时我在平台上发布,很多人跟着我做,后来好多我的学生都会做烤鸡。
8.万圣节
万圣节的指甲,有些东西做着做着会信马由缰随意发挥,这里的指甲盖它其实就是一个干辣椒。
四、仿真蛋糕创意
说到这里,其实都是我过往一些蛋糕的创作,做蛋糕这件事情本身它带给我更多的我感觉是情绪价值上的东西,蛋糕是一个载体,它不仅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任何人之间情感的传递。
(一)送给自己的蛋糕
每一个蛋糕背后都有让我印象很深的故事。这个蛋糕,当时是一位朋友,在他人生失意的时期找到我。她当时的状态可以说是“各种不顺”:情绪低落,处于低谷。她说:“我想给自己订一个蛋糕,我需要鼓励一下我自己。”
当时她也没有说要一个什么样子的款式,我说你就做自己的女王吧,努力的同时也要享受快乐,像个女孩一样享受你的人生,你就是自己的女王。蛋糕不仅有快乐,也会有力量。
(二)各种创意蛋糕
1.海鲜
这是一个纵横四海的蛋糕,是夫人送给先生的,上面有各种各样的螃蟹,有青蟹、梭子蟹和大闸蟹。
2.歼-20战斗机
这是一个军迷,当时歼-20刚出来的时候跟我订的这款蛋糕。
我们在做蛋糕的时候其实是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像这个蛋糕,现在图片放大看起来还是挺简单的。我是个对军事一窍不通的人,我得非常仔细地去拆解歼-20的各个部件的平面图、侧面图、顶面图、后视图,拆分开来它的机翼是怎样的,尾翼是怎样的,顶上的轮子是怎样的,比例尺寸是怎样的,涂装又是怎么样的。每一次做蛋糕,我感觉自己都会在一个新的领域里面重新学习一遍。
3.小松鼠
这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秋天里的小松鼠蛋糕。
4.古典风格
这个蛋糕是比较优雅的,我的一个朋友,实现财富自由了,这是风轻云淡的气质款蛋糕。
5.魔兽世界
女朋友送给男朋友的蛋糕。其实各种类型的蛋糕我们都会接触,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行业。
6.挖土机玩具
这个蛋糕是一个奶奶送给自己的小孙子,她当时寄了一个真的玩具给我,说这个是我孙子最喜欢的一个小玩具,他生日我要送他一个蛋糕,就是跟挖土机是一样的造型的,然后就做了这款大的挖土机给他,我觉得一大一小摆在一起超级可爱了,满满的爱意。
7.西瓜
这个蛋糕名字叫把“最甜的那一口送给你”,挖了最甜的一款西瓜,这个蛋糕我也带去了央视。
8.兰铃花
我们在一些材质的运用上,我自己经常会突然跳出来一个使用方法,像这个苔藓它是区别于现在经常用到的饼干之类,这个苔藓用的是肉松。
9.宠物猫
这是一个宠物蛋糕,家里养宠物的姑娘她很爱自己家的这几只猫猫,然后给她的猫猫做了一款蛋糕。
10.乐高
这款是乐高蛋糕。我在做乐高的时候,还是一几年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这种类型的蛋糕,这个蛋糕是我们的销冠。
11.食物
这是我对于食物上面的一些蛋糕的做法,各种各样的食物,大部分市面上看到的食物我可能都做过,各种肉类、鸡蛋、面条、方便面,各种各样的食物反正都做过,这是其中一部分。
12.油画风格
我自己很喜欢的一款蛋糕,叫如鱼得水。
13.国画风格
这是我尝试在用西式的点心做一个中式的表达,这边是一个局部的富春山居图。这张图是当时一个很擅长画兰花的一个名家的一张作品,是二维平面的一张作品,我尝试着用蛋糕,用立体和三维的方式去表达它。
14.从平面图到立体蛋糕
后来做的太多以后,题材开始想要做一个更大的扩展,开始用一张图来自我挑战,用一张图来成就一个蛋糕。客人给我一张图就可以了,这张图有可能是自己孩子画的画,有可能是绘本里的一张图,也可能是他网上觉得漂亮的一张图,他有感触的一张图。所以后面这个系列都是一张图,我来做一个蛋糕。
这是一个小朋友他自己的阿贝贝。这是小朋友绘本里面喜欢的一个角色,变成一个蛋糕。
这是小朋友家里面很喜欢的宠物,他也很爱打网球,把这两个做在一起。
这是我们杭州当地一个景点的一个房子,我自己特别喜欢这个房子的造型,然后我做了一个房子,把它放到了盒子里。
一张可爱的图以及做成的成品。
15.常见主题
各种生肖,当然有大家都很喜欢的money。
我做的这些蛋糕下面都是蛋糕坯,但是它盒子是可以打开的,打开里面会有你想要的东西。
材质上,其实用的都不完全是大部分市面上认为的翻糖,有一些东西是我自己做的塑型膏,有一些塑形的材质,有可能会根据当时产品的特色信手拈来,这个应该是巧克力混合了一些其他的材质做的,所以它在口味上还是蛮好的。
16.江南布衣订购会蛋糕
这个部分是我跟江南布衣合作的,当时他们做的一个订购会,订购会的时候我们出了几百个造型的蛋糕,这款衣服当时是他们的春季新款,根据它的新款做了一个订购会的蛋糕,我觉得这个形式还是蛮有意思的。
17.九龙九凤凤冠
这是价值三个亿的国家博物馆里面的九龙九凤凤冠的蛋糕,我也因为这个蛋糕冲上热搜,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我。这个蛋糕真正意义上我们做了3天,但准备工作,前前后后加起来可能有一个多礼拜。因为这里面的组件特别复杂,每一样东西它的结构大小都要严丝合缝,最后组装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跟整体的比例上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所以这个蛋糕在制作的过程中其实是相当繁琐的一款。也是因为这个蛋糕,去到了央视参加了一些节目,上了一些热搜。
18.小点心系列
除了蛋糕以外,我其实还有做一些小点心。但凡是有意思的小东西,不管是点心、蛋糕,中式点心、西式点心,果子类的产品,我都会很有乐趣和热情去研究它们。
这个当时做的是一个果子类的产品,它外面其实就是个糯米里面包的一些馅料。我做了一个尝试,各种农产品款式的尝试。
这是跟携程合作的一款小饼干。
这是我自己研究包的一款粽子,我不喜欢常规的东西,所以这个粽子我找了一款花粽叶。我自己研究了一种做法,感觉还挺有趣的,做了一款甜品粽。
汤圆,元宵节时候做的汤圆,以及过年时候用的糖,这个糖里面包的是牛轧糖。上面有一个大吉大利的红包,里面可以塞利是,过年时候搭配一个礼盒,你可以在家里挂着,也可以把它一颗一颗扯下来吃掉。
这都是一些小点心,比较有野趣,比较有自然逸趣的东西。菱角应该是太湖那边的特产,但我老家温州那边也挺多。像西湖边的荷花。这是山药,里面包的是调制过的山药点心,外面也是做成山药造型。
这是我现阶段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跟一家咖啡馆合作,我们推出的一些甜品的造型。
基本上就是这些了,谢谢大家。
我这是看图说话,也比较轻松随意的,主打的就是一个跟大家真诚分享,如果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者有什么问题随时欢迎大家来问我。
提问一:我的问题很简单,哪些颜色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出来?
回答一:
这里我不得不提到一个现实问题。我们大家在创作时都怀抱着一种美好的期许,希望作品中所使用的色彩都能来源于天然食材本身,是自然食物中纯粹的色素提取。但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做一些复杂或精细造型时,天然色素在表现力上的确存在一定的局限。有时候,它很难实现那种鲜亮、饱和度高的色彩效果。当然,作为食品行业从业者,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在可以用天然色素表达的场景下,尽量优先使用。例如,我之前展示过的一些紫薯主题的造型,它所使用的就是天然的紫薯粉。它本身就具备颜色表达力,而且能够稳定地传递出紫色调,这种情况我们一定是优先考虑天然色源的。但有些情况是天然原料确实无法完成表达的。比如在我们曾经制作的一款“凤冠”作品中,凤冠上有“翠凤”的装饰,它参考的是翠鸟羽毛本身的色泽,那种颜色本身就非常高饱和、接近荧光感,这种视觉效果是当前任何一种天然色素都难以还原的。所以,在这类情况下,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部分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色素,以保证作品的完整呈现。
我们会在艺术表达与食品安全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创意构想,也希望观众和消费者能够理解其中的考量。
提问二:我看到这些图,那个蛋糕非常震惊,非常美。我想问一下蛋糕制作完全靠个人手艺还是有些设备辅助的?比如我要把它产品化,成本大概一个蛋糕要多大?这个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是不是有一些工具、设备,能够帮助你实现产业化,实现工艺化,这样能够推向市场。假如完全要个人技术,有点担心能不能推广。
回答二: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同时也是我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并努力尝试去解决的问题。
我目前所做的这些作品,很多都得益于我原先从事的设计行业,以及自身的美术基础。所以这些创作几乎完全依靠手工完成,每一个细节、每一笔线条、每一个颜色的叠加,都是手作赋予的温度与灵动。当然,在最初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去考虑它们的商业价值。如果一开始就考虑市场回报与投入产出比,那在很多探索上可能就会束手束脚——你不太可能花六天时间去完成一个你明知短期内无法带来商业收益的作品。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热情和纯粹,才能让我沉下心来专注于创作本身,也正是这种热情让我在这个领域里得以深入钻研,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表达自由和深度。
但我也清楚地意识到,当创作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商业化就是必然要面对的课题。尤其是在我们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得更长远、更系统的时候,就必须开始思考“如何走向量产”这个问题。
我曾经和一家百年老品牌进行过合作,尝试将部分手工蛋糕作品中的设计元素进行提取、重构,再整合到量产产品中。这当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模具化的方式来实现标准化生产。说实话,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我个人对模具表达的情感是有些复杂的。一方面,它缺少了手工创作中那种灵动感和偶发美;但另一方面,模具也是实现商业规模化、扩大影响力的必要工具。
我理解,如果要把一条路走得更宽广,就必须接受这种“美与效率”之间的取舍与调和。而真正的挑战是:我们能否在模具的设计中依然保有审美?能否在量产的逻辑中保留一些艺术的细节和情绪?
所以未来的方向,我想会是这样的:在保持深度的同时,去做更多关于宽度的探索,让创作在保有独特性的同时,也能拥抱更多可能性。
本文为FBIF食品饮料创新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